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颐和清漪,赏皇家园林之十三:昆明湖西堤(上)

清代皇上从康熙开始就喜下江南,乾隆追随其祖至杭州,看上了西湖景色,就仿西湖景观意境建了清漪园。在清漪园建造期间,老乾去了三次江南。每一次去杭州都随身带了宫廷画师董邦达的《西湖十景图》,然后按图索骥逐处打卡,这幅图画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图画名称是十景图,其实图中所绘不止十景,足有五十多景。老乾本就喜欢山水画,走入西湖山水便爱之愈甚。

杭州西湖有著名的三条堤,白堤上有“断桥残雪”;杨公堤有“曲院风荷”和六座桥;苏堤有康熙帝点过赞的“苏堤春晓”和“花港观鱼”,而且也有六座桥。北宋哲宗赵煦的元佑四年(公元1089年),苏轼喜获龙图阁大学士荣誉称号,相当于清代的文源阁大学士,但没有实职。这一年,苏轼又出任杭州知府。这是他第二次来杭州任职,上一次是宋神宗赵顼(念须)的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出任杭州通判。苏轼当了知府,却赶上杭州遭了灾,他便组织民众疏浚西湖,用挖出来的湖泥堆成了西湖堤坝。百姓为纪念苏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之举,便称此堤“苏公堤”,简称苏堤。老乾最爱苏大哥诗词,便说高低要在清漪园里仿制一条苏堤,意思是说好诗人一定要修堤坝。

这乾隆众多后妃中有一位姓苏的汉族女子,雍正年间即入宝亲王府做了格格。宝亲王登基乾隆帝之后,封苏女为嫔,第二年即册封为纯妃。其后一直晋位至皇贵妃,是乾隆朝唯一生前册封为皇贵妃的汉族女子。纯贵妃死后乾隆给她册谥纯惠皇贵妃,葬入裕陵妃园寝。下葬之前,乾隆还让人把这座妃园寝升格,添建帝后陵才有的东西配殿、方城明楼和宝城。这个规格是超越祖制的,是清陵中仅有的二座逾制妃园寝。另一座逾制的妃陵是康熙帝景陵的双妃园寝,也是乾隆下令逾制的,因为里面葬的是抚养幼年弘历的两位太妃。

裕陵妃园寝中,纯妃葬于前排正中最高位,前面就是享殿。老乾还给此妃园寝立“纯惠皇贵妃园寝”碑,也很出格。老乾不仅喜欢纯贵妃,还带着继皇后那拉氏来给纯贵妃上坟。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这那拉氏皇后被撤职查办,次年去世后葬入裕陵妃园寝中纯贵妃的地宫,仅余的荣耀是棺椁在纯贵妃左手。老乾自己说纯贵妃苏氏“秉性温恭,持躬端慎。既庆成夫嘉礼,弥协顺乎慈宁,爰考彝章,宜加宠锡”。但我估计有很大原因是纯妃姓苏,爱吃肘子,有东坡血统。老乾下江南时一定私自调查过苏氏家底,但未见此苏氏之父记于苏家宗祠。可这老乾是真喜欢苏大哥,便爱屋及乌地把这苏氏女纳入房中宠之,好在这苏氏女颇争气,受宠至入地。这是插播一段老乾因爱苏诗而娶苏女的故事,无论真假,它是那么个意思。

苏轼所建的堤自北向南穿过西湖水面,老乾在清漪园也建了这么一条堤,也是自北向南穿过瓮山泊水面。苏堤是基本上笔直的,很爽快;清漪园这条堤是基本上弯曲的,很婀娜。苏堤是苏公所修,所以叫苏公堤;清漪园这条堤虽是老乾所修,但不叫乾堤。因为它在昆明湖西侧,便名西堤。苏堤上有六座单孔石拱桥,老乾在西堤也借此意建了六座桥,但西堤六桥并不是统一式样的单拱桥,而是各有特色。总之,这西堤是出于苏堤而胜于苏堤。

从北向南走苏堤,堤北是岳王庙,很重要的一处建筑。颐和园西堤最北端旁边也有很重要的一处建筑。

这道水闸很重要,它外面连接元代郭守敬为引水灌大运河而修建的白浮堰水道。昆明湖涨水过限时,打开此闸门,即可泄洪于白浮堰。闸外那条元代白浮堰现在是京密引水渠的一部分,其上有一座青龙桥。因为此闸近青龙桥,它就也称作青龙闸。老乾把这座水闸叫做“昆明湖之尾闾”,闾(念驴)是说古代里坊制时形成的里巷门。

