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江:千年明州府 潮客往来间

鄞江,地处海曙区西南部,位于四明山脉东麓,上通四明山,下通三江口;鄞江古镇,始建于东晋,具有1600余年建镇史和长达580余年的县、州治史,素有“四明首镇”“宁波之根”的美誉。

  自入选浙江省第二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建设名单,鄞江立足古镇保护开发,突出“一十百千万”特色资源,以“一核四区”为发展框架,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规模农业、全域旅游等主导产业,全力打造以红色党建引领地、乡村振兴先行地、文化旅游首选地、共同富裕样板地为目标定位的“四明首镇”。

  千年古城,风华正茂。鄞江古城,这座活着的千年古城,面对接踵而来的发展机遇,正发出属于自己的时代咏叹。

  踏古而新,循脉千年底色

  复兴千年古城,是浙江在新时代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重塑人们家园认同和文化自信的举措。鄞江镇拥有怎样的千年底色?这决定着鄞江古城复兴的发展定位。

  千年之于鄞江,是日积月累不平凡的光辉岁月,更是世代相传绵延厚续的水脉人文。鄞江镇内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它山堰,我国四大古代水利工程之一,建于唐代,至今仍发挥着阻咸蓄淡、防洪灌溉的功用;鄞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众多,它山庙会、鄞江舞龙、石雕、走书等非遗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情;全镇“七山一水二分田”,物产丰富,盛产于此的梅园石、它山堰白茶和中国锦鲤闻名遐迩。

  赶乘千年古城复兴的东风,鄞江被赋予了再现辉煌的时代期许。

  千年古城复兴的首要工作明晰——文化挖掘、文物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设施等进行保护性修缮和开发。它山堰、它山遗德庙、郎官第古建筑群、鄞江廊桥等历史遗存,是鄞江独具辨识度、浓郁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色。

  为了保护开发古城,留住古城的“根与魂”,鄞江严格执行修复、恢复为主,不搞大拆大建,对古城整体风貌进行保护,同时充分挖掘府治文化、水利文化和商贸文化,构筑个性鲜明的古城文化标识,避免“千城一面”。

  翻开鄞江千年古城复兴的规划蓝图,围绕“1234”的思路展开,即“围绕一个目标、明确两个定位、打造三大区域、实施四条路径”,匠心勾画出“千年明州府,风情山水城”的旖旎画卷。充分挖掘鄞江镇建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建筑风貌独特、山水格局优越等禀赋,按照“镇区景区化、景区全域化”思路,以古镇为核心积极推动高品质景区打造,明确“创三争四谋五”目标,以项目建设和景区运营协同推进,将鄞江打造成为复合型生态风情古镇,努力成为千年古城复兴和率先实现共同富裕的镇域样板。同时,拉开“一核四区”发展框架,以古镇核心区为重点,加速开发镇东新区、南部农旅区、西部休闲区和北部红色区,进一步加快鄞江千年古城复兴建设步伐。

  在古镇核心区,在项目推进的同时,全面深入梳理和挖掘鄞江水利文化、庙会文化、府治文化、商贸文化、石文化等特色文化和资源;进一步加强软件建设,如它山庙会的提升,整体打造“老鄞江·最宁波”它山庙会;在它山堰周边旅游配套设施提升、庙会广场等项目建设中植入王元暐治水元素。在古镇核心区,围绕环岛游线的打造,以它山岛东西两个区块为启动区块,东启动区块全力打造古镇东入口,目前主要布局水利博物馆和夜经济庙会项目;西启动区块打造古韵文化休闲区,主要包括它山庙修缮、它山堰周边旅游配套设施提升和庙会广场项目;同步推进中部居民区房屋梳理式改造,完成古镇风貌有机更新,加大力度推进古建筑活化利用,大力发展民宿文旅经济。

  现如今,鄞江古城韵味悠长、庭院深深,修旧如旧的古建筑群、绿树掩映的风貌街区、枕着潺潺流水的慢行系统……每逢农历三月三、六月六、十月十,省级非遗鄞江庙会开街时,游客纷至沓来,不仅可以感受到非遗展示、百戏游艺、曲艺专场等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沿鄞江岸边走一走,从它山堰,到松古建筑,再到新修葺改造的郎官第、鄞江廊桥、鄞江陈列馆等,信步游走,目之所及皆是景,俯仰之间皆有得。

  经营流量,先引流再建设

  鄞江镇相关负责人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他说,如果要彻底地重新修缮、腾空一个五进五出的大宅子,前前后后要花费1亿元。

  资金压力,让鄞江加速思考。该负责人指出:“大拆大建不适合鄞江千年古城复兴工作,具备后发优势的我们,现阶段更重视经营流量,我们不是在重造一个古城,而是要以流量导入来激活一座古城。”

  这是鄞江古城“花小钱办大事”,力求走出的另一条古城复兴新路径。

  为此,围绕小切口、小场景、小创意,鄞江强化“特色IP”设计和“归属认同感”设计,打造“网红流水桥”“民宿古宅”“它山庙会”等一批具有核心吸引力的标志性旅游产品,构建“可购、可游、可玩、可赏、可住”全域旅游服务体系,营造出“老鄞江·最宁波”的旅游氛围。

