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科普展示的空间色彩功能及价值

色彩是儿童科普展示空间设计中视觉特性的要素之一,它与造型、空间、陈设、材料、光影等一起营造出特定的展示空间的环境氛围和主题倾向,赋予空间以活力,提升空间的美感与价值。在儿童展区的设计中,色彩的选择决定着是否能够激起儿童的注意,是否能够激发儿童的兴趣,是否能够引导儿童进行沉浸式体验和学习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色彩功能与价值进行研究,笔者将色彩在儿童科普展示中的作用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即色彩的象征性、教育性、互动性和关怀性。

(一)具象要素色彩的象征性功能

色彩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表现物体和事物,色彩作为艺术视觉符号,具有荷载信息的作用,也可以特指某种精神理念。首先,在设计中我们需要通过色彩营造整体氛围、奠定环境基调,通过空间色彩奠定一个展示的主线索。这一方面的功能应用最广泛也最直接,尤其表现在具象事物指向性非常明确和具体的科普展示中,比如海洋科普展馆毋庸置疑的被设计成蓝色基调、蜜蜂大世界被设置成黄色基调。其次,通过色彩也可以特指某种精神理念,这也是色彩的象征性功能。但是一般来说,色彩对某种精神理念的象征意义仍然是与受众对具体事物的联想有关。因此,色调所展现的形态感知越具象,人的遐想就越明了。

(二)色彩引导的教育性功能

色彩是光通过反射作用于人的视觉而获得的刺激。通过人的生理感知,色彩具有了更微妙的知觉特性。但是在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中,他强调视知觉观察是生理与心理的双重作用,而并不仅仅是复制客观对象这么简单的生理行为。他还认为“一切知觉中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因此,基于阿恩海姆的视知觉理论可以看出,色彩这种视知觉刺激对儿童是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通过对儿童科普展示的色彩设计,可以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引导,进而直接作用于教学环境氛围。

(三)空间色彩与受众的互动性功能

色彩是另一种形式的“语言”,是视觉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色彩通过多元化的载体进行呈现,从而实现与人的“沟通”和“交流”。色彩的互动性功能一方面体现在色彩本身的属性上,即由于不同色相、纯度、明度的空间色彩对儿童的刺激性不同,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方案激发儿童靠近、触摸、体验、进入亦或远离的行为。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不同色彩的变化反馈上,将色彩的搭配组合和变化看作信号,依据儿童的操作和选择进行构建,由此实现空间与儿童的互动和沟通。

(四)色彩情感对受众的关怀性功能

色彩对于儿童往往是较为直接的生理刺激,进而逐步对心理发育产生影响。一般来讲,我们认为儿童对于高饱和度颜色的识别度较高,更加偏好。比如在针对儿童的展馆中大部分吉祥物和标志都被设计成色彩鲜艳、抓人眼球的形象。但并不是艳丽的色彩设计就一定适合儿童的成长。如果大面积、高频率、无节制、无组织地使用纯度、明度过高的色彩,就会导致儿童思维混乱,甚至产生烦躁焦虑的情绪。因此在色彩的选取上我们要把控好这个度,可以用一些色彩倾向明显,但饱和度略低的色彩来营造安全、舒适的空间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明度   色彩   儿童   具象   空间   基调   受众   性功能   知觉   生理   价值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