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添富赵剑:从新能源到先进制造,布局中国工业崛起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产业发展史。


从“破铜烂铁”到大国重器,这个产业的发展史上有太多曲折故事:王传福、曾毓群、蒋卫平、李振国、施正荣、彭小峰等,有的成了首富,有的“为国买矿”,有的深陷债务,有的风光不再。


在他们的前赴后继下,中国新能源行业终于在近年获得了重大突破。技术、产品的突破与跃升,不仅带动了中国制造业的进化,也让A股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市值、利润走上了爆发式增长的轨道。


而投资新能源行业的基金,抓住了能源结构转型、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收获了不菲的投资收益。


汇添富基金的赵剑,就是身处历史风口、把握住时代脉搏的一位基金经理。


赵剑在2009年加入汇添富后,其投资研究长期覆盖制造、汽车、光伏等行业,并担任汇添富新能源组组长。在十年磨一剑之后,于2020年开始管理公募产品。


凭借深厚的积累,赵剑在新能源领域上买得准、配得重、拿得久,电池、整车、电机、锂矿等龙头的上涨,带动了其净值的攀升。例如“汇添富环保行业”,从20200520日管理至今,收益达到117.98%,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回报。(截至2022810日,数据来源:wind


也因此,在汇添富,赵剑被视为新能源投资领域的领军人物。


那么,他究竟如何挖掘标的?在新能源研究上又有何特色?这正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01、时机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就跟中国男足的战绩一样让人叹息不已。


庞大的市场,不能变成国家工业能力的练兵场,反而沦为外企攻城略地的鎏金之地,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所以,无论是弯道超车还是改道行车,中国都需要寻找一个新的发展方向,通过汽车行业来训练各种产业的基础能力,新能源产业链由此启动。


第一阶段,产业政策侧重补贴,且力度极大,中央补完地方补,卖一辆补一辆,直接推动了一场造车运动。


但是,在行业经过最初的爆发之后,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特别是造车企业良莠不齐,部分企业只想着利用政策支持赚快钱,不思技术进步。


因此,主管部门很快启动了第二阶段的产业支持政策,更加注重淘汰落后产能、扶持“三电”核心技术。这一时期,厚植技术实力的企业开始引领一场真正的弯道超车。


赵剑于2009年加入汇添富,当时这场产业超车还处于起步阶段,赵剑以敏锐的产业嗅觉扎进新能源行业的研究中去,持续近十年。


这十年,国内企业也不负赵剑的期待,不断取得突破,新能源产业链也实现了优胜劣汰,逐步为投资者贡献一个个优秀的标的:从上游的锂资源,到中游的电控、电机、电池再到下游的整车,从硅料、硅片到逆变器,A股上的新能源产业链梯队完整、容量庞大,只等一把火点燃。


时间来到2020年,当赵剑从研究员转变为基金经理后,终于迎来国产新能源车产品力获得突破,消费需求开始被激发的时刻,他果断重仓配置了多家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新能源公司。


赵剑认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成本,二是产品差异化。


从成本优势的角度出发,赵剑在20205月出任“汇添富环保行业”的基金经理后,就配置了一家整车企业。该企业的布局横跨汽车、电池、IT、半导体等多个领域,并且在动力电池领域建立起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其整车产品更是从私家车、出租车到公交车、环卫车几乎做到了全覆盖。


但是,因为彼时整车利润薄,这家车企在市场上不获投资者青睐。但深谙制造业规律的赵剑看得明白,制造业的经典竞争优势之一,就是大批量、规模化的成本优势。跟当时其他上市的新能源车企相比,这家全产业链布局的车企通过e平台和DM技术从传统燃油车切入新能源汽车,令其降本能力和经营稳定性更为优秀。因此,赵剑果断在其市值约1500亿时就重配,至今市值已近9000亿。


而基于产品差异化的考虑,他又重仓了一家动力电池龙头企业。这家企业在2020年中的时候市值近3000亿,唱空、怀疑的声音络绎不绝。但赵剑在深入研究后发现,这家公司并不是只会乘风而起,而是擅长多梯次、多路径地驱动新技术商用化,能够成功绑定众多客户。


同时,赵剑看到他们不断推出差异化产品,用不同的电池供给不同客户甚至同一客户的不同车型,这个技术优势成功带动了客户关系。例如,2019年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车型有效目录共2300余款车型,其中由这家公司供应动力电池的车型占比达到约39%