过了青龙闸登上西堤,脚前即是西堤上的第一座桥,号称是最北端的界湖桥。

此桥是内外湖的分界,所以叫做界湖桥。

这桥现在看上去就是一座挺普通的大石桥,中间一个大桥洞,两边两个小桥洞。它属于是石板桥,也叫梁式桥,三个桥洞都是在桥柱上架梁而成。这座桥是在很犄角旮旯的地方,颇偏僻,在昆明湖上或者前朝后寝那边不得见。站在此桥上也看不见昆明湖宽阔的水面,只能看见后湖入口的半壁桥。上桥看看。

桥的中间很宽敞,两边有白石扶手栏杆,带莲花座望柱头,说明此桥上最早是应该有一座桥亭的。肯定是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因为地处一隅,很不起眼,光绪年间没有得到重建。

你别看这座桥不起眼,午后斜阳西照时再来看,还是相当有情调的。

桥上亭子若是还在,这座桥就更漂亮了。当年的桥亭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先放在这里,待我把西堤六桥都看完再说。

乾隆帝初建西堤时,这座桥周边颇有柳枝,便就称它作柳桥,当时的界湖桥是另一座桥。老乾曾给这座柳桥题有小诗一首:“著个轻舠弄拍浮,漾沿直到柳桥头。漫漫晴落谢家雪,却似山阴访戴游”。诗中所说“谢家雪”是谢家咏雪的典故,谢家是那个东晋铁血丞相谢安家。谢安乘雪聚儿女咏诗,儿子说雪是空中撒盐,女儿说是风吹柳絮。谢家咏雪咏的是寒冬之雪,老乾所咏应为那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天未致寒,尚可弄轻舠。“访戴游”说的是东晋王羲之儿子王子猷(念由)雪舟访戴安道的典故,戴安道是东晋隐士画家戴逵。子猷雪后乘舟访戴安道,至门不进即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老乾引此典故仅是说雪后驱舟。

为了再现弘诗意境,颐和园管理处常年在此桥头停放轻舠(念刀)一条,你若是趁雪来此桥下,应能体会到老乾拽诗所感。所以,我在此系列游记最前面曾说过,若要赏颐和园美景锥心入骨,你一定要读一读老乾的这些解说词。毕竟人家颐和园管理处是按照这些解说词布景的,比如玉澜堂院内的竹子和院外的莲藕。

过了界湖桥,沿着西堤向南。眼前就是昆明湖上能看见的西堤之桥,这是豳风桥。

豳风桥有点类似界湖桥,也有一大二小三座桥洞。但它们是有区别的,豳风桥中间的大桥洞是桥柱上搭梁,可两个小洞是在桥身上,上面是券拱。这是一座亭桥,这种形式的桥在南方水乡常见,杭州西湖苏堤旁曲院风荷的玉带桥就是一座亭桥,叫做“玉带晴虹”。豳风桥上的亭子有点像西湖玉带桥,但更有皇家风范。这座桥亭是三开间的长亭,上面是抬梁灰瓦重檐盝顶,盝顶中间有一座砖砌的承露台,像座烟囱。桥亭檐柱之间下面有坐凳楣子,两边是白石栏板,没有禅杖扶手,须弥座望柱头。上桥看看桥亭内部彻上明造屋顶。

这座桥亭前些年曾下架维修,外部的彩绘都刷新了,内部仍保留原状,你可以看见内外这些苏式彩绘的新旧对比。

豳风一词出自《诗经》,诗经中有一集叫“豳风”,里面一共七首诗,是中国最早的田园诗。《豳风》中的第一首《七月》,其第一句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豳风桥西不远是颐和园里的“耕织图景区”,是一处田园风情园林。乾隆原本题此桥“桑苎(念祝)”,应该是配合耕织图的意思。桥边当年种了一些桑树,现在还有很多活的。老乾泛舟桑苎桥边时,曾兴起吟道:种齐夏稻闲眠牸,缫得新丝罢绩蚕。桑苎桥边鸣桂棹,溪村何异过江南。光绪年间重建此桥时,慈禧改此桥名“豳风”,还是对应耕织图之意。

过了豳风桥,昆明湖岸边停着一条楼船。

这是一条吧船,上船登楼。即使船上没有红泥小火炉,你也一定要体验一把“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的情调。

不过,切勿饮酒过量,那样的话,你就会“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呷一口酽茶,再望一眼万寿山,别忘了俯视路过的轻舟男女。

