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曾领先中国那么多,探月17年还是一事无成,俄还要自欺多久?

自从2005年启动以来,举步维艰的俄罗斯探月计划一拖再拖,如今再次遭遇重挫。据俄媒日前报道,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裁鲍里索夫宣布,由于速度和距离传感器未达技术要求,原定今年9月发射的“月球-25”号探测器推迟发射,拉沃契金科研生产联合体与其他合作机构正在分析故障和进一步研究着陆方案,力争赶上2023年7~8月的下一个窗口期。

独立以来,艰难的经济形势让俄罗斯一直无暇顾及探月计划,直到2005年才宣布重启搁置多年的探月行动。原计划2013年发射探测器,但一推再推,到现在距离项目启动已过去17年,俄罗斯探月还是一事无成——从无探月经验的中国从2004年启动“嫦娥工程”,到2020年“嫦娥五号”带回月壤样本也不过16年,俄罗斯航天远比中国更有优势却沦落至此,现在仍固执地维持着面子,真不知道还可自欺多久。

探月计划一再受挫可算是俄罗斯的传统艺能了,早在苏联搞探月计划时,其情况与现在的情况有异曲同工之妙。

苏联探月计划的搁置很大程度上是赫鲁晓夫的问题。1961年肯尼迪宣布美国登月计划后,苏联火箭发动机权威专家格鲁什科向赫鲁晓夫这样报告,称登月有两种方案,一是在近地轨道组装飞船,这样好处是火箭单次载荷小,但要发射15次火箭才够;二是直接从地球发射登月飞船,但这需要比当时苏联最大的A-2运载火箭还大15倍的巨型火箭,这种火箭美国当时也没有。

听完报告的赫鲁晓夫认为肯尼迪在吹牛,所以苏联探月计划改了调子,从直接载人登月变成先无人绕月再到有人绕月,最后载人登月。这计划看似稳步推进实则分散了资源,结果第一步就卡住了——苏联没有能够建造N-1火箭需要的大推力发动机的能力,总设计师科罗廖夫只能选择给N-1装了足足三十台发动机……数量多等于在概率上提高了故障率,但苏联没得选。果然N-1的四次试射全部失败,苏联的月球梦就此终结。

大概是汲取了赫鲁晓夫探月不积极的教训,普京对俄罗斯探月计划的支持可谓坚定不移,不仅多次表态要坚决执行已多次受挫的探月计划,即使俄乌冲突爆发后,在今年4月视察阿穆尔州东方航天场时,当众承诺会顶住外部压力,将探月计划坚持到底。只是不知道在这次推迟之后,俄罗斯探月计划还有几分数呢?

其实俄罗斯也不孤单,因为这几年来提出探月计划但食言或失败的也不在少数,甚至包括美国。

8月底,美国宣布SLS(太空发射系统)重型火箭发射延期,而这已经是该计划第17次延期了——从拖延次数上来说,俄罗斯人又赢了美国人一筹;

2019年7月,印度的“月船2号”在下降到距离月面2.1千米的高度时,因控制软件计算有误,致使着陆器“硬着陆”完全损毁,计划宣告失败;

2019年2月,以色列“创世纪”号着陆器搭乘Space X的“猎鹰9号”进入太空,照计划它将降落在月球的静海平原,结果在准备着陆时主发动机故障,着陆器以139米/秒的速度在月面回归零件状态……

所以与这么多一样延期甚至失败的案例相比,是不是俄罗斯瞬间就心理平衡多了,而且考虑到“月球-25”号的前辈“月球-24”号是在1976年发射的,时隔足有46年,接近半个世纪,技术断代、人才凋零注定俄罗斯的探月计划其实也可以算从零开始,那遭受无数挫折和困难还不是意料之中的?况且科研乏力,拿不出多少钱来研究探月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还是那句,只要俄罗斯愿意放下面子,与蒸蒸日上的中国航天真心合作,甚至虚心求教,想必今天的大部分难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只是,俄罗斯人放得下面子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赫鲁晓夫   肯尼迪   苏联   俄罗斯   美国   月球   中国   航天   发动机   火箭   多久   自欺   计划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