「老山界风景线 猫儿山漓源瀑布」穿越漓江源兴安梯子岭红军古道



有人说:不孤独的人生不算是真正的人生,人生既然孤独,那就要耐得住那份独立特行的寂寞。每每风雨无阻的高山穿越、徒步摄影,如果能沉浸于这样的寂寞,就会有来自大山的禅悟,哪怕跨越山巅,或溯溪而行,在百无聊奈的山林中匍匐前行,不管朝霞涌动,还是晚霞落幕……,这一切都会让人感触颇多!人生苦短,淼淼光年,都呈现在流光溢彩的镜头里定格住那一瞬间,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执着?

现实总是不够完美,但没有希望的人生更痛苦,希望就是人生前行的导航仪,有了希望,才知道人生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去努力。即使希望很难实现,但是只要你愿意为了希望去拼搏,一定会让人生充满斗志和方向感。给自己装上一份从容,多一份坚持,用对的行为去积累和沉淀,那些属于你的一切,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出现。




走过了千山万水,总有绝美风景留恋于内心深处。确实就有这样一个地方或许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当你靠近它,仿佛来到了人间仙境,甚至会很急迫的用快门定格所有的画面。古人云:“仁者要山,智者要水”,这便是一种禅悟和境界,内心深处的这座高山定会让你大开眼界!高山之巅必有风景,这是古人之言,因为山就在那里!

这周我们继续穿越峡谷和溪流,目的地就是兴安华江乡越城岭(老界山)山脚的漓源瀑布峡谷和梯子岭红军古道。其实,横跨数百公里的南岭延绵至此戛然而止,连绵不绝的峰壑,高耸如云的山巅,这就是猫儿山,它即为越城岭主峰,海拔2141.5米,居五岭之冠,堪称“华南第一高峰”,地处广西兴安、龙胜、资源县交界之地。

而本周穿越的大致路线:桂林→G322国道→百竹铺处→华江乡政府→双江口村→同仁村→胜金湾村→李家田村→高寨村→桥头寨存→潘家寨→漓江源景区→梯子岭石碑→梯子岭红军古道→梯子岭峡谷→原路返回。





越城南岭招摇山,

梯子岭道古沧桑,

华江漓源飞瀑荡,

老山界上猫儿山。

说起猫儿山,“这里的空气和水都是甜的”,猫儿山负氧离子的浓度很高,而这负离子对人体吸收非常有益,常被人们称为“空气中的维生素”,空气清新度达到了“森林氧吧”的养生品质。静静的品尝猫儿山的水,小口小口地啜吸山里的空气,此时的猫儿山就如一位温婉的江南姑娘,有婉约恬静的涓涓细流,有自由奔放的波澜深瀑,天生丽质不施粉黛,美得动人心魄,让人着迷,猫儿山水之所以净,它是漓江、浔江、资江发源地,也是481平方公里的源头水源涵养林。置身如梦如幻的画中已然是愉悦的,再捧一手清凉冰爽的“果冻水”更是额外的享受,潺潺的流淌是猫儿山水的外表,一尘不染的是猫儿山的内涵,人生若只如初见,便终生难忘!

其实,猫儿山有“山海经第一山”之称,也就是《山海经》记载的第一座山:招摇山,它距兴安县55公里路程,离桂林市区81公里路程。跨兴安、资源2县,面积5.3万公顷。是五岭之一的越城岭主峰,最高海拔2142米,它不仅是广西第一峰,也是华南第一峰。1990年陆定一在老山界题碑赞誉猫儿山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幽、峨嵋之秀”。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是毛主席著名的《七律·长征》中的诗句,位于湘桂两省区交界的越城岭便是五岭之一。1934年12月,刚刚经历过湘江战役的中央红军,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翻越茫茫的猫儿山,其中一部分红军就是从高寨村经过,为这里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财富。

猫儿山林海浩瀚,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气候颇具其特色,“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1934年,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诸山界就在其中。二战期间援华美军飞虎队一战轰炸在此神秘失踪。秀丽壮观的景色与传奇的故事,吸引着不少人去探寻。徒步猫儿山,一般选择从山门爬山至梯子岭再行盘山公路至山顶,全程20多公里,需走8小时左右。下山时可选择徒步,30公里的盘山公路,也可乘车返回景区售票中心。




