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电信诈骗重在源头系统治理,政府部门当带头守法、硬气执法护法丨快评

2022年9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将自12月1日起施行,该法旨在构建全链条反电信诈骗系统,融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及综合措施于一炉。不过,反电信诈骗的系统性意味着,“独法”不能以自行,一部法律难以包打天下。该法当结合、会通已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整个反电信诈骗系统才是完备的。

以事实观之,电信诈骗不仅仅是看得见的一种犯罪行为,也是晦暗不明的一整条黑色产业链,前者只是露出的冰山一角,后者才是水面下的冰山主体。当有人通过电信网络,以远程、非接触的方式,企图对你实施诈骗,已是这一黑产的最下游环节。

在此之上,还有这些环节:(一)有组织性地大量非法获取自然人、机构的信息;接着(二)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分析;然后,(三)以此为基础,为下一步实施针对具体个人或企业的“精准诈骗”撰写“剧本”与“攻略”。可见,电信诈骗像其他正当产业一样有专业分工与协作。例如,一个诈骗集团,一般不会自养一个黑客部门直接发动网络攻击盗取私人信息,而往往通过“暗网”以“市价”向黑客集团购买非法盗取的个人信息包。可见,一样是工业化生产、流水线作业,以提升诈骗产业效率。

故而,要对电信诈骗进行有效打击,仅仅打击终端环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这一黑产的最上游开始、从源头开始进行系统打击才行,才无愧为“系统解决方案”。

对此,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考虑到了法律衔接问题。其互联网治理章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下列支持或者帮助:出售、提供个人信息……综合治理章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依照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建立个人信息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机制。

这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渗透率不断提高,快递、网约车、社交网络、电商及“智能汽车”等各类平台聚合个人信息的能力越来越高,过度搜集个人信息现象猖獗。只要你上网,几乎一切都是透明的。你在什么时候、与谁、在哪里、花多少钱、一起吃了什么,你每天经过哪条路线、去了哪些地方、做了什么事,平台只要有心聚合信息,理论上可以精确到每一秒,比你本人还了解你本人。这些信息在电信诈骗集团眼里,是可以大采特采的富矿。

最近,某短视频平台用户数据大泄露,或达20亿之巨。个人信息一旦泄露,无法回撤,会永生于互联网,对用户造成的既有伤害无法挽回,对用户将来的潜在伤害无法避免。当然,信息安全保护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问题,有黑客集团“有心算无心”的问题,但如果用户信息泄露对平台来说法律后果太小,平台保护个人信息的诱因就会显著不足。

无庸讳言,某些政府部门也存在类似问题,即过度搜集个人信息且安全保护薄弱。不久前,某城市数千万人个人信息泄露,包括真实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甚至某些医疗信息,这些个人信息已打包在“暗网”流通。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提示政府部门,搜集个人信息要遵循最小必要原则,搜集后尽量做匿名化处理、别随意聚合个人信息,信息安全保护尤要到位。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范一切组织与个人。第2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第6条: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第11条:国家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制度,预防和惩治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政府于此有两重性:既像其他组织一样受该法约束,又是执行该法的担当主体,俾一切组织与个人尊重私权、诚实履行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职责。

民众对政府部门的要求往往倾向于配合,这殊为难得。有一类冒充公检法人员的骗局,利用的就是民众对政府部门信任的心理,很是气人。所以,政府部门要牢记人民的托付,珍视、呵护这种可贵的信任,节制行为,带头守法,带头保护个人信息,做出表率,然后硬气执法护法。

陈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政府部门   电信   硬气   目的   系统   自然人   护法   源头   最小   黑客   环节   权益   组织   法律   集团   平台   信息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