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二郎山长期堵车塞路,你知道是如何天堑变通途的吗?

#头条创作挑战赛#

盛开在二郎山上的"文明共建"花

易国庆


巍峨的二郎山,似一堵冲天的城墙,生生地将东西两侧山峰变成了冰火两重天。



站在山顶垭口极目西眺,贡嘎主峰雪雾缭绕,乱云飞渡。黛青色的千山之顶,在雪峰和阳光的映照下,瑬金溢彩。又恰如虔诚的信徒仆浮于瑞云之间,流云之中。


近看,阳光灿烂,热天熟地,一派康巴高原风光尽收眼底。


东侧,峰重山绿,沟壑深远。一条长长的,浅浅黄的盘山公路,时隐时现地逶蜒于悬崖边或绝壁里,又穿行在重荫叠翠的幽谷间。


此景,随着季节的变换,所呈现出来的景致别是一番风光。


风光无限好,只因风云变。


二郎山,海拔3400多米,地处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四十余公里,西与甘孜藏族自治州沪定县交界,属四川盆地边缘地带。由于从雅安上升来的温湿气流被山峰所阻,气流旋移遇冷,积淀云层。致使山顶常年阴雨绵绵,漫漫雾霾,气候多变,冰冻期长。在民间曾流传一首顺口溜,以表明二郎山气候的特殊性,"四五六雨中走(雨季),七八九(月)正好走,十至来年冰雪溜"。可见,不同的时节,所历经的艰辛各不相同。


当年,十八军热血官兵遵循党中央,毛主席的命令,肩负着"解放西藏,建设国防"的历史使命。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边打仗,边筑路,在缺技术,缺工具,气候恶劣的极端困难条件下,吊悬崖,攀绝壁,硬是用钢钎,铁锤一寸寸,一尺尺地凿进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天"路,凿出了世界奇迹,让天堑变通途。


这种革命精神,一直激励着数代养路人。他们不畏艰难,与大自然斗,顶风冒雪,精心护养。在他们的努力下,路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由于二郎山的特定地理和地质条件,坡陡弯急,路窄道险等现象仍待进一步优化。


地质复杂的二郎山公路,有些路段是由一种小黑色石粒与泥土铺设而成。这种小黑色石粒很坚硬,车辆行驶在路面上,无雨且滑又耗胎。加之有时在交会车时,因路面狭窄常常靠让路边,致使路边小而浅的水沟被车轮辗坏。流水顺着损坏的地方流入路面,形成水路,路面更加湿滑,给行车安全带来了隐患。


尤其是冬季,流水使路面迅速积雪结冰。在车辆的反复辗压下,路面上的积雪逐渐硬化成冰槽,有的地方冰槽深度近半米之深。车在冰槽内行驶,左摇右晃,上下颠簸,人车难安,操控困难。再者,受气候影响,无水路面也会结冰辗压成冰槽,可叹的是,形成的冰槽路段多且长,有的可达数公里。"


更为甚者,过往二郎山的车辆,都是奉行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侠客风范,堵车就成了家常便饭,若是遇上车队,被堵数天之久也是存在的。


堵,可疏。可就在"疏"字上,说起容易做到难。遇上堵车,谁也不想呆在冰雪里挨冻受饿,都会想办法尽快恢复通行。可问题是谁让谁不让,谁进谁退,令无数英雄尽折腰。


如果被堵的双方都是军人,事情能够得到尽快解决。若是地方师傅那就看他的心情和脾气了。


不是说地方师傅的是与非。往往他们都是单枪匹马,行动起来十分困难。原由是,首先要根据现场路面实际情况,以谁行动对通行有利谁动车,然后选好避让点。合力开挖路面冰槽,清除障碍,让车辆驶出并行至避让点,随后方能徐徐通行。


想想,都挺难的。


难,更难在要事事亲为,不要盲从。曾听过,一位司机盲目听从他人指挥,结果他车歪在路边动待不得,众人却是"歪车侧畔千车过",他呢!"独叹懊恨泪自流"。


二郎山行车之难,一首民谣最为理解,"翻越二郎山,欲走鬼门关,侥幸不翻车,也冰两三天"。


行车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藏的经济发展,对促进藏区牧民生活的改善,更新生活,及国防军需物资的及时保障,和战时储备能力的有效提升产生影响。