若是有机会,你一定要来此对景细品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遗憾的是,当你看见我这篇小文的时候,已是:楼船随水逝,空余铁槛门。

游客只能环顾水照空,岸莎垂柳暗。

豳风桥边东望,是阔水靓楼;西观,却是外湖上的败荷枯絮。

日西斜时,观此亭桥,美不胜收。

继续南行便是玉带桥。

驾轻舟从水上观。

这座玉带桥和杭州西湖的玉带桥完全不同,这是一座单孔高拱石桥,那桥拱又高又薄,轻巧挺拔。你别看这种石拱桥的拱券又高又薄,其实它的结构是非常稳定的。圆明园南门进去有一座鉴碧亭,亭子不远有一座残破的单拱石桥。虽然残破,可是拱券依然不倒。

站到玉带桥拱券下仰头观之。

我特喜欢这座玉带桥,它恰似白练空中舞,又如弯月水上努。不仅我喜欢他,北京卷烟厂的老设计师也喜欢它,过去他们厂里出的一种香烟就叫“玉带桥”牌,抽过这个牌子香烟的现在都是已经退休的北京老头。而且,我估计乾隆也喜欢这座桥,因为他乘船走水路去玉泉山的时候要走此桥洞。乾隆在此桥下还曾感慨“自怜水碧山青里,放眼舒眉会几多”。这纯粹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清时有人微醺走西堤,至此便大呼小叫“酒酣真想策金鳌。欲上仙桥。且上河桥。何当更上玉楼高”。要继续看西堤上其余三座桥的话,你就必须翻过这座玉带桥,无论你有多恐高,你都要鼓足干劲去攀登。好在桥两边有带云鹤望柱头的白石扶手栏杆,你可以搀扶着栏杆上去。

爬到桥顶,坐地上喘一会儿。

你会发现桥顶的栏板又是实心的,原来两边都被老乾写上了“玉带桥”。玉带本义是指官人的腰带,很华丽的服饰。但是人家苏轼也能把这么华丽的东东唱出凄婉调:“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箭锋机”。朝东的正面桥拱上还刻着老乾的一副楹联:螺黛—痕平铺明月镜,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螺黛是古人的眉笔,这里是指西山。朝西的背面也有一副楹联: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岛宫阙水边多。瀛洲是神话中的仙岛,此处意指昆明西湖中的藻鉴堂岛。蓬岛就是蓬莱仙岛,此处意指昆明湖上的南湖岛。老乾登上玉带桥时,曾赋一小诗:“往来画舫每从河,今日初从桥上过。写影一围真玉带,几曾印老赚东坡”。最后一句提到一个典故“印老赚东坡”。

这说的是苏东坡和镇江金山寺佛印大和尚的一个故事。苏东坡和佛印有很多故事,最脍炙人口的是说苏东坡来金山寺访佛印,进门大喊“秃驴何在”?结果被佛印徒弟怼了一句“东坡吃草”。人都说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友,两人亲密无间。说苏东坡二出杭州去修苏堤时路过金山寺,他便又去访佛印,直接登堂入其室。二人一言不合就为一座相争,佛印说“此处无座”,苏东坡就说“坐你四大”。东坡所说四大即可指佛印四肢,也可指佛家四大。佛印见东坡如此蛮横,便说“我出一题,你若能答便传坐;答不出来就输给我裤腰带”。苏东坡答曰“就依你”。佛印问道“佛说四大皆空,我问你往哪里坐”?苏东坡自觉无理,只好解下裤腰带输给佛印,就是那条玉带。佛印也脱下身上袈裟送他回礼。

东坡曾有一诗记此事件,其中就有我上面提到的凄婉调。这条东坡腰带现在还收藏在金山寺。

站在桥顶向西望,那是老乾乘船去玉泉山的水道。


往东看,天堑茫茫连沃焦,烟波荡荡浩空津。云光开岸秋风晚,草色澹碧不是春。

过了玉带桥,再回望一眼。

前行,又见桥。

水上观此桥。

此为镜桥,单孔石板桥。上面的桥亭是一座八角方亭,灰瓦八角重檐攒尖顶,垂脊上有三只脊兽,脊刹是砖砌八角承露台上的一座覆钵。桥两边是镂空石刻白石栏板,素面望柱头。走进桥亭看看上面。

