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原茶,快来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牛丫山生态茶吧

贵州省麻江县坝芒乡牛丫山生态绿茶生产基地成立于2012年6月20日;主要生产牛丫山生态绿茶。于2019年1月8日成立麻江县水源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延深绿茶、红茶精加工生产,新增花茶产品;基地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坝芒乡大开田村,现茶树有面积600亩,投产面积400亩,野生茶遍及面积2000多亩,菊花面积500多亩;基地地处海拔1400多米,最高海拔龙头岩1862米,是全县海拔最高地带;周围与贵定县、都匀市相邻,与斗篷山旅游区相壤;属乌江、清水江、重安江三江水发源地;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年平均气温14.7℃,最高气温不超过28℃,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麻江小西藏”之称。

牛丫山

公司由大学生返乡创业背景下成立,正式员工6人,临聘工60人。自创业以来给麻江县坝芒乡、谷硐镇村民新增不少经济收入,让原有劳动力大量流失、村庄空心化,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社会现象得到很大改观。创业之初,公司立足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及增加农民收入;为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尽力所能及之力。

历 史 简 介

麻江贡茶产于麻江西部牛丫山山脉一带,又名牛丫山茶。

牛丫山茶基地

贵州历史名茶、贡茶示意图上标注麻江茶、都匀毛尖茶、贵定云雾茶。麻江县在明代、清代均叫麻哈州,隶属都匀府;1913年改为麻哈县,1930年改为麻江县,属都匀专区管辖,1956年由都匀专区划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贵州高原茶分布示意图

《茶经全集》、《华阳国志》、《莫友芝日记》、《大观茶论》中均描述过麻江茶。麻江贡茶主产核心区位于牛丫山山脉一带,即三江(乌江、重安江、清水江)水发源地之一;群山环绕、沟壑纵横,云雾缭绕、四季分明,热量适中,雨量充沛,属典型的高海拔、低纯度、寡日照天然茶产区,大自然优越自身条件酿造了牛丫山茶的传承价值。

高山和水源

山的奇特,水的灵气,造就了树的神奇;优越的自然条件,蕴育了牛丫山茶叶的芳芬。

光照和茶叶

1958年麻江县成立茶叶中学,遗址位于麻江县坝芒乡大开田村大坪组牛丫山马溜光

1958年牛丫山茶叶中学遗址

历 史 追 溯

北宋时期,贬官都匀的大文豪黄庭坚对黔南茶独有钟情,在<阮郎归>中写道: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月团犀胯斗圆方,研膏入焙香。青箬裹,绛纱囊,品高闻外江。酒阑传婉舞红裳,都濡春味长。

北宋时期茶文化

光绪年间,贵州巡抚献黔茶两匣给朝廷“一匣献给皇上,一匣献给老佛爷"

清末状元夏同龢的姑曾祖父(高祖夏鸿时女婿),晚清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宋诗派重要成员的贵州独山人莫友芝,一生喜饮麻江茶,多次到麻江高枧过春节,常常与岳父夏鸿时把茗彻夜长谈。

清末状元夏同龢

清光绪戊戌年(1898年),都匀府麻哈州举子夏同龢在会试前,曾带着都匀熙春茶去拜见翁同龢。

翁同龢

麻江县在明代、清代均叫麻哈州,隶属都匀府;1913年改为麻哈县,1930年改为麻江县,属都匀专区管辖,1956年由都匀专区划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八十年代麻江

1958年麻江县成立茶叶中学,遗址位于麻江县坝芒乡大开田村大坪组牛丫山马溜光。

经翻阅大量历史资料,贵州历史名茶、贡茶示意图上标注麻江茶、都匀毛尖茶、贵定云雾茶。《茶经全集》、《华阳国志》、《莫友芝日记》、《大观茶论》中均描述过麻江茶。其中民国《都匀县志稿》上记载:"茶,四乡多产之,产小菁者尤佳(即今都匀市斗篷山、黄河、牛丫山、老蛇冲自然保护区一带),以有密林防护之。麻江贡茶历史悠久,至今有上千历史文化。

传 承 谱 系

据有关历史记载,麻江贡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早在北宋时,大文豪黄庭坚在《阮郎归》中这样写道:“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月团犀胯斗圆方,研膏入焙香;青箬裹,绛纱囊,品高闻外江;酒阑传婉舞红裳,都濡春味长”

晚清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宋诗派重要成员莫友芝日记记载:“二月采茶茶花开,借问情侬几时来;三月采茶茶叶青,茶树脚下等莺莺......”;而麻江贡茶制作技艺产生的具体年代和历史已无法考证,从北宋时期大文豪黄庭坚诗歌记载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都匀毛尖、贵定云雾制作技艺考察来看,麻江贡茶制作技艺至少在一千年以上,具有悠久的历史。因年代久远,麻江贡茶制作技艺传承记录遗失,而制作技艺流传至麻江县坝芒乡大开田村牛丫山大坪组已有上百历史,传承谱系如下:

第一代、唐玉清,男,布依族,已故。

第二代、唐大光,男,布依族,已故;师从唐玉清

第三代、唐德清,男,布依族,已故,师从唐大光

第四代、周道珍,女,汉 族,已故,师从唐德清

第五代、唐忠安,男,汉 族,68岁,师从母周道珍

第六代、唐汉涛、唐汉波,男,布依族,30岁,师从伯唐忠安

存 续 状 况

1958年麻江县成立茶叶中学,遗址位于麻江县坝芒乡大开田村大坪组牛丫山马溜光。校长姜克敬,负责指导茶叶种植,彭海清老师教茶叶制作,其他还有吴炳洲、韦启扬、杨端荣、文朝军等老师;当时学生有100多人分两个班

1959年农业中学合并到牛丫山茶叶中学,学生达300多人。

1960年初,茶叶中学因为分流合并而停办,合并到丹寨县的金钟农场。

经过半个世纪后牛丫山茶中的历史,却引起了唐忠安的思索;唐忠安1954年生,现年66岁,小学文化。经过多年思考,唐忠安咏出了一首诗句,曰:

开田坐在云中间,毛风细雨几千年;

从来种粮吃不饱,改旧换新种茶叶;

政府部门来支助,茶种苗肥不要钱;

谁能抓住这机遇,粮食补助有八年;

长种茶叶短种菜,脱贫致富奔向前。

一心发展牛丫山茶叶的唐忠安

麻江茶文化成了麻江一代人挥之不去的历史记忆;2009年唐忠安成立麻江县坝芒高山生态绿茶农民专业合作社,重新拾起麻江贡茶制茶技艺

左:唐汉播,右:唐汉涛

2010年唐汉涛、唐汉波跟随唐忠安开始种茶;通过努力,把牛丫山原生态茶叶推广出去,将祖辈传下来的牛丫山制作技艺传承,得到业内手工艺者的称赞,茶叶不仅还远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同时得到海外人士的深受青睐。

牛丫山收茶

目前通过种茶、采茶等解决部分贫困户就业,改善贫困户生活条件,助力脱贫攻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贵州   黄庭坚   布依族   都匀   麻江县   麻江   山茶   技艺   高原   茶叶   茶吧   生态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