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戏,正在收割海外市场

从媒体里不时传来的播报,到起身结账时的犹豫。

我们已经习惯了全球,乃至身边经济的普遍下行。

在这种情况下,逆势而上的游戏业十分显眼。

尽管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但游戏产业,特别是中国游戏产业的海外布局,给人以极大的惊喜。

根据业内权威伽马数据发布的报告,2022年上半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收入达89.9亿美元,同比增长6.2%。

◎ 2022年上半年自主研发游戏海外收入较为稳定。

来源:CNG Game

向来为人诟病的游戏产业,如今是经济版图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而在前不久召开的世界级游戏界峰会科隆游戏展中,多家中国厂商的亮相也为行业注入新的强心针。

布局海外的中国游戏业以及背后国产游戏的海外征程,也值得更多人关注。




01.

迈过千亿大关

学生时代同学闲聊中的黑网吧与成年后闲暇时的斗地主、消消乐。

很长时间内这些碎片似乎构成了很多人对游戏产业的主要印象。

◎ 2018年,某地组织查处黑网吧。

图片来源:搜狐

然而,一些数据显示了中国游戏发展的最新趋势。

中国游戏产业年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中指出,2021年中国游戏实际销售收入2965.13亿元。

◎ 2021年游戏产业仍然保持增长趋势。

图片来源:《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

传统观念中「丧志」的玩物,已成为坐拥千亿规模的巨大产业。

而且,依托互联网生态,游戏行业衍生出多样化的周边行业。

诸如直播、视频、电子竞技以及硬件配置,都处于中国的产业链当中。

电竞作为游戏的衍生品,其产业规模也达到了1400亿。

◎ 2021年腾讯子公司举办的《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同时观看人数最高值突破400万。

图片来源:人民电竞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内经济形势渐趋平稳,游戏市场也渐趋饱和,去年的游戏人口增长率已经下降到个位数。

相比之下,中国游戏的海外市场营收却仍然保持着15%以上的增长率。

◎ 2021年海外游戏产业势头强劲。

图片来源:《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

2021年,中国自研游戏海外实际营收180亿美元,正式突破千亿人民币大关。

投放到海外市场的品类和数量愈发丰富,共有42款游戏在海外有超1亿美元营收。

◎ 2022年七月全球移动游戏收入榜,前三甲都在中国企业旗下。

图片来源:Sensor Tower

越来越多的游戏厂商开始选择去海外市场拼搏,这也促进了游戏产业的进一步升级进化。

不过,从花钱玩别人的游戏,到自研游戏销往全球市场,中国游戏走过了一段漫长的旅程。

但即便如此,中国游戏的发展依然处于追逐阶段,前几年更是全面落后。

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游戏行业要选择出海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而非留在国内继续开发未尽的市场呢?

这其中有着复杂的原因,如今海外市场的盛况之下,藏着许多当年的无奈。


02.

为什么要出海?

首先,国内厂商必须面对以版号为核心的审核政策。

◎ 版号的审批流程。

图片来源:知乎

游戏在广义上属于文化出版品的一种,中国对其实行与电影电视类似的审核政策。

开发商完成一款游戏的制作后,要将样品呈交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核。

等待发放版号的时间,是无数游戏从业者的人生寒冬。这其中有两个因素:

第一,是审核时间的不确定与频繁的停发。

由于游戏内容与体量的差异,以及产业长期得不到重视,游戏审核的速度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腾讯、网易等头部企业来说,尚可以接受等待的成本。

但在更多的游戏背后,倾注了创业者的全部心血与资产。无法短时间内上线营收,成本回收的过长周期不免拖垮许多企业。

第二,游戏产业还面对着巨大的社会争议。

◎ 2021年《经济参考报》发文抨击游戏产业,间接导致了持续数月的版号停发。

图片来源:企鹅号

将时钟拨回十年前,「电子鸦片」与「网瘾少年」的标语仍然见诸报端。

不时有家长、学者正式或非正式地提出封禁游戏产业,强制戒除网瘾甚至都成为一个产业。

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审核机构经常停发游戏版号。

2017年是版号发放的最高峰,全年共通过端游和手游9177款版号。

可随后的五年间,共有18个月没有下发任何游戏版号。

相比之下,国际知名游戏平台之一蒸汽平台(Steam)仅在今年上半年,就发布了6000多款游戏。

◎ Steam成立于2002年,迄今为止共发行五万余款游戏,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综合性数字发行平台之一。