在新能源、新制造产业链里,上下游的竞争格局、价值分配处于快速变动的状态之中,上下游企业之间、整车企业之间、供应链关键环节竞争对手之间都出现了既竞争又合作的动态关系,企业的边界、行业的分工一直在变,但赵剑却能不断挖掘出优质的成长公司,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02、策略


赵剑能不断从快速变动的新能源、新制造产业里捕捉到优质标的,这背后,是他所建立的一套“动静结合”的投研框架。


赵剑在选股标准上,主要看三个维度,分别是:质地、趋势、估值。


首先,赵剑认为,公司质地是重中之重。


他对“质地”划分为三个角度:(1)公司所处产业的行业特征和竞争格局;(2)公司的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3)公司治理和企业家精神。


为了更准确评价公司质地,赵剑特地围绕这三个角度建立了一个偏定量的打分体系,然后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会对不同的因子有所侧重。


赵剑指出,各方面都很好的公司极少,有的话,估值往往也已经很高,而且因为产业链环节不同,所形成的竞争格局也会有差异,所以为了更好捕捉到成长型公司,他会在一些因子上做出调整。


例如,在铅酸电池领域,长期是两家竞争,但由于双方竞争关系极为激烈,都无法实现利润率回升,寡头格局也无济于事。在整车领域,电池要实现独家供应更不可能,一定是多个品牌涌现。


所以,赵剑在竞争格局方面因应历史经验、产业特点设计了相应的细化指标,这让他能更精准捕捉到格局变动带来的投资机会。


又例如,去年以来赵剑把市值更小的公司也纳入到选股体系中,以期能筛选出基本面弹性更大、竞争优势逐步建立的公司。


又如,赵剑曾拜访某动力电池龙头,发现对方已然进化到运用AI算法每天匹配上万种配方,不断组合各种材料,检验哪一种组合能实现最好效果。


这让赵剑进一步确定了“企业家精神”对公司质地的重要影响力。赵剑认为,对这家动力电池公司而言,老板的战略思维、对新技术的接纳和吸收、以及团队执行力,是它保持领先的关键因素。


其次,赵剑很看重产业发展的趋势。以新能源产业为例,赵剑在过去十年里看着这个行业的起起伏伏,不同企业因为战略的不同、老板的不同、组织架构的不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这种多年研究加持的“长视野”,让赵剑在挖掘创新能力突出的公司时,显得尤其得心应手。例如,他在担任基金经理不久后,就重仓配置了一家产品线丰富的电池厂商。


这家电池公司当时还不太知名。其主要锂原电池产品是锂亚电池、锂锰电池和SPC电容器等,在圆柱、方形、软包都有布局,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几乎可以算得上是电池界的“百货公司”。


当时几乎没有人想到,这家做各种电池的公司,会成为后来的“热点狂魔”:从适配无线耳机的金豆电池,到ETC电池、再到电子烟,这家公司凭借底层电池技术和灵活布局,不断拓宽边界,而敏锐捕捉到它的成长曲线,也让赵剑收益丰厚。


最后,在估值的维度上,赵剑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估值不仅仅体现了公司成长的速度、产业的景气度,也是一连串信息的反映:从自身商业模式、所处产业链环节,到竞争格局、量价关系等等,都对估值造成了深刻影响。


例如,他发现,在今年三四月份的新能源产业链整体回调的过程中,不同产业链环节龙头企业的估值也有了分化:电池龙头企业差不多跌到40-50倍估值;隔膜龙头跌到40倍上下;电解液跌到20倍以下。光伏也是类似,组件龙头跌下来还有30倍估值,硅料龙头只有15倍左右估值,逆变器的估值在40-50倍区间。


赵剑认为,这里面的估值差异,是市场交易出来的结果,也体现了不同环节的竞争格局。所以,估值一定不是静态的估算结果,而是跟企业自身商业模式、竞争格局有很大的关系,需要清楚区分环节、认清格局才能准确评估估值的高低。


由此也不难看出,赵剑的选股框架,既有“静”的部分,例如行业特征、竞争格局等比较明确的成分;更有“动”的部分,例如企业家精神、公司管理、企业发展趋势等变动不居的环节。


这一套细致、灵活的框架,无疑很适应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制造业以及发展动能切换的大时代。



03、前路


时间行至20228月,全球和中国经济历经疫情和地缘政治的影响后开启复苏。在内需方面,随着复工复产、各种购车优惠出台,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恢复;在出口方面,欧洲天然气价格持续高涨,市场对光伏等能源产品的需求大增。


