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研团队开发隔离锚定策略原位合成铁单原子催化剂

9月1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获悉,该研究所梁汉璞研究员带领的能源材料与纳米催化研究组通过一种简单的隔离锚定策略,制备了多孔氮掺杂碳负载的铁单原子催化剂(Fe1/NC,图),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碳》上。

据悉,单原子催化剂因其具有丰富的活性位点和超高的原子利用率获得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利用现有的原子层沉积、浸渍吸附和光沉积等策略合成的单原子催化剂,存在金属原子分散性差、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弱等问题,从而限制了单原子催化剂的氧还原催化性能。

研究发现,与商业Pt/C催化剂和大多数报道的铁单原子催化剂相比,通过该策略制备的Fe1/NC催化剂在碱性和酸性溶液中均表现出优异的氧还原催化性能,其具有较高的活性、较强的甲醇耐受性和良好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用Fe1/NC组装的锌空气电池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较大的放电比容量,以及优异稳定性。这项工作对制备高效、稳定的金属-空气电池氧还原催化剂具有重要的意义。(科技日报记者 王健高 宋迎迎 通讯员 刘佳 图/曹莉娟)

来源: 科技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催化剂   原子   中国科学院   策略   原位   活性   优异   稳定性   科研   研究所   空气   团队   金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