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起,房价或将“失守”?2大“信号”出现,楼市走向逐渐明朗

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7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的统计数据,该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的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微涨、同比涨幅回落;二、三线城市环比整体下降、同比降幅扩大。

此外,从房价下跌的城市数量来看,7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数量分别达到了40个和51个,比上个月分别增加了2个和3个;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的城市数量分别达到了48个和61个,比上个月分别增加了0个和4个。

更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的表述,2022年1~7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达到了78178万平方米和75763亿元,分别同比下滑23.1%和28.8%。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来,2022年,楼市整体继续呈现下滑趋势,一线城市的房价还在坚守,但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已经全面“失守”。需要注意的是,进入2022年以来,楼市调控已经从“持续收紧”转为“不断放松”,比如降低首付比例、下调贷款利率、放松限购限贷、发放购房补贴、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楼市松绑政策已经在多个城市陆续上演,可即便如此,楼市仍旧没有恢复往日的繁华,下滑趋势依然势不可当。

介于此,有内行人表示,明年起,房价或“失守”仍然是大概率事件,且难以避免。特别是随着2大“信号”的出现,房价走势逐渐明朗,要了解。

信号1:购房置业信心不足,市场预期走弱

根据央行6月29日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未来3个月,只有16.9%的居民打算购房,该比例低于今年一季度的17.9%,同时创下2016年三季度以来的新低。

与此同时,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2年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金额为7.9万亿元,同比下降6.4%,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金额为1.1万亿元,同比下降12.3%,单月降幅较6月份扩大2.9个百分点,其中,2022年1~7月份,住宅开发投资金额为6万亿元,同比下降5.8%,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的75.8%。

除此之外,再加上近期受部分城市项目停工风波以及多家房企出现资金链问题的影响,市场活跃度持续下滑,购房者置业信心不足,市场预期走弱。长期来看,由于以上种种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以及疫情反复导致的收入减少和全球通货膨胀的衍生等问题,购房置业信心不足难以恢复,市场走弱或将进一步扩大。

信号2:楼市“去杠杆”持续深化,“三道红线”截止日期逼近

众所周知,2020年8月底,央行以及银保监会等房地产主管部门联合部分房企召开了房地产座谈会,会上确定了“三道红线”的执行标准,分别为剔除预收款后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2021年,“三道红线”的试点范围再次扩大,几乎涵盖全行业。更重要的是,“三道红线”已经确定完成日期为2023年6月30日,也就是说,留给房企实现“降档达标”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还有不足1年的时间,如果到期房企未完成“降档达标”,那么,触发“三道红线”的房企将会被限制其贷款、融资等获取现金流的途径,要知道,房地产开发是非常依赖现金流的行业,一旦现金流被限制,那么,轻则需要收缩企业规模,重则将会面临房企破产、倒闭的风险。

介于此,2023年6月30日前,房企“以价换量”的规模必然会持续扩大,毕竟,相比利润来说,现如今,“活下去”才是大多数房企的第一要务。当然,反映到房价上,上涨的动力显然已经不存在了,特别是对于大多数三、四线城市来说,本身人口流失就严重,住房需求规模在持续收缩,如果房企的优惠力度不足够吸引人,那么,“以价换量”的目的就难以达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明年起,房价或“失守”在所难免,特别是在以上2大“信号”的影响下,明年的楼市走向逐渐明朗,在此背景下,如果给广大购房者一个买房建议的话,笔者认为,“按需购买、量力而行”是最贴切的。最后,笔者真心劝谏各位:想要继续凭借着买房来实现财富增值,可能性已经很小了,如果你没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专业的房产投资经验,一定要杜绝炒房,切记!对此,你怎么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楼市   国家统计局   房价   信号   二手   现金流   红线   明朗   商品住宅   走向   明年   城市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