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露营,看古人是如何玩的?

现在露营,尤其是精致露营,异常火爆。一到周末或假期,人们都会带着帐篷及各种露营装备,奔赴山野。

可你知道吗?很早前,古人就已经玩露营了,而且还非常讲究,丝毫不亚于现在的精致露营,甚至,那时的一些露营生活方式,流传并影响到现在的我们。

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一起去看看。


「“古代白领”露营时的户外潮牌」

现在人露营都讲究穿搭,很多人以“穿鸟衣,背鸟包,做鸟人”而自豪,其实古代也是这样。在古代,很多人都会以拥有,“谢公屐”、“玄奘包”这样的潮牌而沾沾自喜。

“谢公屐”的发明者是东晋谢灵运,这位老哥不仅诗写得好,更是一位资深驴友。因常常游历于大山名川,为了行走方便,发明了专用于登山的户外鞋——“谢公屐”。

(早期木屐 图源:网络)

“谢公屐”初创时有两款产品:一是前低后高的上山鞋,二是前高后低的下山鞋。上山时穿上山鞋,下山时穿下山鞋,虽然省力新潮,但携带2双鞋登山,非常不方便。

为此,老哥对产品进行了改进:在鞋的前后掌处分别开槽,将前后“鞋楔”改为“鞋齿”,分别插入前后鞋槽中。上下山,人们无需带2双鞋,只需将前后鞋齿交换位置,即可使用。

(谢公屐 图源:网络)

此鞋传至唐朝成为爆款,有李白诗为证:“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时至今日,这样的明星同款鞋仍在日本盛行。

(现代日本木屐鞋 图源:网络)

笈是古人的户外背包,用以放置书籍、衣巾、药物等。当时的徒步爱好者玄奘大师,背的就是这样一款户外背包。

(玄奘大师背包 图源:网络)

后来,古人对“玄奘包”进行轻量化的迭代升级,将藤质改为竹质,增加外悬挂系统,使之更轻、更能装,产生了大师同款的“宁采臣户外背包”。

(宁采臣背包 图源:网络)

除了穿“谢公屐”,背“玄奘包”,古人户外出行穿戴什么呢?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苏轼在《定风波》一诗中提到的一句词,其中的“竹杖”“蓑衣”是古人户外出行常穿戴的衣物,相当于今天的登山杖和冲锋衣。


“古代金领”露营时的睡眠系统」

既然是户外出行,总得带点零食和食物,零食通常为果脯、蜜饯、桂花糕、姜饼、麦芽糖等;食物一般为酒肉。这些放置在食盒中,便于携带。

(古代捧盒 图源:第一收藏)

古代的食盒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收纳箱,它规格很多,大致分为捧盒、攒盒、提盒3类。捧盒用于放置单品菜肴,方便卫生,还很具神秘感,比如《甄嬛传》中皇帝出游赏赐嫔妃美味佳肴,就要用这类器皿。


(古代捧盒 图源:第一收藏)

攒盒是盛各种果脯、果饵的一种分格盒子,常用于放置上文说的一些零食,供古人出游、露营时社交食用。

(古代攒盒 图源:第一收藏)

提盒多为古人出门踏青郊游,放置“硬菜”的用具,材质多为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酸枝等,因家世地位不同,提盒形制各异。

(古代捧盒 图源:第一收藏)

以上是普通民众,文人雅士出游露营时的穿搭和携带,如果你觉得一般,那咱们接着看,看看古人户外出行住宿条件怎么样?

有一句话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里说的“幄帐”就是古人的户外庇护所,相当于今天我们使用的帐篷。

古人的帐篷,无论是结构的复杂性,还是材质的优良性,都完胜现代,是精致露营中的“精致”,这一点恐怕是现在露营难以企及的。

(幄帐铜质鎏金构件 图源:CHACRA夏珂华)

这是古代贵族露营使用的帐篷,插接式杖杆,铜质鎏金构件,高强度精纺面料。现在即便是现在的金领阶层估计也比不了吧?不服气继续看。

作为古代显赫的贵族,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曾出土了一款阿式顶长方形的幄帐。

(四阿式幄帐复原图 图源CHACRA夏珂华)

这顶幄帐帐内不设立柱,顶盖采用桁架结构,凹槽叠压扣合、承插、折叠的工艺,铜质鎏金的大小构件共102件,既便于拆装,又非常牢固。

有了帐篷,古人露营有没有气垫、睡袋吗?

答案是没有,因为那太LOW,古人使用实木折叠床。

这款折叠床由床身、床栏和床屉三部分构成。搬运时,只需将横枨轻轻提起,就可以把两旁的床枋向中间折叠收纳。

(四阿式幄帐复原图 图源CHACRA夏珂华)

除了折叠床外,交椅也是古代达官显贵精致露营必备好物。这材质、这造型、这舒适度,难度不秒杀现代的“克米特椅”?

(直背交椅 图源CHACRA夏珂华)

如果你觉得它太过古板,不够小巧,那咱们上“胡床”。

胡床叫床不是床,它应该算作马扎凳的老祖宗。

(直背交椅 图源CHACRA夏珂华)

在汉代以前,古人席地而坐,没有椅子这类家具。后来,随着汉朝与西域互通贸易,这种形如马扎的坐具传入中原,中原人称西域人为胡人,“胡床”由此得名。


“帝王级露营玩家”的逛、吃」

有了穿、用、住,露营还差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吃。古人露营吃啥呢?

在说吃之前,说两件事,一是户外桌,二是“生火”。

古人野外用餐的桌子称之为猎桌,分为折叠桌和“活腿桌”,这两类桌都非常轻巧、便携,能有效抵御旅途颠簸,适应草原环境,颇受清代君主青睐。

(猎桌 图源:发带月亮)

以下是古代的火折子,是用一种特殊的纸卷成的纸卷,用火将其点燃后,将明火吹灭,携带火种,使用时,用嘴吹、快甩方式让其复燃。

(火折子 图源CHACRA夏珂华)


火镰由火石、火绒、火钢三部分组成,利用摩擦起火的原理,让火镰与火石反复摩,产生的火花点燃火绒,这大致相当于今日户外生存中使用的“镁棒”。

(火镰 图源CHACRA夏珂华)

能生火了,下面我们正式说古人露营中的吃。

有句话叫“脍炙人口”,其中的“脍”是指细切的鱼、肉类等,即我们现在所谓的刺身,这个中华小厨艺的精髓被日本人学去了,弄成了日式刺身。

(刺身 图源:摄图网)

“炙”会意字,是指明火烤肉,即我们现在所说的炭木烤肉,这个中华小厨艺的精髓被韩国人学去了,搞成了韩式烤肉。

(刺身 图源:摄图网)

不相信?有郎世宁的《乾隆皇帝围猎聚餐图》一画为证,它描绘了乾隆皇帝去木兰秋狝时的情景。

(猎聚餐图局部 图源:网络)

画中古人将所获野鹿剥皮,或切肉,或炖煮,或烤炙,形式十分多样,隔着画都能感受到露营的野趣,和食物的鲜香。

看到这里,你对古人户外露营怎么看?古人是不是比我们更厉害?欢迎大家留言、点赞、关注,您的观点、支持是小编写作的动力,希望不要吝惜哟。

(文章仅作知识分享,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攒盒   提盒   火镰   折叠床   鎏金   帐篷   古人   背包   精致   户外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