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故宫的养心殿潮湿阴冷?专家挖开地砖后,竟发现有“地暖”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每每看到这八个字的时候,想必很多人的脑海里都会出现一幅这样的画面。

金銮雕龙的大殿宝座上,皇帝身穿龙袍俯视众臣,侧前方一位太监公公手握圣旨,以又高又细地调门宣读圣上旨意,第一句话,便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时代发展到今天,皇帝和太监自然已随历史的风尘而去,留下来的只有那曾经辉煌的大殿。

提及此,便不得不说全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宫廷——故宫了。

而关于故宫,人们也是一直流传着它的神秘故事。今天便让我们一起随着这笔尖的触动去了解故宫那些神秘的过往。

故宫的历史轨迹

俯瞰北京城,很多人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望眼看去,整座北京城是以中心故宫的中线为界,划分成东西两部分,且如今的北京市一环,指的就是故宫。

故宫,又名紫禁城,仅仅这几个字,就是中国封建后期皇权的最高象征。

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故宫六百多年,占了几乎三分之一。它威严肃穆地坐立在历史的风尘里,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皇权盛衰、金戈铁马、热血忠贞、深宫寂寞……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故宫,是当年明成祖朱棣携朝野大臣自南京北上迁都所建,再由之后的各代君王进行修缮与加强而来,用工之庞大,令人叹为观止。

当年,建文帝朱允炆强势削藩,将远在北部戍边的朱棣逼得走投无路,最终起兵自寻活路。

在经历了无数战争,大军南下攻入都城南京后,一把无名大火将原来金碧辉煌的殿堂烧得面目全非,朱允炆也不知所踪。

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也成为了一个被后世探究无数次而无果的谜案。

朱棣

名不正言不顺的朱棣登基后,根基未稳,因其个人势力与心腹皆在北方,他便生了迁都北京的想法。

慢慢地,在一步一步将事务中心转移北上的过程中,他软硬兼施,最终用计策将整个南京皇权转移到了北京。

北京,对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而言,到底重要在哪里?

故宫,对北京,乃至于对整个国家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先秦时期,因国家版图不够宏大,所以北方等地区还是蛮夷之地,所以并未引起政权中心的注意。

后来,历经秦朝、两汉、隋唐盛世,版图的扩大将这些地区都纳入皇权之下,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便是如此了。

版图面积扩大,将周边游牧民族与南方蛮荒部落逼得无处可去,便有了历史上这大大小小的战争。

中原地区以耕种为生,百姓不善骑射,所以北方游牧民族时有南下抢掠,朝廷不敌而败,令人头疼。

为此,自唐朝后,几乎每代朝廷都会设置驻边藩王,以确保无外敌来犯。

当年,燕云十六州便是如此重要的存在。但藩王远离朝堂,总会拥兵自重,一方独大,最后起兵造反,就像唐朝“安史之乱”,包括朱棣本人“清君侧”。

对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朝廷皇宫安置在靠近北部的地区。一来以此掣肘藩王势力,二来发展北部经济文化。

而北京,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交通运输方面,都完美契合了这一点。

无论是北上守住燕云十六州,防止游牧骑兵来犯,还是南下巡视,以京杭大运河为交通线,都很方便。

最重要的,自然就是朱棣本人在北京地区根深蒂固的势力,实在不容小觑。迁都后,即便有建文余孽起兵谋反,他也有反抗的资本。

都城选址定在北京后,为彰显自己皇权齐天,扩大朝野势力,朱棣在尚未北上的时候便已经开始着手修筑紫禁城,作为自己和子孙后代永世繁昌的皇城。

随着北京皇城的建造竣工,经济慢慢发展起来,加之南方政权也逐步稳固,永乐四年一个黄道吉日,明成祖朱棣成功踏上了北上迁都的道路。

故宫,位于北京城正中央,是完全仿照南京宫殿群而建,所有建筑几乎都是古代木质结构。而其规模更为庞大,建造艺术极为丰富,正所谓雕梁画壁,金碧辉煌,龙气聚集,是一方真正的风水宝地。