这里也说说兴安县,它隶属于广西桂林市,位于广西东北部,东南接灌阳县,西南濒灵川县,西北临龙胜各族自治县,北与资源县为邻,东北与全州县接壤。总面积2348平方千米。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置零陵县,治今兴安县界首城子山。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令史禄修建灵渠;同年,在兴安溶江镇内筑秦城。汉武帝时设始安县。三国时期,始安县升格为郡,但仍归荆州刺使部。元属静江路。明、清时期属桂林府。1998年,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兴安县隶属桂林市管辖。

而兴安县华江瑶族乡成立于1985年9月,位于兴安县西北部、华南第一高峰猫儿山脚下,是典型的山区乡,总面积422.28 平方公里,下辖9个建制村154个自然村,有壮、汉、瑶、苗、土家等民族,总人口1.8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6000多人,占33%,其中瑶族人口4800多人,占 26.3%。

这次穿越的目的地华江漓源大瀑布,位于兴安猫儿山脚、(桂江)梯子岭峡谷,据说,这是当地农民开发本地资源,自主投资的一个景区,是一个夏季避暑的清凉胜地。峡谷飞流而下形成一个个飞瀑深潭,潭水清澈见底,富含矿物质的水质滑而不腻,是夏日戏水的天堂。





漓源瀑布景区实际所处的地域则属于兴安县华江瑶族乡高寨村范围,该村位于越城岭主峰猫儿山南麓山脚,村前200米处,便是乌龟江和龙潭江在此汇合,成为漓江(桂江)的源头。高寨村因此被称为漓江源头“第一村”。

紧邻高寨村,有着两处景色不分伯仲的景区:“漓江源大峡谷”和“漓源瀑布”。漓江源大峡谷以连绵的竹海景观出名,深潭碧绿,竹林幽静;而漓源瀑布则以漓江顺流而下形成的大大小小的瀑布群为特色,瀑潭层级,飞瀑壮美。山脚下有很多的森林资源,其中高寨村的毛竹是最为秀美。

高寨村并不大,但有浓厚的红色历史文化和乡村特色。村里的房子都一例统一刷成土黄色,我们称之为泥巴色,是老百姓喜欢的颜色,门檐上都吊缀着苞谷辣椒等农货,全村有十余栋小楼,大的有四层,小的也有三层,每栋都挂上小篆书写的楼名,或“清风居”,或“听雨轩”或“聚缘居”,如此等等。

高寨村既是长征时红军翻越老山界经过的村庄,有着红色的历史,同时村子住房的房子间距很宽,空地颇多,便于改造。家家户户屋子的墙上有美术家绘的图,以红军长征为题材,画面上的红军战士栩栩如生,一些题有红军长征内容的诗词配合着刚劲的草书。字和画都给人想象和力量,能让人深深的感受到红军当年艰难跋涉老山界的场景再现。

当然,高寨村也有自己的乡村特色,有颇具当地乡情特色的农具和手工艺品,也有地道的瑶乡农家菜:竹林土鸡、高山干鱼、瑶乡腊肉、笋根清汤、蕨粑煎饼等,会让每一位光临的游客大饱口福。





原归正传,周日早上7点半左右,群友们陆陆续续到约定的地点:芳华路大樟树停车场集合,8点10分小巴车座无虚席,大伙从桂林城准时出发,直奔兴安方向。大约2个多小时到达漓源瀑布景区停车场下车,整装待发。

大伙简单整理背包,顺着景区水泥路,随着人群从景区大门进入,开始徒步。景区门头不算起眼,倒也规规正正。景区门票等事宜有飞燕姐姐和勇哥在售票处做了沟通和购买。

刚入景区,就被入口一汪碧绿的“果冻”潭水吸引。只见潭水清澈见底,水底的沙石洁白无瑕,有些还晶莹剔透,一些林木枝叶低垂在上空,构成峡谷的清凉秘境和天然氧吧。






抓拍几张,我们没有过多停留,迈过景区的小水泥桥,顺着山道继续行进。看着大伙兴致勃勃的情绪,似乎早已做好穿山越岭的准备,一路欢声笑语,好不热闹,整个山谷笑声荡漾,轻快愉悦。





