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邓小平被问留学生派出去不回来怎么办?邓小平的回复让人佩服

1979年1月1日,华盛顿的中国驻美大使馆正式挂牌,在大使馆面前有这么一批中国人人在现场看到了挂牌的历史性一刻,见证了中美之间的正式建交。

这批中国人是当时在美国的留学生,也是作为我国首批派往美国学习的留学生。

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前往美国留学一事可不是那么容易,这背后多亏了小平同志的助力,才有了这第一批52名中国赴美留学生的存在。

但起初在提出留学一事时,国内国务院处就有不少反对意见,许多人担心这些派出去的留学生在学成后不回国,造成人财两失的情况。

当小平同志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只讲了一句话,并在随后全力促成了国内留学的浪潮。

小平同志讲了什么样的话?能够让那些害怕留学不回国的人不再提这事,当时的留学情况又究竟是怎么样的?

小平同志访美,中国留学生迎接

1979年1月28日,小平同志乘专机抵达了华盛顿安德鲁斯空军基地,美国总统与小平同志在白宫草坪上的见面则是在第二天上午。

受到小平同志的推动,在第一批得到留学机会的52个赴美留学生分成了两队去迎接小平同志,一对前往小平同志落地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另一队则去白宫参加欢迎典礼。

去往白宫欢迎典礼的留学生柳百成回忆说:“小平同志和他的妻子一同走过红毯,来到了讲台上面,现场乐队奏出两国音乐,礼炮齐鸣,现场的欢迎仪式十分笼罩。

结束完欢迎仪式后小平同志夫妇前往白宫与美国方面进行会谈,当柳百成再次见到小平同志的时候已经到了晚上。

肯尼迪中心在当晚举办了文艺晚会,小平同志受邀前往观看,同时还有柳百成等5位留学生一起前往。

柳百成回忆当晚晚会:“晚会的舞台上除了表演美国风气的乡村音乐外还有一队球员表演球技,后来听说是为了欢迎小平同志,特意从加利福尼亚请来的一队职业篮球手。

小平同志在后来还前往了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驻美大使馆参加招待会,在招待会上,52名留学生很多都前去帮忙,因为缺少人手的缘故,这些精英留学生就自发洗盘子、打扫卫生。

在结束完招待会后,柳百成等留学生又得到了和小平同志合影的机会,“当时我们合影的人太多,就分批去和小平同志合影,合过影出来的都很高兴,笑的很开心。”柳百成回忆当时的情景。

在那个时代能出国留学显然不容易,尤其是在中美刚建交的时候,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小平同志的助力,正因此也不难理解这些留学生在迎接小平同志的时候这么激动和开心。

在开心之余,小平同志的妻子卓琳也把这些留学人员都聚集在了一起,告诉他们:“国家派你们来不容易,你们学成后要回国啊,你们要是不回去的话,小平同志要着急的。

看得出来这段留学生涯的开启非常不易,小平同志在这件事情上层做过不少努力,这才成功送出了这52名学生出国留学,这背后承担的压力并不小。

科教水平需提升,小平同志提意见

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教育事业上的问题还很大,与国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教育部就此问题曾向小平同志进行过汇报。

小平同志作为曾经留学归来的人,深知国内外的差距,见到如今国内的现状后更是决定要派人走出去进行学习。

当时小平同志在欧洲留学时是以勤工俭学的方式进行学习,在那段日子中,打工挣钱的时间占据了小平同志大量的学习时间。

也正因此小平同志甚至在国外留学若要勤工俭学必然会耽搁不少学习的进度,因此在提出要出国留学时更是要表示由国家来为这些出国留学的人提供资金。

面对国内的科教水平,小平同志曾对外说:“现在我们的格格太小,要千方百计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宽。派人出去的时候也能对比一下我们国内的大学究竟办的怎么样,而且在派人出去的时候不要只派一点,要成千成万的派人出去。

当时国家的教育部部长蒋南翔听到小平同志的话后十分激动,面对这样提升国家教育的机会,怎能不让这让教育部部长心动。

于是蒋南翔立刻组织了一队人,对出国留学的问题上做出了更详细的研究分析,将这份分析命名为《关于加大派选留学生数量的报告》,并将这份文件上交到了国务院处。

国务院里的人接到这份报告,在研究过后认为这份计划具有可行性,但也有人提出,如此巨额的资金投入,若派出去留学的人不回来了,那钱不就白浪费了。

有人将这个问题讲给了小平同志听,小平同志在听完之后说:“你先把人给派出去,不要怕跑,跑10%、20%,不还是有80%呢。

听到小平同志的回答,国务院的人也无不惊叹于小平同志的魄力,对小平同志的佩服也是做到了心服口服。

有了小平同志的赞成,在国务院里很快也就通过了这条法案,并在1978年8月的时候告知给了教育部。

教育部部长蒋南翔得到批准的消息后整个人兴奋了好久,立马召集人员开会,对选拔出国留学的人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考虑到当时国家的发展问题,教育部在选人时就对理科、工科的选择比例进行了扩大,同时选拔的时间紧迫,就将留学生的选拔范围确定在了天津、上海、北京等地的重点院校和科学院里面。

在这里面的人根据政治、外语、身体、业务四方面进行最后一步考察,通过重重筛选最终选定出了50个人。

教育部将这50名人员上交到了外事局,由外事局方面跟美国进行对接,恰巧当时北大的两个学生,姜伯驹和张恭庆得到了美国的奖学金,正要赴美进修,也因此将这两人列入了赴美人员中。