迁都后,朱棣还前后花费了近十年时间进行扩展和修缮,最终整个故宫大小宫殿有70多座,房屋九千余间,占地面积更是达到72万平方米,当之无愧的世界五大宫之首。

故宫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应该是外朝中心三大殿,分别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大殿之间的距离可谓是长,大臣“通勤”时间自然也是不短的,得走半天。

走过了外朝三大殿,便来到内廷中心后三宫,分别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是各朝代皇帝皇后居住的正宫。

虽说这六大宫殿富丽堂皇,引来无数人竞相参观。但是要真正论起故宫最让人感到神秘的地方,其中之一应当数乾清宫西殿——养心殿。

养心殿的神秘地下

养心殿,一个只是听着名字就让人感觉能够益寿延年的地方。

而历史上的养心殿,也真的是皇帝们心中的宫殿“宠儿”,仅清朝就有八位皇帝将此宫殿作为自己的寝宫,日常居住与办公。那养心殿到底为何如此受欢迎呢?

这还得从其殿内的“风水圣气”说起。

北京气候干燥,一到夏季酷热难耐也是常事,所以居住在故宫的皇帝们一般都是前往圆明园避暑。但是除了圆明园,整个故宫还有一个地方也可以避暑,那就是养心殿。

真正进入养心殿的人会发现,此地即便是木质结构建筑,但却让人感觉阴冷潮湿,伴有丝丝凉意,与外界燥热形成鲜明对比,很是神奇。

由此,也引发了民间关于养心殿的众多猜想与说法。传言至今,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凡事皆有原理所在,自然不相信什么鬼神之说。

于是专家们对此展开了研究,真实情况却令所有人大吃一惊。

养心殿是特殊砖木结构所建造的,按理说应该是冬暖夏凉,格外宜居才对。

可是等专家们进去,这才发现,现如今的养心殿木梁腐朽风化严重,门窗轻微变形,与别处保存完整的宫殿又不太相像。

当年皇帝们定然不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办公的吧,所以养心殿早年清凉养性,现如今这阴冷潮湿的氛围,是后期才形成的。

等到修缮人员来到,开始一一排查的时候,才发觉殿内地砖的异常。那地砖摸起来湿冷无比,尤其是地缝的地方还能多多少少感觉到凉风袭来,确实不似平常地砖。

就这样,怀着揭秘的忐忑心情,他们轻轻掀起了养心殿的一块地砖。仅一块地砖大小的地方,向下看,便能看到底下密密麻麻排铺的大小管道,错综复杂。

原来真相是这样的!

养心殿地下的管道为其“古代地暖”:冬日里,为确保殿内暖和,下人们会在管道源处注入大量沸水,使其流通整座殿底,以保证地面“自动加热”;夏日里,为确保殿内清凉,下人们又会注入深井凉水,以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

古来皇帝养尊处优,贵为天子,当真是完全不假。

那为何故宫那么多宫殿,就偏要在养心殿铺设“地暖”呢?

这就完全是因为养心殿是块风水宝地了。后三宫里,只有乾清宫算皇帝专属卧室,而乾清宫内部的所有宫殿,偏西侧的养心殿采光不好。

既然采光不好,那就铺个地暖解决一下冬日取暖问题。这也算因祸得福,养心殿便有了冬暖夏凉的特点,让后代皇帝爱不释手。

只是随着朝代的更迭,地下管道使用年久,修缮不便,到清朝后期便慢慢被废弃了。

闲置的管道里还聚集着以前使用过的水汽,加上养心殿外墙的雨水渗透,长出的青苔使得墙角不断蓄水,湿气愈发严重。

慢慢的,皇帝迁居别宫,没了龙脉气息的镇压,踏入养心殿的宫人都因这湿冷而传言四起。古人迷信,一传十十传百,养心殿也有了不吉之兆。

时间的列车徐徐驶过,现如今故宫博物院的建成,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前往天安门、故宫游览打卡。