这座桥亭从外面看几乎和长廊上的四座八角亭一样,但它内部的枋梁结构并不相同,说明中国古代建筑搭建屋顶的方法有多种。

前面豳风桥內枋梁彩绘已经败坏,这镜桥內枋梁上的苏式彩绘还有相当好遗存。看看这幅。

这是腾云驾雾的福禄寿三星。中间崇高者是禄星,前面说过,他就是文昌帝君,来自南北朝时的蜀人张育。

禄星右手怀婴者为福星。商周时期,古人拜木星为福星,也称岁星。唐代时,湖南道州多有矮人,被称侏儒,常进贡供唐皇取乐。直到阳城上任道州刺史,上书废除进贡矮人习俗。地方民众建庙供奉阳城,以阳城为福星。宋代道教成型,天地水三官学说深入人心,天官赐福、地官恕罪、水官消灾。自此道教天官成为福星,其像常怀婴、持玉或举联。

禄星左手是寿星,大家都认识。古代拜南极老人星为寿星,老人星非常亮,是天上第二亮恒星,第一亮是天狼星。南极老人星在南方星空中常见,中国北方并不常见。因为物以稀为贵,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在咸阳建祠祀之,说是寿星出则天下太平。据说东汉明帝刘庄有一次办祭祀寿星,礼毕,请国内七十龄以上老翁吃席,每人送手杖一杆。这是史上第一次皇帝办寿者宴,比康熙帝的千叟宴早了一千四百年。寿星的形象是有一个硕大的额头,手捧仙桃或柱一根桃木手杖。

有人说镜桥之名来自李白的《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其中有“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一句。这是李白登上安徽宣城北望楼观景怀古,两水说的是北望楼之陵阳山下的宛溪河和水阳江。双桥说的是宛溪河上的凤凰桥和水阳江上的济川桥,都是石拱桥。明镜说的是这两座桥的半圆形桥洞和水中影子合成的圆形。谢朓是南齐诗人,曾任宣城太守,人称谢宣城,是“永明体”山水情景五言诗创始人。宣城在江宁正南二百五十里,离无锡和苏州也并不远,乾隆帝下江南时是否去过不详,但他对谢朓诗和李白的谢朓楼诗肯定都是非常熟悉的。所以,老乾当然知道李诗中的两水和明镜与昆明湖完全不搭,根本不是一个意境。西堤镜桥这里根本没有两水夹明镜之处。若说西堤六桥中能合上“两水夹明镜”意境的,只能是玉带桥,而不是镜桥。

来看看老乾给镜桥题诗是怎么说的:“冰镜寒光水镜清,清寒分判一堤横。落虹夹水江南路,人在青莲句里行”。原来老乾见其两边湖面冬季之冰和夏季之水平如镜面,便题此桥为“镜桥”。长廊清遥亭中有一面“俯镜清流”匾,俯镜就是说的以昆明湖水为镜俯观己容,清流也是意指昆明湖清水。你看,老乾惯以昆明湖水为镜,而不是桥洞倒影。

过了镜桥继续南行,就看到西堤第五桥。

驾舟观之。

这是练桥,像镜桥一样的单孔石板桥。但它们上面的桥亭不一样,练桥的桥亭是一座四角方亭,南北檐柱间又补了二根檐柱。灰瓦四角重檐攒尖顶,垂脊上有三只脊兽,脊刹是砖砌四角承露台。桥两边也是镂空石刻白石栏板,如意纹四方体望柱头。走进桥亭看看上面。

柱顶梁搭转角桁,再层层搭枋梁檩椽上去做出屋顶。外部苏式彩绘是重油的,内部彩绘都已崩溃。

练桥这里过去种有大片给皇上炖排骨吃的莲藕,夏季荷花盛开时,就让乾隆想起西湖“曲院风荷”的景色。他便吟道:“练桥右畔景偏殊,琳地霞天别一区。便是南巡坐来舫,那更曲院忆西湖”。

但此桥为什么叫“练”?人说出自谢朓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诗句。“练”本意为煮丝为绢,后意为白绢,细长柔软之丝织品也。谢朓此诗是被贬离京赴宣城时登上建康城南长江边三山矶所作,他回望京城想象着望长安,那澄江是把眼前的长江比作长安城外的灞水,若称长江或者灞水静如练是没有问题的。乾隆如果把昆明湖称作水静如练恐怕就差点意思了,昆明湖水静应该如馅饼。我估计乾隆说的“练”应该是指蜿蜒的西堤,他用无人机从天上拍照就可见“如练西堤”。

练桥再往南走是一座无亭残桥。往事越百年,烛熄空遗痕,当时佳丽今余影,哀悲懑。

这座桥过去肯定是有名的,应该也是乾隆给起的名。这座桥的结构和前面的亭桥是一样的单孔石板桥,可能上面最早是有一座桥亭?仔细一看,不对,这桥上空间不够搭一座小亭子。你看最北的界湖桥遗迹,上面是有桥亭地盘的。

前面果然有清代醺人曾看到的“玉楼”!