图片来源:BiliBili

这还仅仅是端游,占据数量优势的手游并未计入统计。

审核给游戏厂商带来的压力可见一斑。

其次,在制度因素之外,国内市场的不均衡也让很多企业选择出走。

游戏产业需要大量现金流来进行维护与后续的开发。

但国内游戏市场梯次明显,不同层级的企业代差巨大。

◎ 在排行榜单上,腾讯和网易两家公司牢牢占据前二。

图片来源:Sensor Tower

腾讯与网易两家公司游戏业务总营业额就超过了2000亿人民币,占据国内市场超过三分之二的份额。

腾讯运营的移动端多人对抗游戏《王者荣耀》,2021年拿下180亿人民币的营收,占到市场总收入的近1/20。

网易也拥有《阴阳师》《第五人格》等捞金机器,拥有年均40亿的营收水平。

与此对比鲜明的,则是独立游戏厂商的艰难求存。

近几年最火爆的独立游戏《隐形守护者》,售价28元一份,2019年创造了140万份的销量。

但这一营收数字,仅相当于上面提到的《王者荣耀》一天的营收。

中小游戏企业的生存空间,正在被高度压缩。

当然,这不意味着大厂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它们同样面对着体量带来的业务压力。

以腾讯为例,其他业务板块的飞速扩张迫切需要游戏产业的支援。

去年腾讯总营收5601.2亿人民币,游戏业务营收达到1743亿且贡献了大量净利润,是公司的支柱产业。

但自家产品逐渐饱和,大厂同样面对着经营压力。

社会环境与市场竞争的挤压让中国游戏的前进之路异常艰难。

相比之下,海外游戏产业发展多年,已经有了一套完善的审核制度,各种题材都有容身之处。

在分级制度下,带有暴力或猎奇元素的动作游戏与休闲益智的消消乐都能在同一个平台上共存。

从观念上说,许多成年人也经历过红白机乃至PSP的时代,深知适度游戏并无害处,不失为一种娱乐方式。

国际上游戏向来有「第九艺术」的称号,尤为体现其对游戏产业和游戏本身的宽容与重视。

多重现实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游戏厂商将注意力不约而同地投向海外。

出海开拓全球市场,成为中国游戏业的重要趋势。


03.

开拓海外市场的成功窍门

那么,中国游戏厂商是如何在海外取得成功的呢?

面对海外复杂的商业环境,它们拿出了灵活多样的应变手段,最终顺利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

国际主流厂商在游戏开发上浸淫多年,技术优势十分明显。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游戏企业各有对策。

大厂赶超技术优势的手段并不复杂:依托于资金优势进行收购。

国外游戏产业发展较早,质量上确实具有优势。但其业务往往较为单一,现金流并不充裕。

而中国游戏大厂往往是涉足各领域的集团,它们手持资金杀入国际市场,自然成为香饽饽。

◎ 腾讯海外游戏投资概况。

图片来源:手游那点事

从2010到2019年,腾讯在海外发起了33起游戏领域的并购案,几乎每年都有重大投资。

例如2011年,腾讯以4亿美元买下拳头游戏(Riot Games),后者运营的英雄联盟常年占据世界PC网游的头把交椅。

2016年,又以86亿美元的天价,控股芬兰手游巨头超级细胞有限公司(Supercell)

