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熵|通威搅局,光伏业加速“内卷”

导读:通威股份成为华润电力光伏组件集采第一候选企业,引发组件行业的巨震。事实上,通威的野心不仅于此,除了组件扩产,它的硅片产能也将于2022年投产。不过,无论是硅料、硅片、电池还是组件,在中期都可能面对产能过剩的影响,而通威的搅局,可以说是光伏行业内卷下的产物。

图源网络

8月17日,华润电力公示第五批3GW的光伏组件集采候选人名单中,通威股份(600438.SH)入围前三,并且以1.942元每瓦的最低投标价、58.27亿的投标价格,成为第一候选企业。

这一则“意外”消息,引发了组件行业的巨震。消息公布后,天合光能(688599.SH)股价大跌15%,晶澳科技(002459.SH)跌近10%,组件老大隆基绿能(601012.SH)也吓得不轻,跌幅近8%,而通威股份当天却上涨约5%。

其实通威股份进军组件并不是那么突然,2021年年报,公司就披露了3.6GW组件的在建产能,预计2022年投产。针对入围华润电力组件集采,通威方面人士向财熵表示,公司自2013年收购合肥赛维时就有部分组件产能,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研发推进和少量扩产,目前有6GW的组件产能。

虽然通威股份方面表示目前组件产能不大,但在2021年年报中已经暴露了其野心——公司的在建产能,除了电池、组件,还包括一个15GW的单晶硅片项目,将于2022年投产。换言之,公司将布局光伏全产业链。

光伏产品生产和在建产能情况 图源公司2021年报

在华润电力公布中标候选人的同一天,通威股份发布了2022年中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603.39亿元,同比增长127.16%;实现净利润122.24亿,同比增长312.17%。

在组件入围消息和靓丽的中报刺激下,通威股份的股价连续上涨3天,涨幅累计超10%,但随后便阴跌近10个交易日,市场似乎也在担心什么。

事实上,无论是硅料、硅片、电池还是组件,在中期都可能面对产能过剩的威胁,而通威股份发力组件,可以说是光伏行业内卷下的产物。


电池“一哥”的烦恼

通威股份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光伏和水产养殖行业,2022年上半年营收占比分别为75%、25%。

在光伏产业链中,通威股份的产品主要是多晶硅和太阳能电池,在水产养殖中则是饲料。值得一提的是,通威不仅是世界最大的水产饲料企业,在光伏行业,公司的多晶硅及电池的产能亦是全球第一。

通威股份业务 图源公司财报

2016年通威股份正式发力光伏,当然,它也不是从0起步,而是通过发行股份,从通威集团购买通威合肥(原合肥赛维)、通威新能源以及永祥股份全部股权,通过资产注入,形成了多晶硅、电池片、光伏电站一体化光伏产业链的公司。

公司股权结构图 图源浙商证券

电池片属于光伏产业链中游,上连硅棒、硅片,下接组件。目前电池片厂商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威股份、爱旭股份(600732.SH)等专业化电池厂商;一类为光伏一体化厂商,如隆基绿能、晶澳科技等。

2021年通威股份电池及组件销量达到34.93GW,同比增长57.61%。据PVInfoLink公布数据,2021年公司的太阳能电池出货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通威方面人士告诉财熵,目前国内十大组件厂商,公司均有合作。

在光伏高景气度背景下,通威股份2022年继续高歌猛进。截至6月底,公司的太阳能电池年产能54GW,上半年电池片业务实现销量21.8GW,同比增长55%。

随着金堂二期8GW、眉山三期8.5GW的建成投产,预计2022年底通威股份产能规模将超过70GW,其中大尺寸产能占比将超过90%。而眉山三期8.5GW将采用PECVD路线TOPCon技术,平均转换效率超24.7%,属于比较先进的产能。

虽然通威股份的电池后续会增加不少先进产能,且大尺寸产能占比高,但整体来看,作为电池全球“一哥”,其也有烦恼。

一方面,虽然通威股份是硅料龙头,但电池作为光伏产业链中游,其利润会被硅片和组件挤压。2021年,通威的电池及组件业务毛利率为8.81%,而隆基、晶澳的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7.06%、14.15%,明显要高于通威。如果说大家的电池成本端都差不多,那么意味着,通威在销售端会被组件厂商“压榨”。

事实上,通威股份的非硅成本要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进一步说明,通威的电池在组件巨头面前议价能力并不强,这也为它进军组件业务埋下了伏笔。

