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眼见为实来剖析我们的认知体系

文:常清

首发公众号:木菐正合

全光谱和可见光谱

图中上面一行是全光谱,左边黑色部分是紫外区,右边黑色部分是红外区 。下面一行是将可见光部分放大的谱图。

全光谱(Full Spectrum),指的是光谱中包含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的光谱曲线,并且在可见光部分中红绿蓝的比例与阳光近似,显色指数接近于100的光谱。太阳光的光谱可以称作全光谱。

对照上下两行感受一下,我们肉眼凡胎所能看见的部分,在这个真实存在的时空中,是多么的渺小




如果我们想要了解这个真实存在的时空,仅仅依靠视觉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充分并综合运用我们的能力——(视、触、听、嗅)、,和借助一些工具。

虽然紫外区和红外区的光我们肉眼无法看见,但是,我们是能通过它们所引起的变化,感知到它们的存在的。

比如,微波可以加热食物;即使在室内待着也会被“晒黑”。

日常生活中微波炉通常使用波长为122mm、频率为2450MHz的微波。微波炉是通过微波加热食物的。所谓的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0GHz,波长在0.1mm~1m之间的电磁波(光也是电磁波)。这个波长范围属于红外区。

至于听觉和嗅觉,也是同样的状况。大部分人都知道,狗的听觉和嗅觉都比人类更敏锐,可以听到、闻到人类感知不到的声音和气味。

波长=波速/频率,声波的波速一般是340米/秒。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是20HZ--20KHZ,所以得出人耳听到的声音的波长:0.017--17米。其他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有所不同,像狗可以听到超过20kHz的超声波,但无法听到40 Hz以下的声音。
  根据声波频率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或超低声;
  频率20Hz~20kHz的声波称为可闻声;
  频率20kHz~1G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频率大于1GHz的声波称为特超声或微波超声。


通过(视、听、触、嗅)和,我们能对这个世界所呈现出的万千现象建立最初步的

的主导和的参与下,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进行分析、对比、分类、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形成对某些事物或某类事物的

的主导和的参与下,通过对某些事物或某类事物的进行分析、对比、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形成对某几类事物组合而成的复杂事物——系统(初级)的

的主导和的参与下,通过对初级系统的进行分析、对比、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形成对由某几类系统组成的更庞大、更复杂的事物——高级系统

层级

能力

对象

成果

4

、感

高级系统

3

、感

初级系统

2

、感

事物

1

觉、感

现象

可以看到,从低到高,全都有“感”的能力在参与,因为“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能力。它,就是那种能让我们觉知到“在肉眼可见的时空以外,还有一个更广阔更丰富多彩的真实存在的”时空的能力。

而且一旦它与高级的“慧”能力结合,就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过去和未来都将尽在眼底。

觉、感、慧这三种能力都是人与生俱来的。每个人的天赋差异就体现在这三种能力上。

是慧的一种低级呈现,而且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来提升的。亦可能因为后天的学习和训练而降低。这也是为什么要把智从慧中提取出来单列的原因。

如果用公式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慧*感=悟

智*感=知识

觉*感=认

前面的被乘数——觉、智、慧都是数值,后面的乘数——感是系数。

如果用维度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差异

慧是N维的

智是3维的

觉是1维的

感是维度之间的纽带

公式和维度,仅仅是用来举例和打比方,方便大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差异。切莫较真。

个人浅见,正是因为人具备高级的“感”和“慧”的能力,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将人与天地、道并列为“域中四大”。



通过前面的论述,相信大家对认识知悟,觉感智慧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小结一下,要想更真实、更全面、更系统的认知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时空),我们需要提升自己在觉、感、慧三方面的能力,或者说尽量减少因为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导致的天赋能力的降低

如何来做呢?且听下回分解。

在此先分享两个词语,“感”“慧”能力高的朋友们,应该能提前获取很多信息了——急中生智&静极生慧




系统的思维,辩证的方法,历史的尺度,客观的视角,全局的视野,纳百川的胸怀,发展的理念,独立的志向,文明的立场——常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可见光   眼见为实   声波   波长   光谱   微波   认知   频率   事物   体系   时空   能力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