大约10分钟,我们来到一座横跨峡谷江面的水泥桥,桥边修建了一座凉亭,据说叫红军亭,方便游客休息和遮阳避雨。由于这次登山难度较大,峡谷还得拉绳子,约10来个谨慎小心的群友便留在漓源瀑布水潭处游水,不再跟我们往上打卡,而我们这一拨人则继续前行。

走过桥头,看到一快刻着“红军古道、梯子岭”字样的石碑,碑文还简约的描述了红军八团长征时期从梯子岭翻越老山界的历史。

一条水泥古道就从石碑处延伸到山顶,而这座山应该就是梯子岭了,想必这条路便是登山的红军古道,也是翻越猫儿山(老山界)的必经之路。我很好奇这段红军长征的历史,便查阅相关史料和兴安地方志等文献,原来这段历史还很不简单。








据《兴安县志》记载: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11月从广西全州渡过湘江,翻过位于广西全州与湖南东安、新宁“两省三县市”边境的越城岭,向贵州方向前进。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陆定一老前辈写下著名的革命回忆录《老山界》一文,使“老山界”这个地名传遍了神州大地。

老山界,其实就是现在越城岭的俗名,为五岭之一,东安舜皇山处其中段。老前辈的文中所描述的红军过老山界的几个具体地点,如“雷公岩”、“塘坊边”、“雷霹岭”等正好在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老前辈称老山界(舜皇山)为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后来地方相关部门拟依托舜皇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及地理地缘优势,将老山界景区打造成为“重走老山界红军路”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经典红色旅游区,修建陆公亭,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长征线路及沿岸景点开发。

老山界在兴安华江瑶族乡,又被称瑶山,呈西南—东北走向,长21公里,宽6公里,方圆126平方公里。其主峰猫儿山,海拔2141.5米,是越城岭的最高峰,也是五岭的最高峰。向上看,耸立于云端之中;向下望,简直是绝壁悬崖。老山界并不是一个地方、一个地名,而是整个越城岭山脉,从湖南绵延到广西数百里,也是位于资源、兴安、龙胜、灵川四县及湖南城步县的交界之地。在西起雷公山,东至越城岭范围的南岭,只要当年红军翻过的山,都会被称之为“老山界”。

该山脉山势如潮似涌,连绵不绝;群峰如叠似垒,高耸入云;悬崖峭壁林立,河谷深不见底,山道不足两尺宽,既陡又滑,十多处绝壁上的栈道、石梯更是宽不盈尺,其中最艰难的是雷公岩、百步陡、之字拐,主峰猫儿山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项,华南之巅”的美誉。这里山高雾浓风大,气候瞬息万变,“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被视为鸟儿也飞不过的人间畏途。

山脉的垂直景观明显,从山脚到山顶分布有楠竹林、杉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山顶苔鲜矮林,灌从草甸等多种植被景观,季相变化绚丽多彩,林相林冠绚丽多姿。



关于在华江境内红军长征的这段历史,《兴安县志》又这样记载:1934年12月初,红军长征突破湘江后,根据蒋介石又在红军去路上布设口袋形阵势的实际情况,在毛泽东的倡议下,红军改变了沿红六军团路线去湘西的计划,取消休整,一路西进,但必须翻越横亘在前面的老山界。红军分三路翻越了老山界。一路是从兴安同仁村沿龙塘江过雷公岩上百步陡从主峰猫儿山的西南面翻越老山界,主要有中央一、二纵队和红五军团,还有红八军团的一部分;一路是从兴安高寨村委青殿村沿乌龟江经潘家寨过漓源瀑布上梯子岭从猫儿山的东北面翻越老山界,主要是红八军团;一路是从兴安水埠塘到高寨,往李家田沿杉木江上老山界进资源塘垌跟上主力红军,主要是红五军团十三师一部。