通威非硅成本低于行业平均 资料来源:CPIA,公司公告,川财证券研究所

另一方面,若2022年电池新增产能顺利投产,通威股份70GW的产能也基本能够覆盖全年中国的太阳能电池需求量。更何况,扩产的不止通威一家——据PVInfolink 统计,预计到2022年年底,全球太阳能电池产能将分别达到560GW,而2021年全球装机量为170GW,产能过剩不言而喻。

而产能过剩,将加剧行业竞争。


“拥硅为王”红利或将消退

虽然电池增长不错,但通威股份更多的利润来自于多晶硅。

通威股份下属的永祥股份,是国内最早从事太阳能级多晶硅技术研究和生产的企业之一,受益于光伏景气度,最近一两年由于多晶硅供给紧张,其价格一涨再涨。2021年末,硅料价格为1.8万元/吨,到了2022年6月底,已经涨到了2.4万元/吨,价格上涨33%,而单吨利润也水涨船高。产量方面,上半年通威股份的多晶硅产量10.7万吨,同比增长112%。

虽然通威股份2022年中报没有提及多晶硅贡献的利润,但财熵注意到,2021年多晶硅的利润占比已高达71%。在2022年量、价均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甚至可以说,公司上半年的利润绝大部分来自于多晶硅,这也是公司中报利润大增的重要因素。

多晶硅单吨吨利 图源东吴证券研究所

多晶硅,也称硅料,作为光伏产业的上游,其在产业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硅料由硅矿石还原冶炼成工业硅后再提纯而成,看似工业标准品,但更多的属性是化工品。硅料产业因为投资额度大、投产周期长、投资回收期长等因素,存在一定的进入壁垒。

当然,多晶硅也存在一定的技术含量,太阳能级多晶硅的纯度需达到99.9999%以上。因此,即使是像隆基绿能这样的垂直一体化的光伏巨头,也没有直接下场做硅料,而是采取参股的方式参与这一环节。

光伏产业链 图源川财证券

早期多晶硅产能主要集中于海外,2005年我国首条300吨/年多晶硅产业化示范线建成,打破海外技术封锁。但2009年发改委将多晶硅列为产能过剩行业,加之国外倾销压制等因素,中国多晶硅产业一度陷入困境,直至2013年将多晶硅从产能过剩行业中排除,中国多晶硅行业才重启发展和扩张。

2018年“531政策”出台,使得当年下半年国内需求锐减,多晶硅价格快速下跌,海外企业的多晶硅业务面临亏损,国内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及产业规模优势逐步完成国产替代,到2021年底,中国多晶硅产能已占全球82%,已有重要话语权。

在“双碳”目标及能源供需紧张背景下,近两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高速增长,2021年全球新增装机170GW,同比增长31%,其中中国光伏新增装机54.88GW,占全球约1/3。

在2022年光伏产业链供应论坛中,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表示,通过对各省装机规划了解看,乐观预计光伏市场或将开启加速模式,并将2022年新增装机预测调高10G,预计全年实现85-100GW。而在2020年,中国就制定目标——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由于形势大好,光伏产业链均迎来大规模扩张,通威股份作为上游的硅料企业亦是如此。不过,大幅扩张背后的隐患也不可忽视——一方面,近两年全球硅料产能急速扩张,有产能过剩的风险;另一方面,光伏新增装机增速有放缓的可能。

2020年底,通威股份的硅料产能为8万吨,2021年报显示,公司硅料年产能为18万吨,短短一年时间扩产了10万吨。另外,当前在建的产能合计约17万吨,其中包头二期5万吨项目预计今年投产,乐山三期12万吨项目预计2023年投产。至此,公司将拥有硅料产能35万吨。

这是一个可怕数字,通威股份方面人士告诉财熵,1万吨硅料对应的大概是3GW出头的组件装机量。这意味着,到2023年达产后,公司的硅料产能对应的超过100GW的装机量,为2021年国内装机量的2倍左右。

8月17日晚,通威公告拟建设包头三期、保山二期各20万吨产能,总投资约280亿元,预计2024年投产,届时硅料产能达75万吨,对应组件产能在250GW左右。

然而,在高毛利的刺激下,扩产的不止通威股份一家,据硅业分会数据,2021年国内多晶硅产能为60.6万吨,预计2022全年多晶硅新增产能约23-25万吨,全部达产后,预计多晶硅供应量可支撑近300GW的组件产能。