这个形势,对擅长挖掘新能源、新制造产业链优质公司的赵剑来说,可谓驾轻就熟。


因此,赵剑看好先进制造业的集体崛起,并对当中的4个细分方向尤其乐观——


1)新能源产业。


在国内,2021年出台碳中和政策正在逐步落地;在海外,本轮俄乌危机加速了欧洲的新能源替代,欧洲需求强劲,光伏公司业绩突出,推动整个产业链价格上涨。赵剑认为,近几年光伏、电动车企业逐渐成长成大市值企业,这背后反映了能源产业结构的变迁, 这个趋势仍将持续。


例如,赵剑认为,新能源汽车销售火爆,虽然这和补贴有一定的关系,但本质还是产品质量提高了,需求也是确实存在的,而且这种需求后续不会消退,因为这已经是新的生活习惯。


2)半导体和IT软硬件为代表的国产替代产业。


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率较低,国产替代空间广阔。赵剑在调研中留意到,在国家重点扶持下,近几年半导体产业在设计、制造设备环节的进步较大,现在的半导体材料、设备等诸多领域实现了从01的突破。未来将有更多通过创新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技术替代从而推动成长的上市公司。


3)高端制造业。


近年不时有论调认为外资企业在把产业链转移到东南亚,但赵剑经过跟踪调研发现,所谓转移其实很表面,例如三星虽然在东南亚设厂,但产业链基础还是在广东;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发现,这一轮欧美全部能源价格上涨,但是国内煤电价格是受到控制的,这就使得中国制造业成本的优势非常明显。再加上很多优秀的毕业生、留学生进入制造业,科研实力有所上升,制造业在人才储备上远超以往,这将长期驱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4)军工产业。


赵剑对军工产业的判断逻辑有其独到之处。他认为,一方面,未来5-10年军工行业的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可以外溢、迁移到军工行业。因此,军工产业将从过去炒作概念的行业,到现在开始在质、量两方面增长。


近期,赵剑也推出了覆盖以上4个领域的新基金产品——汇添富进取成长混合(A类:015223 C类:015224)。


值得一提的是,从赵剑对行业发展的推演、判断中,其实也能看出“选股专家”汇添富在投研上的核心特色。


其一,是覆盖全面。


制造业门类多,光是一个机械行业,就有60多个子行业,而且在产业链中往往处于中游,在上游是各种原材料,在下游是各种客户,既有食品、白酒,又有高铁、飞机、核电,还有工程、装修等等,对需求景气度的研究极其重要,赵剑能踏准新能源汽车、光伏的需求爆发浪潮,跟汇添富新能源组长期的、全面的研究密切相关。


其二,是实事求是,动态更新对产业的认知。


制造业很多细分领域发展快、变化多,需要投研人员长期深度跟踪才能把握一手信息。这从赵剑对某隔膜龙头的投资上就能看出来。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做不同的事,该隔膜公司最开始想如何把膜拉好、拉得均匀、客户满意、良品率提高。过了那个阶段,当它成为核心客户的主要供应商,就开始进行设备国产化,获得第二增长曲线。


第三,是善于抓住产业链关键环节。


先进制造业环节众多,识别各环节上相应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基金经理的必修课。例如,汇添富新能源组在比较研究中发现,不同产业链环节龙头企业的估值会有很大分化,电池、隔膜、逆变器的龙头估值较高,电解液、组件、硅料的估值较低,背后是议价能力的差别。例如,逆变器估值高,是因为这个产业环节没有价格下跌的压力。而这种比较研究,也为赵剑在交易中提供了重要的“度量衡”。



尾声


中国的全产业链、大规模市场,注定会创造不断成长的产业,掀起此起彼伏的发展浪潮,也注定会诞生通过投资这些产业而为投资者创造良好收益的基金经理。


作为最早挖掘并重仓新能源领域的基金经理之一,赵剑已经用过去3年的表现说明了自己在产业阶段把握、公司深度研究上的突出能力。


更难得的是,赵剑在汇添富投研体系的赋能下,发展出了一套能不断动态捕捉产业创新与突破的投资框架。


因此,当中国制造依靠后发优势、工程师红利走向制造强国的同时,汇添富与赵剑将很可能依靠深度研究、选股体系在这个时代浪潮中收获投资的alpha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三星   新能源   产业链   中国   制造业   格局   布局   电池   能源   先进   产业   工业   行业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