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被罚80.26亿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2022年7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滴滴公司处以80.26亿元罚款,对滴滴董事长兼CEO程维和总裁柳青各处以100万元罚款,理由是滴滴公司违法收集用户数据,过度收集用户数据。

看到这条信息,我第一个反应是收集用户信息的互联网公司多了去了,至于是否在违法、过度收集谁去关心呢?为啥只有滴滴公司会出事被罚呢?

经查,原来事情的起因是2021年6月30日,滴滴临时增加微博CEO王高飞为独立董事,2021年7月1日凌晨,滴滴偷偷赴美上市。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滴滴为啥要偷偷赴美上市?光明正大地上市不可以吗?”

其中的深层原因在于:美国对中国的上市公司坚决要求调阅审计底稿,而审计底稿是一家公司的纸质形态,里面有这家公司所有的用户数据,所有会议记录,所有沟通文件,所有程序表格,所有上下级文件汇总。

因为有了这些东西,会计所才能审定出这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是真是假。但是,一旦被其他国家的特殊部门拿到,同样可以通过这些东西,还原这家公司的一切,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情报。

美国政府坚决要求看审计底稿,中国政府坚决不给,这事的对抗从2012年就开始了,中国证监会宁可付出2年不让中概股赴美上市的代价,也决不允许美国调阅中国上市公司的审计底稿。

中国政府可以查阅中国公司的审计底稿,但决不允许美国政府来查询,任何上市公司的审计底稿都不行,更别提滴滴公司这种有能力搜集大量中国人信息的公司了。

滴滴明明知道自己赴美上市国家不会同意,竟然觉得自己只要悄悄干了,不让媒体报道,就可以让国家不知道,就可以绕开中美对抗,结果2021年7月2日国家对滴滴公司就启动了安全审查程序。

这到底是天真,还是蠢?滴滴公司的法务部门到底是干什么的呢?

现实中很多法务人员和律师习惯性地以法律来论事,脑海里对政治缺乏敏感度,这是很不正常的。可谓说现实社会中政治无处不在,像滴滴公司被罚这种大案件需要体现出政治性,甚至一个简单的劳动纠纷案件说到底也是一个“政治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当我们认真读取这条内容后,就明白了在劳动纠纷案件中为什么劳动者的胜诉率非常高,企业在应诉过程中负有严格的举证责任,即便尽全力履行了举证责任后往往还是会面临败诉的结局。

法律只是在“术”的层面上运作,而政治却是以“道”的层面做支撑。若脱离“道”的支撑,想靠玩弄法律技巧来做事,无疑于缘木求鱼,甚至会玩火自焚。

不知道,滴滴公司法务是不是迷恋于法律技巧的误区,把滴滴公司带入了“危害国家安全”的危险境地?

若真的如此,着实令人感叹和唏嘘不已,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时刻绷劲政治这根弦,是现代人的生存必备技能!

亲爱的朋友,请问您对滴滴被罚有何感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美国政府   中国政府   举证责任   底稿   法务   中国   上市公司   启示   政治   法律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