唐代刘禹锡有诗说秋登高楼,曰:“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那真是:红果金叶胜王孙,莫言秋色不如春。

这是三座楼并排而坐,叫做一主二备,永远在线。三楼并列,必要分出君臣。中间当为主。

左手为臣。

右手亦臣。

这三座楼是西堤上的一组建筑,每楼下面是三尺高青砖台基,四面有白石垂带踏跺。都是抬梁单檐灰瓦绿琉璃剪边屋顶的二层楼。中间主楼上的屋顶不同于两边的八脊卷棚歇山顶,而是九脊单檐歇山顶。主楼戗脊上有仙人骑鸡领着五只脊兽;配楼上是仙人骑鸡后面跟着三只脊兽。三座楼都是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上下都带一圈檐廊,中间主楼一层四面各有一间敞轩出厦。而且,主楼前面是有一座石砌码头的。

这一组建筑叫做“景明楼”,主楼加左右二座配楼,楼名匾在主楼二层檐下,是为额匾。每座楼还有一块赞景匾和楹联,主座楼上是“谢朓诗情摹霁景,仲淹寄语写澄空”;楼下是“汀兰岸芷舒晴暖,绿柳红桃风拂柔”,横批“水态岚光”。汀是水岸,兰芷是花卉香草。这里只用其表面含义,岸芷汀兰还指高人内在品德高尚,形容高人外表秀美多姿的词是“玉树临风”。岚光是说阳光照在昆明湖水雾的光效。

左配楼上是“布席只疑天上坐,凭窗何异画中游”;楼下是“春秋无尽风兼月,左右何须女与牛”,横批“虚明万象”。布席就是铺设坐席,《史记》中有“郎署长布席, 袁盎引却慎夫人 坐”。女与牛当然是说织女牛郎。虚明:清澈明亮。老陶有句曰“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万象乃宇宙内外一切事物。老杜有句曰“万象皆春气,孤槎自客星”。

右配楼上是“停桡漪影翻铜凤,倚槛晓光印玉蟾”,楼下是“虽是春韶犹酝酿,可知物意已舒苏”;横批“湖芳岸秀”。桡(念饶)是撑船,漪是水波纹,槛(念见)是栏杆;春韶是春光。

由此,可知老乾题此为景明楼是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一段意境。楹联里又提到南北朝诗人谢朓,一定是想到他那句“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要说站在万寿山下观此楼,倒是很“迢递”;可这一池昆明湖水却难称“逶迤”,应叫“浩渺”。从老乾还提起“牛女风月”看,他一定是七夕之夜携嫔妃们在此打闹来着。

老乾虽是为景明楼亲撰匾联不老少,可他并不常入此楼蹉跎,那也要题几首诗抒发一下,其中一首曰:堤上高楼一径通,六桥映带柳丝风。迥连上下天光碧,分入东西水影红。谢朓诗情摹霁景,仲淹记语写澄空。汀兰岸芷芳犹未,鼓动生机寂静中。

至冬日,午后斜阳下观景明楼。

过了景明楼挥桨继续南下。惊回首,看朱楼,远山绿翠掩君侯。蓝天碧水高台琚,这楼那山共谐趣。

抬头凝目,前面就是西堤上最南端的柳桥。

柳桥是西堤六桥中最大的桥,前面都是单孔石桥,豳风桥有三孔;这座柳桥却有五孔。这座柳桥还是一座石板桥,桥柱上架梁做成中间的桥洞。两边桥身上各开两个小拱券桥洞,一方面是增加美观,其实主要还是为了行洪。虽然昆明湖里不至于洪水滔天,那这多出来的小拱也有利于水流通畅。桥上是一座四角方亭,上面是灰瓦重檐卷棚歇山顶。进去看看它的屋顶。