全球范围来看,据国金证券测算,2022年、2023年全球硅料产能将达到140万吨、180万吨,可支撑大概450GW、600GW的装机量。

而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为170GW。

2020-2023E全球多晶硅产能情况 图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由此可见,2022年是多晶硅由紧平衡向产能逐步过剩的一年,换言之,2023年价格可能会出现下降。对此,通威股份方面人士告诉财熵,也不排除硅料价格下降的可能性。

事实上,硅料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拥硅为王”的局面。而近一两年来出现供需紧张的情况,是由于2018-2020年多晶硅整体盈利状况不佳,企业扩产热情减退,2021年新增供给几乎为0,但需求持续增长,导致供不应求。

但硅料盈利处于高位时,又会吸引大量企业积极扩产,容易造成一两年建设期及爬坡期后的行业产能过剩。

此外,虽然光伏行业有前景,但未来新增装机增速也有可能出现放缓。

2022年1月,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十四五”时期,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和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分别达到33%和18%左右。换言之,到2025年,包括风电、光伏、核电在内的非水电的绿色电力占比合计达到18%左右。

2022年二季度,中国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达到14.9%,这或许意味着,之后光伏新增装机量增速可能会有所放缓。

中期来看,一边是产能逐步过剩带来硅料降价,另一边是光伏新增装机有逐步放缓的可能。此次通威股份在公布靓丽的中报后,股价短暂上涨后便开始下跌,或许外界也在担忧通威“钞能力”的持续性。


进军组件会掀起什么波澜?

2021年全球组件出货量,隆基绿能以38.51GW的产能坐稳全球一哥宝座,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以25GW左右并列全球第二,排名第十的正泰电器(601877.SH)出货量为6.28GW,目前通威股份6GW的产能也不算少。

2021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排名

尽管有人认为通威股份入围华润的3GW组件项目有“反应过度”的成分,但若公司真的大举进军组件,也不足为奇。一方面,通威给销售电池给组件,毛利率并不高,不如自己去做组件;另一方面,从通威进军硅片和组件扩产的动作可看出,其早有布局全产业链的野心。

事实上,通威股份发力组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行业“内卷”的表现。

此前,通威股份在一体化的战略上还算比较克制,前期在组件环节有研发、小规模量产,虽然2013年收购赛维即有组件产能,但截至2020年年底,公司的组件产能仅为1.22GW,说明它内心并不希望竞争。

但最近一两年,产业链上因供需矛盾问题,很多企业从组件、硅片都在布局硅料,比如隆基绿能通过参股四川永祥新能源、云南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间接参与硅料生产;TCL中环(002129.SZ)和TCL科技(000100.SZ)将在呼和浩特市投资建设中环产业城项目群,规划和建设内容包括产能12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2022年6月底,天合光能在青海拟投建的年产15万吨高纯多晶硅在内的光伏项目动工。

通威股份的饭碗被人抢了,它或许不甘心,更何况,其已经是多晶硅及电池的全球老大,发力组件环节似乎也是顺理成章。

不过,毕竟国内前十大组件厂商都是通威股份的客户,公司此举会不会引发组件厂商的不满?

对此,通威股份方面人士表示,理论上是存在这种情况,但公司做好相应的沟通,客户表示理解,而且组件的规模也不大。另外,目前光伏装机属于快速增长的阶段,所以目前没发生这种事情。

通威股份若大举发力组件,会对组件市场引起什么波澜?对此,天风电新表示,通威股份的进入,实质上是大幅提高了组件企业的壁垒,全一体化的产能与品牌渠道资金需求巨大,新进入者几乎不再可能完成对传统组件企业的冲击。

虽然通威股份在一体化方面表现地比较低调,但公司在自己所属领域内的水产饲料、硅料、太阳能电池均做到全球老大,它的“霸气侧漏”还是会引起行业的震颤,公司发力组件多少会加剧组件行业的竞争。

一方面通威股份的硅片将于2022年投产,拥有硅料、硅片、电池的通威,它的组件会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另一方面,据PVInfolink预计,预计到2022年年底全球组件产能580GW,而2021年全球新增装机量为170GW,组件的产能也将过剩。

光伏行业固然前景光明,但相关企业在近两年大幅扩产后可能会遭到反噬。中期来看,无论是硅料、硅片、电池还是组件,都可能会面对产能过剩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华润   硅片   产能   产业链   组件   电池   股份   全球   行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