养心殿经过修缮也基本恢复了以前的模样,历史风尘滚滚而过,一切都变了,一切又好像都没变。

说完养心殿,我们顺便来详细了解一下故宫的整体格局。

北京故宫,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其北部是万岁山,南部是金水河,取义“负阴抱阳,冲气为和”。

这四九城的布局也是以二龙出水的风水学原理建造,再加上紫微星正对地面的天帝所居之地,目的就是护着紫禁城。

然后从外向里,四大门为午门、东华门、西华门、神武门,是皇城的保障。

从正面的午门,也就是如今的天安门进去,跨过护城河上的金水桥,便能远远看到太和门。走过太和门,便到了真正的通勤大道,那条路可谓漫长。

通勤结束,便是大臣们每日上班的地方——外朝三大殿。先是太和殿,然后是中和殿,最后便是保和殿。

三大殿宫墙的外围,就是内务府、南三所、文渊阁等内务、军机之所,整体格局给人一种至高无上的庄严。

参观完外朝,便走向后面的内宫。

内宫没有外朝那么大规模,自乾清门而入,左右为琉璃照壁,前方第一眼便看得到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乾清宫为皇帝所居住,坤宁宫为皇后所住。在这两宫的外墙周边,便分别是东六宫、西六宫,乃后宫嫔妃所居之地,整体格局偏向民间院落。

从外朝走向内宫,那条肃穆的砖瓦路见证了多少心怀壮志的古人誓死辅佐朝纲,以天下为己任的雄伟决心。

自内宫走向后廷,那一间间已没了烟火气息的宫殿又见证了多少豆蔻年华的女子被束缚一生,被锁在这深宫大院里的寂寞无奈。

故宫还在,只是物是人非,让人不免感慨罢了。

传言背后的思考

凡事皆有定理,北京故宫养心殿的各种神秘传言流传至今,终于被专家们破解。

回头看,在现代科技与文化知识的揭示下,古人所迷信的鬼神之说显得无依无据,可见唯物主义才是真正符合社会发展的理论。

从这次大揭秘中,我们也能如管中窥豹般,多多少少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即便故宫养心殿是这文化中千万分之一,也足以令人叹为观止。

古人以其超出常人的智慧,利用简单的木质材料,修筑出如此庞大而又稳固几百年的建筑群。再加上超前时代的地下疏水工程,实在令人佩服不已。

除此之外,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榫卯结构”。

这是一种利用木材制作成的可以互相嵌套的机关,以二者契合之力为支点,掣肘之间便可以撑起建筑主体。

而且这种“榫卯机关”最终嵌套成功是非常牢固的,除非暴力破坏,不然一般可以使用上百年之久。

提及此,便想到故宫里的很多雕梁建筑都是用的这种工艺,尤其是各大殿中央正上方的嵌套结构,只需抬头,便看得到。复杂而又精细的木质房梁,让人不免为古人的智慧感到惊奇。

中华上下八千年历史,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留给后人的是数不尽的瑰宝。而这最宝贵的东西,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都无法复制与企及的。

仅仅故宫一项,便足以享誉世界。

更何况,还有世人皆知且慕名前来的长城呢。

万里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是我国古代自先秦便开始修筑加固的防御工程。

它以一道人工屏障的作用,杜绝了历史上中原地区无数次外敌侵略,几乎横贯中国北部东西,总长度共计5万多千米。

现如今,万里长城被称为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非常值得前往游览一番。站在那群山之巅,不知是否会感受到当年金戈铁马、戍边征战的杀伐之气。

行文至此,养心殿的谜案已经揭晓,故宫六百多年历史遗留下来的其他璀璨文化却尚未解密结束,后人要研究的还很多,这条路,也还很长。

中华上下八千年,最不缺的,便是文明与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故宫   地砖   紫禁城   北京城   皇权   清宫   大殿   阴冷   宫殿   北京   潮湿   皇帝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