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璧山区一座废弃的煤矿,15年前这里很热闹现在空无一人

璧山区大路街道大竹村有一座废弃的煤矿,因为附近有个地方叫龙门溪,所以也叫龙门溪煤矿,后来嫌名字太长又改叫龙溪煤矿。龙溪煤矿在20多年前犹如一个小集市,人来人往非常的热闹,因资源枯竭和节能减排政策的出台,龙溪煤矿在10多年前关停。曾经热闹非凡的小集市也因煤矿的关停和矿工的离开而变得冷清,直至变成无人区。

龙溪煤矿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璧山县属煤矿,高峰时矿工近1000人,年开采量大约5万吨。不知为何,璧山境内的很多煤矿,年开采量大多为5万吨,去过福禄镇的永兴煤矿,还有梅江那边的煤矿,产量大致都相同。可能是小矿,才将开采权下放至地方,要是年开采量达100万吨级的可能是国家煤炭工业部的下属单位了。

龙溪煤矿在60年代开采量达到一定的规模,70年代是龙溪煤矿的开采高峰期。璧山、铜梁周边有三线厂,能源需求量巨大,开采量也更加巨大。80年代几乎达到顶峰期,那时候青杠的兵工厂,铜梁西泉的兵工厂,用的煤大多数都是璧山煤炭。铜梁有富有煤矿,但煤炭供应跟不上还得依赖璧山煤。

听老人说开采龙溪煤矿主要是大炼钢用,1958年因地方干部鼓吹政绩,不管是农业领域还是工业领域都出现鼓吹浪潮,就是历史课本上所写的“大跃进”。一头猪以当时的养殖技术,最多只能长到150斤,有人为了政绩硬说能长到500斤。中央领导误判地方的生产力,原本计划用10年时间赶超英国钢产量被缩短到5年。用15年时间赶超美国钢产量的缩短到7年,因此就有大炼钢盛况。

大炼钢时代总计有5000万人参与,上到各大劳改大队农场,下到人民公社,男女老少都参与大炼钢,当时全国总人口也就5个亿,参与大炼钢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0%。璧山各个公社也领到炼钢铁任务,璧山还算好,还有煤炭做燃料,没有煤炭的地方大山就倒霉了,山林都被砍光光。不过50年代开采技术比较落后,想必那时候的煤炭产量也不会太高。

90年代后资源开始枯竭,后因体制改革,龙溪煤矿从地方国企变成民企,尽管此时的资源接近尾声,但对于煤老板来说,这点产量已足以发家致富了。龙溪煤矿在本世纪初的头10年并没有什么大起大浪,倒是经常看到矿工与老板打官司的消息,或许这就是煤炭企业改制后的悲哀,从国企职工到民企员工,生活待遇和社会福利上带来的变化是矿工们不愿意接受的。

经常去铜梁玩,路过浸口时看见有个煤厂院子,不知道这个煤厂院子跟龙溪煤矿有何瓜葛。浸口附近有很多空置房子,而且还是很有年代感的楼房。不知道那里又有什么故事,不过一直没有时间在哪里逗留过,往后有时间去看看。如果了解那里的朋友,可以提供一丁点的消息,好让我有个底。

顺着堤坎上去就是龙溪煤矿的办公大楼,以前羡慕坐办公室的朋友现在可以去那里上班,不过没有工资领。办公楼里以前至少得有百来人上班,打领带的大领导,手提包的中层领导,手拿资料的小领导,都集体在这里上班。那是20多年前的事,矿井关停后这里变得静悄悄,目前还有人上班,就是一位近80岁的大爷,不知是留守职工还是附近的村民。

龙溪煤矿在2014年关停,关停的原因是资源枯竭,最主要的还是节能减排政策的出台,很多小矿井不得不关停。节能减排政策早在2005年就出台,但璧山工业基础薄弱,关停就意味着大量矿工直接失业。导致龙溪煤矿直接关停的应该是受到永荣矿务局吊水洞事故的影响,吊水洞事故惊动到中央,地方职能部门不得不对所用矿井进行排查和停业整顿,重庆很多小煤矿自吊水洞事件后大量关停。

龙溪煤矿关停后这里又恢复到原有的宁静,煤矿的关停才是最好的结果,回归原始才是这里最好的归宿。青山绿水、空气新鲜、蓝天白云、鸟儿欢雀、流水潺潺,不就是现代人追求的原生态生活吗。重庆大多数的区县都有废弃的煤矿,由于地方太偏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远离城区、交通不方便让遗留下的老建筑难以二次利用,年代感极强的老建筑因此被废弃才是最可惜的。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伙谅解。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重庆   铜梁   煤矿   兵工厂   煤厂   矿井   年时   文稿   矿工   煤炭   山区   产量   节能   年前   年代   地方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