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为新中国做的7大好事,桩桩实在,堪称空前绝后

文 | 文史档案局

编辑 | 文史档案局

在苏联的历任领导人中,赫鲁晓夫的援华力度堪称最大,哪怕放眼全世界也堪称是独一份。

正是在他的帮助下,新中国建立起了良好的工业底子,在短短几十年里工农军科领域便实现了巨大的飞跃。

但在之后很多年里,赫鲁晓夫一直被视作骄傲自大的代表,是中苏关系恶化的重要推手,关于他的评价好坏参半。

那么他当初为何要帮助我国?具体又为我国做了哪些贡献?两国交恶的源头又是什么?

01

赫鲁晓夫首次访华

1954年9月底,赫鲁晓夫亲自带着1个70人的豪华代表团来到中国进行访问。

按照以往的情况,苏联一般会派一些部长级别的官员出席。可在这年,代表团里不仅有赫鲁晓夫,还有苏联的2号人物及一众高层。

为表示友好,赫鲁晓夫还给我国送上了一份重礼,那就是7份文件的签署,可以说正是这几份文件让我国受益匪浅。

在这些文件中,苏联方面表明:将中苏合资的4个公司完全交付我国,帮助我国修建铁路,在斯大林时期的基础上追加15个援建项目,向我国提供5.2亿卢布的低息贷款,以及将旅顺交还给我国等等。

这对于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来说,不亚于雪中送炭。

那时我国工农业生产相对落后,还面临着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发展得非常缓慢。

据统计1949年,我国的棉花产量只有44万吨,钢铁产量仅有16万吨,原油12万吨,粮食产量则是11318万吨,与我国上亿的人口相比严重不足。

而在几年后,这些产值均翻数倍,这其中少不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努力,但苏联方面给予的技术支持和物质帮助也不能忽视。

并且其中好几份文件的签署,赫鲁晓夫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作为同阵营的“老大哥”,苏联虽然重工业发达,但是它的轻工业以及农业存在严重不足,属于单脚走路,对于这样大量的援助,许多苏联内部官员并不赞同。

但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赫鲁晓夫力排众议,坚持对我国的援助。用他的话来讲,帮助中国就是帮助自己。

02

援华背后的原因

1953年斯大林去世,经过一番角逐后“小个子”赫鲁晓夫上台。

和之前所有人都属意的贝利亚不同,乍一看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人选,从未有人注意过他,他的资历也不突出,和他同等级的有好几人。

因此,赫鲁晓夫的统治算不上稳固。除了内部问题外,他同时还要面对北约的挑战,这让他对位于南部的中国格外重视。

在之前的几次战争中,我国无疑显示出了强大的军事能力,再加上一直以来我国极力主张和平,这让他觉得我国是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可以帮助苏联一起对抗西方资本世界。

但不管怎么说,赫鲁晓夫的援助都是实实在在的,当时许多西方国家对此发出疑问:从没见过哪个国家这样做,居然对自己的邻国如此大方。

我国与苏联人种不一样,语言文化也存在很大差异,赫鲁晓夫能做到这一点实属罕见。美国当时对于同一阵营国家的帮助,也仅限于经济援助而已。

03

赫鲁晓夫援华贡献

那么说到这里,赫鲁晓夫在位的11年里究竟帮助中国做了什么?为何所有人都如此惊讶?

首先,他将4个中苏共同经营的公司无偿赠送给中国,这几个公司分别涉及石油、有色金属、民航、轮船等方面,这对我国的经济及工业发展有很大帮助。

其次,在斯大林50个项目援建基础上,赫鲁晓夫增添的援建项目达到了286项,设备供应范围也得到扩大。

在第一个5年计划中,我国从苏联引进了156项重点工矿项目,里面涵盖了钢铁、煤炭、化学、发电、军工等各个方面,直接为之后工业化的部门经济打下了基础。

为了帮助我国更好地建设这些项目,苏联方面还派来了1万多名技术人员,他们一点一点地把这些知识交给我们的工人和学者。

这些技术人员一共制定了4000余教学大纲,4000多工业制作标准以及200多个仪器样品,这种程度的教学十分罕见,是真正地从理论和思想上就技术交给我们。

哪怕之后两国关系恶化,这些大纲也能指导我国的技术人员进行下一步摸索。

资料记载,在苏方撤走所有的专家时,约有149个项目已经交接完成。如果仅凭我国自己去摸索,我国的工业道路怕是还要晚上几年。

再次,就是旅顺港口的归还。

1945年,为取得战争胜利,促使苏联将东北地区的日军驱逐出去,雅尔塔会议上在未提前告知我国的情况下,当时的三巨头便私自将旅顺作为苏联的出兵条件。

自此,旅顺便脱离了我国的实际控制。斯大林执政期间,我方与苏方进行过多次和谈,始终未能解决旅顺问题。

在远东地区,苏联需要树立自己的军事影响力,不冻港便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没有旅顺的加持,苏联便只剩下海参崴。