  鄞江千年古城,将吸引怎样的人群?这不仅决定了“三个鄞江”的特色定位,同时也成为针对不同人群需求、量身定制旅游产品的关键。

  ——寻根鄞江。挖掘鄞江水利、石宕、人文、中华锦鲤等研学资源,建设水利博物馆、鄞江陈列馆、红色建岙、农创金陆等一批研学基地和营地,通过基地的多元化建设、课程的精细化研发、路线的精品化设计等,以沉浸式研学的形式把千年鄞江的故事讲给学生听。

  ——拾趣鄞江。以“老鄞江·最宁波”它山庙会为基底,引进一些有影响力的体育竞技、音乐会等吸引年轻人的节目贯穿全年,形成品牌效应。串联锡山草木间、金泉农庄、趣湾庄园等田园综合体,利用晴江岸、上化山、悬慈老街等自然场景,策划不同主题、锁定目标群体进行宣传引流,差异化打造露营基地、影视基地、摄影基地和写生基地,持续输出千年鄞江的古镇和山水元素。

  ——康养鄞江。鄞江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古道、游步道众多,晴江岸、金陆茶山、卖柴岙水库等是天然的网红打卡地,晴江府、清宿、四明公所、东福园等民宿逐步落地,可以设计采摘游、古道游、踏青游等多种满足不同人群的旅游产品,形成逛小镇、住民宿、品美食、赏美景的康养旅游氛围,让千年鄞江的独特魅力留住更多人的脚步。

  千年古城,复兴的是往昔的繁华景象,打造的是今朝的文明高地,脉动的是以人为本的美好愿景。通过“寻根鄞江、拾趣鄞江、康养鄞江”的节点打造,鄞江古城将形成“千年鄞江”镇域旅游品牌,提亮自身辨识度,更好地吸引学生研学,年轻人打卡,中老年人休闲度假。

  组团发展,重塑“四明首镇”

  古与新融合共生,这是鄞江千年古城复兴进程中的又一景象。古城复兴就是让乡愁“落地”,把“千年古城”的历史文脉源源不断地融入城市、乡村的开发建设、提质增效的各领域、全过程,提升文化生产力、链接力。而支撑文脉的核心筋骨,就是向古而新的产业。

  如何植入适合的产业,如何构建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千年古城复兴的一道必答题。

  鄞江给出的解法是,跳出古城求发展,以更高的站位去整合统筹全域资源,特色引领、项目为王,组团发展、互相补给,叠加发展势能、做大致富“朋友圈”。鄞江区将古城风貌的抢救保护,与城乡有机更新、格局重塑齐头并进,同时以项目为牵引,加速叠加效应充分释放,让鄞江古城在更大的空间、以更广阔的视角构建蓬勃的多元产业发展态势。

  如今,古镇核心区、晴江岸、上化山、卖柴岙水库等宝贵资源正合理有序开发,成功打造了清源村联户联建和金陆村整村拆建新村样板,梅园、东兴、大桥、光溪、悬慈等村稳步开展新村建设。通过借力、合作、辐射,鄞江千年古城复兴的影响力更进一步扩大。

  不止于古城空间修复,更重要的是古城活力撬动。为了更好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鄞江正因地制宜,以创新项目为抓手,加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植入新业态、新思路,构筑起差异化、特色化、主题化的多元产业发展脉络。

  有风景,更有产业。

  青山屏南北,绿水贯村过。走进清源村,一幢幢白墙黛瓦小楼错落有致,房前清澈溪水缓流,屋后密林翠竹掩映……古色古香的村居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如今,古寺、古宅、古树、古堰、古祠,构成了清源村独特的乡愁。做足生态优势,清源村先后引进趣湾庄园、金泉农场、文旅企业丰和院,串珠成链,推动集采摘、种植、住宿、餐饮、研学等为一体的农旅产业发展。

  有底蕴,更有体验。

  以建岙村为例,去年6月,宁波首个红色实景话剧《建岙妈妈》在当地首演。该沉浸式话剧与梅园革命史迹陈列馆、“建岙妈妈”故居遗址等红色阵地串联起来,丰富了当地红色旅游路线的形式内涵。为做好红色旅游的配套服务,建岙村推动第三方运营机构引进“构想几何”项目进驻已修缮完成的建岙大会堂,将建岙大会堂打造成为集休闲简餐、文创购物、文化展示、投资洽谈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休闲综合体。再有,针对建岙车站进行修缮提升,意向导入第三方进行长期运营民宿、餐饮等产业,在“车厢”的场景下提供不一样的稀缺体验。

  诸如此类的改造尝试还有很多,在千年古城核心区的周边有着大量历史遗存的空间、文化,鄞江正是通过梳理性方式,重拾那些已有资源,并结合市场需求,通过空间功能再造,盘活了乡村沉睡的空间载体,为千年古城的复合型产业链做了有效补给。

  “古城复兴,不仅是古镇一域的工作,我们要持之以恒,以镇带村,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域景区化,带动百姓增收。”鄞江镇相关负责人强调。

  千年古城复兴,根本上是以人为本的复兴,落脚点是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也正是这样的初衷,让鄞江古城复兴的每一步走得扎实、笃定,熨帖到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所需所想。

来源:浙江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梅园   千年   核心区   宁波   景区   庙会   古镇   古城   项目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