腾讯之外,其他大厂也不甘示弱,网易、字节等都在扩展自己的海外业务。

控股或收购手段,让这些公司得以跳过技术上的一段尴尬期,直接获取国外成熟的技术经验。

它们通过现有的IP与编程架构去进行模仿与学习,最后完成自主开发。

近年来,腾讯旗下的工作室与外国游戏开发商深度合作,其共同开发的《使命召唤》《Apex英雄》的手游版上榜美国手游榜前十。

◎ 今年发布的《PUBG Mobile》海报中,腾讯的LOGO引人注目。

图片来源:biubiu

网易与暴雪(Blizzard)联合开发的《暗黑破坏神:不朽》也收获口碑红利,上线数月就拿到1亿美元营收。

没有大厂财力的中小游戏企业,则有自己的窍门:抓住新需求,开辟新赛道。

最近10年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游戏行业带来了新风口。

但是,由于许多传统开发商仍将目光放在客户端游戏之中,便导致手游领域形成了巨大的市场空缺。

中国厂商便打出了第一张牌:本地化制作。

这些游戏厂商适时地推出了许多对配置要求不高,又能迎合特定群体需求的游戏。

诸如主打亚瑟王题材的《阿瓦隆之王》、着眼伊斯兰市场的《苏丹的复仇》等。

这些游戏的共同点是,对配置要求不高,但本地化制作出色,同时也注重社交玩法,鼓励玩家充值。

以《苏丹的复仇》为例,厂商甚至专门在斋月期间与推特进行合作推广。

◎ 2021年《苏丹的复仇》推出了斋月主题CG以配合宣传。

图片来源:站酷

而注重用户需求所带来的则是高回报率。《苏丹的复仇》这款游戏,在最高时拥有约七千万元的月流水。

在本地化制作之外,中国厂商很快又发现了新的需求缺口。

比如,许多海外大厂在开发手游时,往往选择照搬PC与游戏主机模式。

然而,过于复杂的玩法与高时间占用率被证明并不适合手游市场,过于休闲的手机游戏又无法满足用户的游玩欲。

于是,又一批中国厂商投入了这个领域,融合各种游戏模式,在重度与轻度之间寻求平衡。

比如,2020年,中国厂商米哈游的《原神》上线。

◎ 《原神》的画风主打动漫风格,受众群体广大。

图片来源:3DM Game

尽管从公布时就陷入剽窃争议,但从事实来看,它确实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这款游戏,便融合了客户端游戏中常见的开放世界模式,与手游经典的盲盒式抽卡模式。

上线两年以来,拿下近30亿美元营收,也占据着多种手游榜单的首位。

中国游戏企业并不拘泥于固定的开发模式,而是立足不同地域与群体的具体需求,开发更加贴合市场的游戏产品。

在这种灵活商业思维指导下,出海的中国游戏成功站在了游戏行业的风口。

长久以来,受限于国内市场环境,中国游戏产业一直都在倾斜的赛道上奔跑。面对政策变迁、同行抄袭、社会舆论的多重压力,作为市场参与者的游戏厂商,却往往得不到公平对待。

国产游戏并不缺乏好产品。但面对这样的规则,开发者只能选择黯然离场。

◎ 作为不少人的童年回忆,《仙剑奇侠传》被盗版问题困扰了十余年,错过了发展的黄金期。

图片来源:百度

其实,游戏产业乃至所有市场参与者本身都如同虚拟世界中的玩家。

只要在公平的规则下,有实力的人自然会脱颖而出。

面对竞争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国游戏反而展现出了更为强劲的创作力。

这就是更完善的审核体系,更公平的市场规则所带来的结果。

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做好产品这件事上。

某种意义上,走向海外的中国游戏厂商,就像是游戏中的勇士。

他们正在竞争中,取得本属于自己的那份通关奖励。■

参考资料

Chinese gaming firms go overseas as home growth slows, Tech Node, 2022-5-3.

China’s Videogame Makers Tap Overseas Markets as Home Prospects Dim,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22-8-20.

Why Chinese mobile game companies are rushing to overseas markets? Informal,2016-10-25.

游戏出海潮下的投资战:腾讯狂买海外大厂 字节押注国内厂商,东方财富网. 2022-8-18

中国游戏出海:从粗放到集约,从突围到冲锋,深响,2022-8-26.

被版号停发重塑的游戏行业,36氪,2022-4-17.

2022年7月游戏产业报告,伽马数据.

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伽马数据.

2022年7月全球热门游戏收入TOP10,Sensor Tower.

2022年7月中国手游发行商收入TOP30,Sensor Tower.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海外   腾讯   市场   网易   中国   厂商   来源   美元   图片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