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到余秀华到董宇辉

又是一个九月,赶早的路上,太阳刚刚升起,斜斜地照过来,我向北而行,阳光暖着我的侧脸。偶尔有小鸟被我惊飞,于是,便有浓重的露珠从枝头跌落,打在手臂上,是九月的凉。

每次骑着电车从这个路段走过,心里都默默的祈祷一句:阿弥陀佛。我不信佛,也不信教。却总是不由自主的在心里这样默念一句。只因为那天,也是早起,看到一只小猫被车碾压死在这里,我用眼睛的余光看到,便一直不敢直视,每一根神经绷紧。

我突然会想到《麦田里的守望者》,想到霍尔顿,想到他总是好奇那些纽约中央公园湖里的鸭子的去向。他也应该有我这样一付柔软的心肠吧,或者说我是不是也有他那样一种怪癖的想法。

想到《麦田里的守望者》,然后我就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会想到余秀华。一开始知道余秀华这个名字的时候,以为是一个多么稳重老成的诗人,后来看到了那么多关于她的消息,那么多人在捧她,那么多人在骂她。对于她的文字,我钦佩,对于她的言论我讨厌。可是她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一起出现在我的大脑里的时候,把“讨厌”换成“不喜欢”吧。

刚读过《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时候,我一直在好奇为什么这么一个脏话连篇甚至主人公看起来心里不太正常的小说会被列为世界名著呢?作者要传达一个什么思想境界呢?

有人说,作者是在抨击成人世界里的虚伪,我也承认自己有着同样的童心病,总是想不通为什么小时候我们接受那么美好的教育,长大了却要学会如何去逃避。后来我突然觉得,不学会虚伪,怎么会有长大。比如余秀华,有人说她什么都懂,不用替她担心。是的,她什么都懂,可她真的长大了吗?就如霍尔顿,当他总是好奇那些鸭子的去向的时候,他的心智真的到16岁了吗?所以我觉得大概我找到了他们的共同点。我知道我表达的不是很清楚,可是我也不想太清楚的表达出来。就让我们都慢慢长大,让文字也慢慢长大吧。

也许小说的意义不是有意给我们传达什么样的价值观,而是用极细腻的手法把某种真实的人性表达出来,然后让读者自己去找到共情。所以,一个小说的成名不是它具有多么高大尚的内涵,而是能引起多少人的共情。

共情,没错,是共情。于是我又突然想起了董宇辉。董宇辉的出现让我不再去看余秀华的消息。一度我很担心余秀华的言论会带偏很多人的三观,比如爱情都是有所图的,比如中国的男人配不上中国的女人,我真的担心这样的言论会如当年的《廊桥遗梦》带动美国的离婚热一样带动我们的社会,家庭的不稳定。(我这样想的时候,我也在笑自己太杞人忧天了,可是我真的那样担心了,就如霍尔顿担心那些鸭子吧。)当董宇辉的的言论一夜之间刷屏的时候,我就不这样担心了。突然就想起来那句话:世界的样子,在于你看它的眼光。

快到菜园的时候,一只喜鹊在电线杆上喳喳的叫着,我拉回那些乱七八糟的思绪,抬头看着它,“喳”,“喳”,一声一声,它好像并不害怕我看它的动作,不紧不慢的叫着。我突然轻轻的在心里:嗨,你是在给我报喜吗?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霍尔   去向   鸭子   中国   传达   虚伪   好奇   担心   言论   小说   余秀华   董宇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