难行车。加大了过往军地车辆的通行难度,提高了事故风险,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这种状况,究其原因,就是无序交通的滥烂,各自为战的体现。要根除这种不良的交通现状,彻底解决行车难,必须要有科学的,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的工作方式,良好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真正做到动其行,行必通。



一九八三年,"军民共建文明"之风吹遍祖国大地。成都军区汽车十八团某连车队,在途经二郎山时,因与地方司机交会车辆时发生纠纷。团领导知悉后,因事利导,顺势而为,在千里川藏线率先开展了军民共建文明活动。


为使活动蓬勃发展,彻底解决二郎山交通混乱的现象,理顺与川藏沿线的军民关系,和谐川藏线,共建川藏线。在成都军区成昌兵站部(现川藏兵站部)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下,该团组成专案组,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多次与地方政府,相关运输单位举行座谈,共商发展大计,共谋互利促进。


并以工作指导的形式,要求所属各部积极行动起来,参与进来。很快,各营,连积极响应,雷历风行,利用运输时机,与沿线当地政府,藏民群众,公路养护道班,结成共建对子,相互关爱,相互依存。有的连队更是车行一路,文明花开一路。他们给地方单位,道班从内地带去蔬菜,和各类急需物资,解难助需,扶正帮兴。


在文明共建的和风下,军民鱼水关系更加情深,千里川藏线上如同美丽的格桑花一样,文明共建之花开满线内外。


二郎山,在浴火中涅生。经过多方协调和努力,本着创新争效的理念,合作共赢,共谋发展已成大局意识。十八团与地方政府和相关单位,组成联合调研组奔赴二郎山实地考察,现场办公,规划方案及实施计划。


经调研,西侧气候好,除山顶数公里土路外,整段柏油路面通行正常。东侧却因气候复杂,道路狭险等因素,决定防范重点放在东侧泥土公路上。


可谓万事皆备,人心所向。


同年,双方派出联合执勤组进驻二郎山东西两侧。西侧在泸定兵站,东侧在新沟兵站设立执勤监督站。工作组负责东西两侧的军地车辆组成临时编队,协调按排通行时间,组织道路救援组,负责山区公路的排障和车辆的应急救援。


按照统一部署:每天凌晨 八 点至 十二点为雅安新沟至泸定方向通行时间;下午 二点至 六点为泸定至雅安新沟方向通行时间。其余时间禁止通行,除特殊情况外另行安排。


在禁行时间内,排险救援组将进山对整个西侧公路进行巡查,排险疏堵,增设安全设施,为第二天通行作准备。


二营五连班长胡秀国,随执勤督察工作组进驻新沟兵站。他每天在通行前或通行后,驾驶着车辆,拉上黄沙及救援物资和救援人员,往返于西侧重点高危地段,巡查路况,疏通障碍。在可有安全隐患的地段铺洒黄沙,增设防滑材料,提前消除一切不利于安全行车因素,确保通行期畅通无阻。


有次,他驾驶的车辆需要在一段陡长的冰面,上行坡道上停留,以釆取相对的防滑措施。工作完毕后,在起步前行时,一同随车的救援人员都替他捏了一把汗。可他沉着冷静,轻抬离合(器),操控有度(油门),手刹及时。三者配合堪称教科书,车稳稳地启动驶出了坡段。


在他执勤期间,凭着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多次受到工作组领导的表扬。


有时,他与救援人员一起,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共建。经常冒着刺骨的寒风,战斗在风雪里,救援军地遇困车辆,送温暖与困难人。


共建活动,在许许多多优秀热血者的参与推动下,新风疾吹,成效蔚然,二郎山交通整治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昔日混乱无序的现象得到了杜绝,堵车的固疾得到了根除。


二郎山,结束了建路以来堵车塞路的历史,真正做到了天堑变通途。


文明共建活动的蓬勃开展,改善了军地关系,提高了物资流通效益,为繁荣西藏,巩固国防做出了新的贡献。


二郎山,将再一次受到人们的歌唱!


编后语:此文曾得到同年战友,原十八团四营十三连文书,班长方义明的指导和支持,值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易国庆:重庆市忠县人,一九七六年入伍,一九八五年十一月退役。曾在成都军区56102部队(即汽车十八团)四营16连任战士,文书,班长。现某央企退休。

作者:易国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泸定   成都军区   雅安   兵站   军地   天堑   路面   气候   车辆   行车   公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