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正渐渐消失的一处自然人文风光


打开东莞地图,你会发现在东莞西北部有一个河网密布的区域。这个区域东北至石碣镇,东至万江,北至中堂镇,西至麻涌镇,南至洪梅镇,面积达381.1平方公里。四周为东江北干流,东江南支流以及珠江所环绕,形似一座从陆地上被分割出来的“岛屿”,“岛屿”内河网密布,河流之间又形成了若干不规则的“小岛”,显得支离破碎。这就是东莞的水乡,典型的珠江三角洲地理地貌。


河网密布的东莞水乡


田园风光的岭南风情水乡

珠江三角洲由发源于云南曲靖的西江,以及发源于江西信丰的北江和发源于江西寻乌的东江冲积而成。滔滔江水自海拔1100米——2400米的源头流入近海口的平缓地带,流速降低,泥沙沉积,经年累月形成河口(珠江)三角洲,是为典型的河口型冲积平原。因冲积平原土质相对疏松,且地势低缓,加之以历史上江河泛滥改道,故极易在冲积平原内部形成若干交错纵横的河道,这就是东莞西北部水乡的历史地理成因。


珠江水系图,图源网络


东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尤其适宜农作物生长。历史上的东莞水乡,瓜果满园,稻花飘香。水乡人们驾舟捕鱼,岸边妇人浆洗衣服,村落依河而建,鸡犬相闻,炊烟袅袅,更远处是不见边际的农田,庄稼果木随风摇曳,好一派岭南田园风光。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遍布水乡的桑基鱼塘、果基鱼塘。何谓桑基鱼塘、果基鱼塘?是指在鱼塘附近周边种植桑树或果树,桑叶喂蚕,蚕沙喂养鱼塘中的鱼,以鱼的排泄物和塘泥给桑树或果树作为肥料,达成一种生态循环平衡。这是一种颇具地方特色和创造精神的水乡农业生态模式。给东莞水乡的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丰富了水乡农业时代的展现形式。这是农业时代的东莞水乡,质朴恬淡而惬意。相信东莞本地40岁以上的人儿时就生活在这样的场景里,然而这样的家乡场景也只能是停留在了儿时的记忆里。


东莞水乡河道,图源网络

东莞最为优质的旅游资源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风起于广东,大发展的浪潮席卷广东大地。1988年东莞正式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管辖。身处珠三角核心区,南依特区深圳,侧靠千年商都广州,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了东莞发展的极大优势。不过四十年光景,曾经的渔米之乡,已然变身为世界工厂。东莞塞车,世界缺货,成了东莞这座“世界工厂”最为生动的写照。改革发展带给了东莞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大发展的红利让东莞人过上了从未有过的富足生活。曾经的田园水乡,已变成工厂楼房,而那曾经驾舟捕鱼的河道,却已是污水横流。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的变迁中,东莞的生态环境遭受了巨大的损害。许多当地人儿时记忆中的水乡风光,在这座已经深度工业化城镇化的城市里,已经永远消失了。

高度工业化城镇化的东莞,图源网络

很多东西都是失去了才明白其珍贵,在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的时候,才猛然发现,曾经和谐的田园风光原来那么美好,在我们已习惯甚至麻木于满世界钢筋水泥的城市生活和网红景点时,才突然发现,原来记忆中的乡村风光永远是最触人心弦的地方,对于一个地方而言,也是最为难得和优质的旅游资源。农业时代慢时光的水乡就是东莞最为难得和优质的旅游资源。


水乡的未来

社会不可能倒退,东莞也不可能也没必要单单为了旅游而去工业化城镇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作为的可能和空间。事实上东莞当地在2018——2019年之际提出的“水乡新城”规划,就可视为是对城市发展的一次反思和探索。结合水乡片区的现状和地理位置,水乡片区首先应该改造甚至迁移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比如电镀,造纸,印染等等。这些企业在东莞前几十年的粗放型经济发展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对东莞当地的环境损害也是最为严重的。水乡片区的生态相对而言更为脆弱,污染所形成的影响破坏面更大也更为直观。所以为了水乡生态的恢复,高污染的行业必须迁移。

需要特别指出一点的是,关于产业转移(企业迁移),我们不能再走一条老路,即一个地方发展了,环境也相应损害了,现在需要淘汰低端产业,就把这些低端产业简单复制转移到另一地(污染另一地)。产业转移也应该是高质量的转移,对于存在污染的行业,应首先力主于节能减排降污的技术和设备的提升和改造,对于企业在降污减排上面的成本,可以适当在税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同时在规划产业转移时,应综合考量,尤其要结合当地地理地貌,经济人文气候等因素,尽量选择环境承载力相对大的地方,尤其要避免生态脆弱的地方,要经济账和环境账一起来算。


东莞轨道交通,图源网络

其次从地理位置看,水乡片区直接连接广州——深圳——香港,是广深港陆路沟通的节点和桥梁,应着力发展城际快速交通,尤其是连接广深港的轨道交通。相对于广深而言,东莞的轨道交通是落后了很多的,当前东莞仅一条轨道线路(2号线),连接虎门火车站和东莞火车站。如果说把广莞深港作为一个西北——东南走向的粤港澳湾区走廊的话,东莞城市轨道建设的滞后,就是这条走廊当下的短板。

城际快速干道交通主要沟通的是城市间物流,而真正能体现都市区特征和功能的,必须是具备通勤功能的轨道交通。水乡片区应逐步去除简单粗放型的制造行业,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可以考虑在水乡片区规划建设莞深大学城。除了广州,深圳和东莞的高等教育发展都是较为落后的,而深圳本身城市拓展用地又严重不足,所以考虑在东莞水乡共建莞深大学城,是具备一定现实意义的。而莞深大学城建设本身也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合作资源互补的有力体现,避免同质化竞争。


美丽的鱼米之乡,图源网络


第三,水乡片区可以农场式公园的形式再现岭南水乡风光。在水乡片区,择多处适宜地建设农场式水乡农业公园。在公园范围内,尽量恢复农业时代原汁原味的水乡农业,让稻花飘香,瓜果满园,鸡犬相闻,炊烟袅袅的情景再现水乡。农场式公园本身可具备一定的农业生产功能,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部分恢复了水乡风光,提供予人们的不仅是一处优质的旅游资源,也是一处当地历史人文情感的寄托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东莞   东江   河网   冲积平原   珠江   鱼塘   旅游资源   水乡   深圳   人文   风光   自然   农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