这是歇山顶的屋顶结构,有卷棚下的正脊,还要搭出山花立面。柳桥前些年刚刚重修过,看上去锃新瓦亮。

柳桥意为桥畔有柳,春季有絮,白居易有“柳桥晴有絮,沙路润无泥”。清漪园时期,西堤南端这座桥称作界湖桥,昆明湖和昆明西湖之间的水界之意。光绪年间重建时,慈禧把西堤南北的柳桥和界湖桥互换了名字,然后在此桥边补种了许多柳,以副柳桥之实。

至此,西堤六桥都看到了。这六座桥都不一样,除了玉带桥以外,都是亭桥。那座小石桥不算亭桥。每座桥上的亭子都不一样,但形制、规格都很相近。既有统一风格,又有不同细节,体现出一种变化。遗憾的是北端现在的界湖桥桥亭已失。总结一下这些亭桥,豳风桥是三间桥亭加重檐盝顶;镜桥是八方亭加重檐攒尖顶;练桥是四角方亭加重檐攒尖顶;柳桥是四角方亭加重檐卷棚歇山顶。

前面看到界湖桥时,我曾有”界湖桥亭应何样“之问。看完六桥之后,我估计现在的界湖桥当初应是三间桥亭加灰瓦重檐九脊歇山顶。

前面说西湖苏堤是笔直的,颐和园西堤是蜿蜒的。苏堤上的六座桥都是单孔石拱桥,西堤六桥则是形态各异的亭桥。苏堤上并无高楼,西堤上却有漂亮的景明楼。所以说,老乾当年虽是仿苏堤建西堤,却是与苏堤并不雷同,实现了他形似苏堤胜似苏堤的目标。

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第一美,春到昆明湖西堤时,也是携芳袖香的。

六桥两边,山桃纷呈。春风一过开碧桃,浓艳万枝映青袍。携壶引浆花间饮,寻着仙源客醉豪。

趁花望高楼,顺风渡春流。湖柳立沙堤,山桃绽桥头。

西湖苏堤上种了许多柳树,所以苏堤春晓在元代称作六桥烟柳。老乾在昆明湖西堤上也种了许多柳,春归时,东风渐绿西堤柳,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春思。

镜湖日暖泛微波,枯柳逢春出新芽。镜中烟柳虚渺渺,堤外春澜荡淼淼。

至夏,更有百荷接天莲。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芦花。

玉泉层林晨霜染,秋风净空妙高出。

日出金桥殊,风吹西山秃。

冬霁,雪压清漪泊寄澜,榆柳萧疏楼阁闲。

四时西堤,西堤四时。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无论何时,西堤都能给你惊艳。

西堤向南走到头,过一座像玉带桥一样的单孔高拱石桥和东堤相连。

这座桥和玉带桥非常相似,也是一座单孔高拱石桥,也是白石禅杖扶手栏杆,也是云鹤望柱头。这座桥连接西堤和东堤,北面桥内是昆明湖,南面桥外是长河,桥边有东堤上光绪建的颐和园南如意门。乾隆驾船走长河将其母崇庆皇太后从宫里接到颐和园过生日时,首先就要穿过这座桥,此桥便是昆明湖上第一桥,乾隆帝称其为“湖口东南第一桥”。

南北两面拱券龙门石之上的桥栏板上写着“绣漪桥”。宋代吴文英曾有“艳妆临水最相宜。风来吹绣漪”之句,说那风在水上绣出清漪。

桥南面楹联“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前面说过,螺黛本是古代女子描眉的黑漆,这里是指横亘的西山;碧岫是说碧绿的远山,也是指西山。此联是说站在桥上白日观山尽,夜晚赏月波。

桥北面楹联“路入阆风云霞空际涌,地临蓬岛宫阙水边明”。阆风(念浪风)者阆风巅也,昆仑山上,仙境。《楚辞》有“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蓬岛者蓬莱岛也,亦仙境,此处指南湖岛。先秦时期神话中有三座神山:昆仑、方丈和蓬莱,后来这三山被道教称作三岛,又创作出十仙洲,共称“十洲三岛”。此联是说站在桥上看见的都恍如仙境。此桥楹联和玉带桥楹联有关联,因为这两座桥一样。

老乾也为绣漪桥题有小诗一首:长桥湖口锁烟霞,荡桨过桥景倍嘉。白水平拖如匹练,红莲绣出几枝花。

西堤南端向东是绣漪桥,过了桥是东堤。西堤南端向西还有一些景观,下集接着说。


(据老帖《桂花开时去泛舟,乘风西堤赏六桥》修订)

(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三星   昆明湖   苏堤   宣城   颐和园   东坡   乾隆   重檐   桥洞   西湖   皇家   园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