因此,苏联国内大部分官员都反对将旅顺还给我国。可对此,赫鲁晓夫的回应是,偌大一个中国怎能没有一个像样的港口。

在他的坚持下,中苏双方发表了《联合公报》,旅顺最终还是回到了我国的怀抱。值得注意的是,按照约定苏方应于1955年5月31日撤离完毕,但实际上却提前了6天,对比香港简直太过顺利。

并且,苏方还将旅顺军事基地大部分的器材设备无条件留给我国,仅一些新式设备收取了一定费用。

仅以上3个方面,赫鲁晓夫对我国的帮助已经不可估量,更别提还有以下几点。

1.帮助我国发展核能

经历过核危机后,我国愈发意识到核武器的重要性,于是便决心制造自己的原子弹,可是当时国内的工业基础完全无法支撑,加之没有相关人才,这一想法很难实现。

于是我国多次与苏联方面进行沟通,请求技术援助,但是苏方开始并不愿意,这毕竟也算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军事技术。

当时赫鲁晓夫给出的回应是,苏联有了,中国也就有了,况且中国完全没有建造核武器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基础,应将更多精力放在国计民生上面。

这个说辞显然是没太大说服力的,没有保护国家的军事力量其他的根本无从谈起,将一直活在别国的阴影下。

到1956年匈牙利事件发生,这件事终于迎来转机。那时苏联高层发生争斗,赫鲁晓夫得到了我国的支持,便当即答应帮助我国发展核能。

1957年,双方签订了一份协议,上面便标明了苏方援助中方建造核能。苏联方面按照约定派遣专家,提供教学模型以及图纸。

不过苏联答应的是以和平方式使用的核反应堆和加速器,并不提供相关武器的指导。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我国的核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即使3年后两国交恶,苏联撤回相关人才,我国也有了一定应对能力,为64年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废除秘密协定

这项协定是1950年,中苏签订同盟条约时,在苏联的强迫下另外补充签订的,苏方在中国东北以及新疆地区享有超高待遇,不允许其他国家在该地区进行任何商业活动等等。

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是一种严重的挑衅行为,赫鲁晓夫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首次访华时便有暗示可以将此协定废除。

1956年5月,中苏双方正式商议将此项补充协定废除。

3.转变卢布与人民币之间的兑换率

在当时,1人民币可以兑换4卢布,签订协议后赫鲁晓夫将兑换率改为1:6,也就是1人民币可以兑换6卢布,这等于是提高了我国对苏联商品的实际购买力。

并且在10月份,苏方还就这一期间交易向中方补偿了9610万旧卢布。

4.三年困难时期对中国的粮食援助。

在我国那3年自然灾害期间,粮食严重紧缺,百姓生活十分困难,西方国家别提向我国施以援手,一个个都等着我国掉入低谷。

唯有那时的苏联,表示可以用贷款的方式给援助我国数百万吨物资,这批物资对于当时的我国来说是极大的帮助。

并且苏联方面表示,这笔贷款没有利息,5年内偿还即可,不过出于一定考虑最后毛主席拒绝了这个提议。

不论出于哪种原因,那些年苏方对我国的帮助是实打实的,赫鲁晓夫对于我国的贡献不可否认。

在以上的种种举措中,中苏双方可以看出已经步入蜜月期,那么之后又是如何关系破裂的?

04

中苏交恶

其实早在赫鲁晓夫第二次访华,这一切便有预兆。

在位期间,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思想进行全部否定,否认了斯大林做下的功绩,他在会议上的“秘密报告”引起了苏东多国的思想动荡,任由他继续发挥所带来的后果无法想象,在我国多次提醒的情况下赫鲁晓夫并未听从,甚至与我国产生严重分歧。

斯大林虽然有许多缺点,但是他对苏联的贡献是无法磨灭的,他带领着苏联一步步走向了强大,赫鲁晓夫此举无疑是自毁基石。

在第三次访华后,中苏关系彻底走向破裂。

当然这其中最主要的还有长波电台的原因。

当时美苏争霸,美国在亚洲收了一群小弟,苏联认为这对他产生了重大威胁,便向我国提出要在我国南海地区部署长波电台,苏联可以固定使用。

当时我国海军尚未发展起来,如果答应,这将意味着我国的海防将完全把握在苏联手中,苏联海军将在我国海域肆意穿梭,我国的海军将很难发展起来,相关武器的研发都会在苏联的眼皮子底下。

这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土主权,我国自然不会答应。在与毛主席商谈未果的情况下,中苏合作结束,关系彻底破裂。

赫鲁晓夫一直以来是一个争议性很大的任人物,但是他对中国所做的7个贡献是实打实的,在这个方面我们需要感激。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广大劳动人民的辛苦付出,我们也无法达到如今的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赫鲁晓夫   斯大林   旅顺   苏联   核能   空前绝后   协定   新中国   中国   中苏   我国   大好事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