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塑人塑鬼塑神明


徐氏彩塑以泥塑圆雕、浮雕、单尊、群像为主,以宗教故事历史故事为题材,劝善向道。起源于清朝末的民间宗教泥雕,大胆借鉴和吸收年画、木雕、皮影、佛像等民间艺术精髓。作品多取材于民俗风情、神话传说等,造型生动活泼,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被誉为“立体的年画”。其作品流传于四川、重庆、湖南、江西、台湾、海南等地,在旅游景点及宗教寺庙极受欢迎。2008年徐氏泥彩塑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丰都鬼城的“鬼”,或狰狞,或严肃,都是徐家班子做出来的。

来到丰都鬼城,从下往上,有哼哈祠、报恩殿、财神殿,通过奈何桥、鬼门关,就来到黄泉路、望乡台……这个“阴曹地府”,有高约7米的阴天子,头戴金冠,身着蟒袍,双目圆睁,庄重威严。四大判官、十大阴帅,或慈眉善目,或青面獠牙,或口似血盆,个个身高丈二,威风凛凛,像随时准备执行阴天子发布的命令。鬼国的“监狱”里,众“鬼”或上刀山,或下油锅,或剖腹剜心,或背火背篓,惨不忍睹。

鬼城的2000多尊泥塑像,全都出自徐氏之手,他们在相隔丰都350多千米的遂宁市大英县。这门塑人塑鬼塑神明的泥彩塑技艺,在徐家人手里已经传了一百多年

从养家糊口开始

徐家在大英县一个偏僻的街道上,两间简陋的临街铺面。店内没有开灯,看不真切,只铺面门口的柱子上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氏泥彩塑”牌子显示它与周围的不同。

听得动静,一个带着眼镜,清瘦却精神的老人从铺内伸出头来。他叫徐兴国,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氏泥彩塑第四代传承人

徐兴国也做一些小型泥塑,为徐氏泥彩塑的未来探路。

铺面展示的作品不多,且多是小件。“这些都是闲着没事做的小玩意,好东西都在全国各地摆着呢!”他取下眼镜,在衣服上擦了擦说,“做了几十年,好些作品送走就再也没见过了。”

老人显然见惯了记者,点燃一根“龙凤呈祥”,就滔滔不绝地开始讲起自己的学艺经历。

“其实我学得很晚。”他的技艺来自父亲徐得亲,徐得亲是川中塑像名师杨子园、罗体成的关门弟子,当年民间有“杨塑罗画,盖过天下”的美誉。徐得亲既得两位名师真传,加上自己勤奋钻研,风格自成一派,才有了徐氏泥彩塑。

“大英县泥塑最红火的是在解放前后,真是家家户户捏泥人,一个农民一年农闲做的泥玩具能换两三百斤粮食。”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泥塑却热火朝天。年幼的他满心想,如果以后也能像父亲那样,有这门手艺该多好。

所以徐兴国很小就开始接触泥塑,且模仿能力强,十来岁时他已能做些叫虎、摇猴、叫鸡补贴家用了。1967年文革爆发,刚上初中的他停了学,自然,泥塑也不敢再做了。在那段日子里,他挑过粪、插过秧,所有农活都干了个遍。结婚后,为了养家糊口,也偷偷做了些小玩意拿出去卖。

“那时候,我以为这个技艺再也没有用武之地了。”转机发生在1979年,在宝光寺出家的和尚圣兴找到他父亲,请他去修500罗汉。“当年,老汉(父亲)很吃惊,直说哪个还敢做菩萨!”得知是国家批准的,才敢接下活。徐父带着一帮泥塑艺人前往宝光寺。同去的徐兴国才算正式跟着父亲开始“学艺生涯”。这年,他已经26岁。

宝光寺的罗汉被灰尘全部遮盖,徐兴国在父亲的指导下,“先用皂角水对500罗汉一遍一遍地清洗”,同时父亲还指点如何绘制罗汉的眉毛、嘴巴,传授“补衣服”“加指头”、上色、补金的技巧。两年修复时间,徐兴国也系统地学习了绘画、选料、扎架、设计、彩绘……很快成为技术骨干。

徐家班子的部分成员,大部分都是同村的村民,与其说是传承人, 不如说是请来的工人。

黄泥塑万象

泥人分南北,北方最有名的当然是泥人张,“泥人张”塑造的人物惟妙惟肖,据说只要泥人张在台下,京剧名角就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害怕露出丑态被涅作泥人。西南最有名的,自然是徐氏泥彩塑,有南方人的细腻和灵秀。并且百年不变型,五十年不变色

“做一件泥像,少则一周,多则半年。”徐兴国带我们来到他家,一个常见的南方小院,不同的是,随处可见泥垛、泥坯,勉强算他们的制作工坊。

细细数来,徐氏泥彩塑有构图、扎骨架、和泥、做细泥、修补、上彩、开相八大工序。“第一部当然是根据甲方需求,确定塑何方神佛。”设计好后,用柏木或樟木扎骨架,然后就可以和泥了。

泥塑主要在泥,徐氏泥彩塑之所以百年不变形,其秘诀之一就是泥。徐兴国揭开几层塑料,露出下面的黄泥。“这些泥巴都是土下面50公分(厘米)的土。这种土是生土,年份久,杂质很少,比一般的泥土坚固、稳定得多。”秘诀之二就是和泥。就地取谷草扎成小截,和入泥中。如果是比较细的泥活儿,还要加细河沙、棉花、细麻筋。然后人工和之。

“人工怎么和?”徐兴国大手一挥,两个工人立刻脱了鞋跳入旁边的和泥池中,一人手里拿一把耙子,脚下不停地踩泥,手上不停地用耙子勾谷草或棉花进来。“全都靠人工么?”他摇摇头,“也不是,量大的时候就牵牛来踩。”但是,绝对不能用机器搅拌。因为配料里面的谷草、棉花、细麻筋很有用处:首先是增加韧性,机器搅拌会破坏它们的韧性;搭骨架时,配料还可以增大体积、减轻重量;当泥土由湿变干,不变形的谷草还能充当“缓冲剂”。

泥和好后,先搭粗坯,7成干后再用细泥做衣纹头像。等待晾干的过程中,若有裂缝及时修补。干透后,就可以穿金上彩了。俗话说:三分塑,七分彩。着色十分紧要。上色前要先刷一层防水的白胶粉,再刷一层底色。徐兴国指着桌上一堆颜料说,“上彩用矿物色、油漆、油彩、国画色、水粉都可以。”但穿金必须用土漆灰或胶灰,“这样才不得掉色。”色彩还是原来的红、绿、黑为主,对比很明显。

做完这些工序,就是最后的画眉眼、开嘴唇、取眼神了。基本上,最后这一步都是由徐兴国来完成。虽然徐家班子现在有100多人,可真正掌握徐氏泥彩塑全部技艺的只有徐兴国一人。他的三个儿子徐家林、徐家成、徐家伟都从艺十多年,也不敢说熟练掌握技艺。“这项技艺,需要年代的沉淀和多年的技艺锻造,不是一年两年所能做到的。”

文|杨世海 陈丽萍
摄影|蒋雨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丰都   大英县   谷草   彩塑   泥塑   泥人   铺面   神明   罗汉   技艺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