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点名后,勇挑大梁的山东收到重磅大礼包

勇挑大梁的山东,获得了国务院重磅支持。

9月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这也是继2018年《国务院关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的批复》之后,山东再次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

相比于2018年的艰难转型期,2022年的山东不仅落地完成了新旧动能转换的119项重点任务,而且还在各项经济指标上挑起大梁。

今年上半年,在传统经济强省中,山东表现优异,上半年GDP增速3.6%,在粤苏鲁浙四强中领跑,而且增量达到2811亿元,超过广东、江苏,罕见地位居全国第一。

单从数字差距来看,山东和福建两省上半年增速低于全年目标1.9个百分点,是最有可能完成全年目标的省市。

也因此,最新发布的这份《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特别强调山东在全国经济发展大局的地位,“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而且对山东寄予了“2035年成功跨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常规性长期性关口”的厚望。

从具体内容看,这份支持可谓干货十足,特别强调“赋予山东更大改革自主权”

在科技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标准化创新发展等领域优先开展探索实践。

健全有利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与土地、价格、生态环境、社会等公共政策形成合力。

发挥重大项目对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带动作用,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

总结来就是,给权、给政策、给钱。

1

在今年稳经济压力下,包括山东在内的经济大省身上的担子格外重。

8月16日,李克强总理在广东深圳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时表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

座谈会上,总理直接点名,6省里4个沿海省(也就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省,全国只有8个省市对中央财政正贡献)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超过6成,要完成财政上缴任务。

除了安排任务,总理也明确表示,给予支持。

在广东调研期间,总理就直接说了,“既然要求广东担起重任,国家政策也要给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对广东成熟项目要予以倾斜性支持,抓紧形成实物工作量。”

总理这句话是说给广东听的,也是说给包括山东在内的经济大省听的:

山东等经济大省完成任务,国家也会给予具体支持。

山东也的确拿出了实际行动。

比如,在国家一再强调的专项债方面,山东有4726个项目纳入2022年专项债准备项目清单,资金需求1.5万亿元,通过国家审核的项目个数和资金需求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列。

今年上半年,山东就有超过3000亿元新增可用债券资金,有力保障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

而且,山东省也已经明确表态,“全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当时还有人调侃,山东省太老实。

但现在来看,国家不会让挑大梁的省份吃亏。

2

山东在国家发展大局的地位到底有多重要呢?

随着房地产、互联网繁荣逐渐衰退,加上国际环境的日趋复杂,中国经济正在面临新一轮调整。

能源化工等原材料供应、产业数字化转型、“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克等,将成为中国经济不得不考虑的重中之重。

这恰恰是传统能耗大省、传统产业占比较重的山东过去几年努力转型的方向。

在恒大宝能等房地产企业接连爆雷、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平台企业受到调整之际,产业转型跟中国经济同频的山东被寄予厚望。

从山东全省工作重点来看,山东正在能源、化工、机械、医药等领域,加快向高端、绿色、数字化转型,继续担起新时期中国经济压舱石2.0的重任。

同时,山东还在深度布局先进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等数字产业集群,为下一个十年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山东力量。

换句话说,山东的新旧动能转换主要还是围绕能源结构调整、传统支柱产业转型、新兴产业集群培育等展开。

9月2日下发的这份《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山东的具体支持措施也是体现在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层面。

3

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意见”在多个章节都对山东大力发展风能、氢能、光伏发电、核能等进行了强调。

在“促进非化石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中:

在“大力发展海洋特色新兴产业集群”中提到,打造集成风能开发、氢能利用、海水淡化及海洋牧场建设等的海上“能源岛”。

在“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新兴产业”中提到,支持山东布局大功率海上风电、高效光伏发电、先进核电等清洁能源装备与关键零部件制造

“意见”中还提到两个重要的供应保障,一个是天然气,一个是水资源:

推进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山东段)、沿海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研究论证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境内工程线路布局,优化水资源配置。

4

在山东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意见”可以总结为三个方向:

一是传统支柱产业向高端、绿色、数字化转型。

这其中包括“促进钢铁、石化企业兼并重组,实现产能向沿海地区园区集中”、“扎实推进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加快石化、高端装备、纺织、家电等行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国际一流的智能家电、轨道交通、动力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举措。

二是在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方面,培育壮大数字产业。

对于山东来说,新兴产业集群的壮大,将决定山东经济发展的效益,让山东可以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发展效益指标上缩小和广东、江苏的差距,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山东工作生活。

未来所有的高端制造业,都会是智能硬件和软件的融合,都会涉及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比如,数字经济发展尤其是智能制造信息化建设中,对智能传感器,工业物联网所需的射频收发芯片、调制解调芯片、基带处理芯片等;数据中心和工控机等都有大量需求。一个典型的智能工厂,将会有超过1000个各类传感器。

这就要求山东,一方面要加大芯片、智能传感器、工业软件等关键产业链的招引培育,另一方面更要下大力气培育本土的下一代消费级智能终端企业,简单说就是手机电脑之后的爆款智能终端,比如智能可穿戴设备、新能源汽车等。

三是大力发展海洋特色新兴产业集群方面。

5

此外,借这份重要的“意见”,山东多个重大课题都迎来重要进展。

比如,备受关注的济南和青岛都市圈建设。

自去年以来,都市圈规划建设的脚步愈发加快,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等6个国家级都市圈相继获批。

济南和青岛都市圈则迟迟没有动静。

“意见”中提到,青岛和济南都市圈表述用了“培育发展”,而不是“规划建设”,意味着山东省两大都市圈或将迎来大的突破。

还有一点重要的信息,青岛作为黄河流域出海通道和整个沿黄流域城市之间的流通往来。

“意见”提到,推动青岛经济南至郑州、西安通道建设,加快建成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同时对包括青岛港在内的山东省港口群寄予厚望。

通过青岛港,青岛正在逐步打通和山东省内各地市、黄河流域河南郑州、陕西西安、宁夏银川等地的物流往来,通过海铁联运重进重出、公铁海联运物流模式,降低企业综合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不断扩大青岛港口腹地。同时,在航运、金融等部门的支持下,青岛港从以往单纯的原油物流仓储服务向油品的运输、交易、金融等为一体的供应链服务发展,将油品贸易向青岛集聚。

随着青岛和山东、黄河流域等越来越深入的连接,越来越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数据流在青岛汇聚,形成带动整个北方经济增长的澎湃动力,山东才能真正担负起黄河流域龙头的重任。

再比如,“意见”中对海洋国家实验室这一国之重器的描述并没有用“试点”,而是,“发挥山东海洋科技资源雄厚、海洋产业基础较好的综合优势,高质量建设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

这意味着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很可能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山东   黄河流域   挑大梁   动能   大礼包   青岛   重磅   广东   新旧   总理   意见   智能   国家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