1934年12月4日,军委第一纵队经兴安马岭移至塘坊边、六垌地区,下午开始翻越老山界。12月8日,扼守老山界的红三十七团、红八军团一部分及保卫团奉令撤往资源塘垌和龙胜江底。至此,红军全部离开了兴安县境。

为保证中央纵队顺利翻越老山界,红三、五军团等在兴安华江瑶族乡境内与桂军和地方民团进行了黄隘阻击战、老草岭阻击战、龙塘江阻击战、千家寺突围等多场战斗。老山界群峰高耸,山高路陡,悬崖峭壁,翻越十分困难艰险,给红军将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陆定一、成仿吾、蒋耀德等许多红军将士在若干年后的回忆中详细提到老山界。



好吧,回归正题。越过古道石碑,群里的几个大神简单的商讨聊一下穿越轨迹线路,便招呼群友们开始顺着古道登山。梯子岭山势陡峭,山林里灌木丛生,古树参天,此时的海拔已近700米,难怪这里生长的林木有高山特有的景象。

路上不时有倒掉的枯树拦腰挡在前面,大伙低腰行进。也有一些不知道干枯多久的树木,倒在一旁,早已变成朽木,千疮百孔,想必这样的山林应该很少有人走动了。我们又穿过一片竹林,在这里还碰到了“小龙”,怪吓人的,大伙只好绕路走开,避免“互相伤害”。

山势越来越陡峭,大伙行进的速度明显变慢。而且山路也越来越不明朗,也只好边走边看轨迹才找得到路。好在群友们斗志昂扬,一直紧随其后。




大约走了近40分钟,我们走到一个废弃的小型水电站涵洞边,而涵洞两边尽是悬崖峭壁,几个胆大的大神戴着头灯进去几十米一探究竟。几分钟后,无功而返,原来涵洞看不到尽头,光线极差,洞内还有不少积水,考虑到安全问题,简单商量,便改道想办法从别处下峡谷。

大伙又原路折回来,从一个有些陡峭的山脊上开始找寻通往峡谷的路线。此时的森林植被越来越原始,满地都是厚厚的枯枝败叶,一脚踩下去,形成一个深深的坑,软绵绵的,有些吓人。

山里的生态非常不错,有很多不知名的野生动植物,有开得正鲜艳的小野花,有小野果,也有刚长出的小蘑菇,也有小时候经常玩耍的牛角虫。只是恰逢旱季,一些嗜水的植物早已枯萎死掉。










我们没有太久停留,等齐人数,继续赶路下峡谷。此时的山路已完全看不清楚,只有无尽的荆棘林,没办法,大伙只好小心翼翼,慢慢穿行,时而匍匐,时而蹲下,时而跳过,时而攀岩,一路上几乎是手脚并用。

好不容易穿出丛林,而眼前的峡谷却是一道道悬崖,但是哗哗流淌的溪流,清凉无比,流向一个又一个峡谷深潭,是名副其实的“果冻水”。几位大神自告奋勇先行探路,再引导大伙下峡谷。还好,大伙毕竟也户外行走好些年,都能克服困难,勇敢向前。










就这样,走走停停,终于下到峡谷底部。果然是天不负有心人,只见一个个我们期待已久的果冻水深潭飞瀑,出现在眼前,好不诱人。早已经不起诱惑的群友,丢掉背包,一个激灵跳入水中,那种畅享的样子,仿佛这就是神仙汤一般,如醉如痴。

看了看手机,时间已是下午1点钟,有些群友也三五成群席地而坐,吃起午餐来。我还是先干“正事”,跟着勇哥飞无人机,来段峡谷概貌,搞清楚情况,再吃也不晚。





果然,无人机的视角让人震撼,峡谷美景,不负众望。只见峡谷两侧山高林密,峡谷内峭壁陡直,幽深狭窄。随处可见的瀑布从山崖上飞泻而下,如白练飘悬。有的飞流直下,声如雷鸣,有的款款而来,轻歌曼舞。谷底的溪水也时而激荡湍急,时而潺潺流淌;时而是深不可测的大潭,时而是浅浅的细流。最让人欢喜的是那涧里的溪水,浅处清澈明净,深处色如凝碧。仿佛这就是人间仙境一般,也难怪群友们不远几百公里,爬山涉水,来到这里。