由此52名赴美人员就算是确定下来了。

首批留学生敲定,柳百成回忆选拔过程

45岁的柳百成原本就没想过自己会被选上,柳百成回忆说:“我父亲曾是个资本家,也因此我之前申请过两次去苏联的留学都被刷下来了,没想到这次会选上我。

原因是这次的出国留学更看中个人能力,尤其是在英语上的个人能力。

70年代国内懂英语的人很少,不像现在的年轻人一样或多或少会接触过,在那个时候能讲英语的就已经算是稀缺人员了。

但因为是要赴美学习,所以在英文的要求上就显得格外重要,柳百成也正是因为自己曾学过英语的原因而被选上了。

在选拔时设置的笔试和统考上,也大多是和英文相关的问题,柳百成当时在清华进行考试,参加考试的有一两百人,最后只有柳百成和其他8名清华教室通过了这场考试,被选为了赴美留学的访问学者。

回忆起在赴美前的那段时间,柳百成总会对那段培训的时候记忆深刻,柳百成当时在被选上后就被带去了北京语言学院进行了10多天的培训。

培训的不是什么知识,而是出国留学时需要注意的事情,往大地谈有一些国际国外形势、国外的纪律,还有一些留学的相关规定。

往小了说甚至教给了这些精英人才一些生活常识,比如在美国的时候,不能用报纸来擦屁股,那会堵塞马桶。

这对于这些从未去过美国的人来说,自然是不知道的,也因此这些留学生在去美国之前买了不少的手纸带去美国。

成功赴美,在美进行学习

被选中的这52名留学生,在出国前得到了国家发的700块钱置装费,为的是在国外更好地展示中国的精神面貌。

事实证明这项举措十分成功,受到这52名留学生的影响,在美国对“中国热”的浪潮达到了新一波的巅峰。

这些留学生拿着700块钱都去买了一套“银枪呢”的大衣,还购置了一样的皮鞋和包,这整齐的一套穿在身上,看着这52个人简直是一模一样。

后来在美国机场和白宫面前迎接小平同志的时候,这些留学生也穿的是这套衣服。

1978年12月26日,整整齐齐的52名留学生准备离开祖国,前往美国进行学习,在抵达美国之前留学生们先来到了巴黎进行转机。

在巴黎机场的时候,中国驻法大使告诉柳百成:“我们刚刚得到消息,到了纽约机场之后会有记者要采访你们,你们接受采访吗?

柳百成和同行的人商量了一下,最终决定接受采访,并在飞机上起草了一份采访内容:“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美国人民也是伟大的人民,我们这次来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而来,也是为了我们之间的友谊而来。

这份内容在落地纽约后对着几十名记者进行了宣读,随后就前往了中国驻美联络处。

柳百成等留学生到了美国后为了熟悉美国的生活,工作人员特地安排了两所大学给他们3个月的学习和适应的时间,柳百成被分到了乔治敦大学。

当时这些第一批赴美留学生的花销都是由国家来进行报销,但当时国家的外汇十分紧张,所以在每月的生活费上给的也并不是很多,因此这些留学生的生活过的也十分紧凑。

如果在平常的时候不节约一点,到了月底可能会出现无钱吃饭的尴尬场景,为此这些留学生经常会吃一点最便宜的鸡块。

在美国的饮食上鸡块算是最便宜的了,美国的记者发现他们经常购买鸡块的时候,还问过柳百成为什么这么喜欢吃鸡肉,柳百成对此也只能哭笑不得。

虽然生活过得并不富裕,但是这些人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柳百成当时在美国学习时在美国的斯康星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进行学习,在学习时令柳百成惊讶的是,在自己房东家里,三年级的小学生都有了自己的电脑。

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完全不敢想象的,但柳百成也认定了之后在国内也会是计算机的天下。

认定未来是计算机天下的柳百成就下定决心钻研这方面的技术,除了学习自己从未了解过的计算机语言外,在威斯康星大学学习时柳百成也见到了不少国内没有的先进仪器。

面对于这些国内都没有的东西,柳百成开始了如饥似渴般的学习过程,在美国的那段时间,柳百成为了让自己的时间不得到浪费,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在假期的时候也是去往其他学校进行参观学习。

同时为了在回国后也能有发展学习的机会,柳百成在这段时间内还找到并认识了不少领域的专家,还和他们建立了亲密的关系,这让柳百成在回国后已经能接触到最新科技,给国内的发展带来了不少帮助。

赴美留学生学成归国,建设国家

在送人出国进行学习的时候,许多人都曾担心这些人不回来了怎么办,小平同志的妻子也曾劝说他们在学成后一定要回到国家里来。

面对国家和人民的期盼,第一批出国留学的52人除去一人延期归国之外,其余人均在两年的学习国后回到了国家中来。

这些留学人员在见识过美国的繁华后依旧不忘国家的情,毅然选择回国用自己学习的知识报效国家。

柳百成在回国后用自己在国外学习的电脑知识,成功开创了计算机模拟仿真研究这门崭新的技术领域,使用最新的技术发展带动了传统行业的进程。

其他的留学人员也都在自己的领域中做出了不小贡献,可以说小平同志做出的这项留学举措,对国家发展有着不小的帮助。

面对有可能血本无归的情况,小平同志依旧选择了相信,对这些知识分子报以最大的信任,而留学的人也没有辜负小平同志的苦心,在学成后毅然选择回国建设国家。

小平同志的思想高度和留学生们的爱国之情,都值得我们敬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留学生   教育部   英语   美国   白宫   中国   佩服   同志   时间   国家   国内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