飞完一块电池,我已把美景全数收纳囊中,便装好无人机,开始吃午餐。准备后续跟随几个大神到上游有些难度的瀑布去打打卡。吃午餐,三下五除二,搞清楚。背好防水包,一个激灵,与大神们汇合。







游了几分钟,终于到达深潭瀑布入口,只见瀑流湍急,人要从水流下穿过去,这一段让人有些窒息,好在从小懂一些水性,又有防水包做掩护,加上关大哥在上游入口拉绳子,这次总算顺利爬上崖石。

果然,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见一个深潭瀑布进入眼帘,狭长的水潭,深度预估也有6-7米,瀑流从20几米高的悬崖一倾而下,泛起阵阵浪花,在碧绿的水中形成一道道流线型。几个好动的群友早经不起诱惑,在深潭里畅游起来。

由于还要继续赶路,关大哥提醒大伙不要让下游的群友等太久,而且还要继续往下游打卡。所以我们只停留了半个小时,便又顺流返回原地,与群友们汇合。








大伙收拾好背包,准备继续顺流而下,但是刚下到途中,一个必经的水潭瀑布拦住去路,瀑布约30几米,陡峭无比,非常凶险,而且崖石湿滑,稍有不慎就会跌落悬崖。大伙考虑再三,大伙还是继续绕行一段山路下峡谷。

好吧,又来一次丛林穿越,这次山势更为陡峭,有一段满是乱石堆的山路还得拉绳子才下得去。不过大伙已有之前的拉练经验,速度和进度明显超过之前。瞧瞧,这一个个“游山玩水”的劲头,估计也没谁了。










好不容易下到峡谷,大伙在水潭里又开心的玩起来,时间已是下午5点多钟,因为此段据说离漓源瀑布目的地上游只有300米左右,大伙也没太着放在心上。但是继续往下游走了一段后,大伙都傻眼了。原来眼前竟然是一个连环悬崖瀑布,瀑布层高差不多20几米,而水潭情况不明,据说还有暗洞。

这下可好,时间一分分的流逝,几个大神想走捷径,节约时间,冒险下去,还把绳子都已系好。不过此举也吓跑了大部分群友。最后由于没有这方面的训练和经验,斟酌一二,还是自动放弃冒险,原路返回,也免得给政府添乱。看着近在咫尺的漓源瀑布,却无法到达,心里难免有些失落。







此时已是傍晚6点半,太阳快要落幕,大伙又只好攀上原路返回的悬崖,往回赶。这一路可真是考验人。由于森林茂密,光线昏暗无比,大伙也只好急行军。就这样跌跌撞撞走了一个小时,已彻底看不清路,此时轨迹显示,离停车点还有近半个小时的山路。

还好有手机闪光灯可以照路,继续顺着原来的轨迹往山下赶。就这样,大伙泥一脚水一脚在山道上摸索前行。大约近30几分钟的“黑夜之行”,我们顺利到达停车场,终于与等候已久的群友们汇合,大伙互相嘘寒问暖。此时已是晚上8点多钟。




我们放下背包,慢慢品尝江雨大哥熬制的姜糖水,吃着“依妖”队长的小饼干,还有热心群友的花生、叉烧,这一刻才真切的感受到“回到人间”是多么的美好,有人等的感觉这就是一种幸福!也许正因为有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才有孜孜不倦的“高山求索”!

约一刻钟的时间,我们换下早已面目全非的衣服,坐上小周司机的小巴车,直奔桂林方向。也许是太过“奔波”,不知不觉进入梦乡,一直快到桂林城,才从睡梦中醒来。这一觉,睡得天昏地暗,仿佛铁马冰河入梦来,似乎又与白天的轨迹不谋而合。总之,今天的行程也算是圆满收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漓江   梯子   兴安县   瑶族   红军   兴安   瀑布   高山   景区   风景线   古道   峡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