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奇耻大辱,八十万明军,向一万清军投降,明朝终究是亡了天下

明朝的国威被李自成践踏后失去了,崇祯选择自挂东南枝捍卫作为帝皇的最后一点尊严。明朝算是正式亡国了。

但明朝人对亡国与亡天下区分得十分清楚,明朝的天下是在崇祯自杀之后,被左良玉与左梦庚亲手葬送,从此明朝覆灭,城池陷落,子民被屠,国号更迭替换,最后的尊严尽失。

千军万马的明朝士兵,在护国的最后一刻向清朝军队缴械投降,这才是明朝真正亡了天下的原因所在。

末代明朝的惨状

在文官集团问题严重纠结朝廷,宦官权贵纷争不止,内忧外患的末代明朝本就不堪一击。

李自成攻破京城的国门之后,明朝的文官武将立马把帝皇自尽的悲壮抛之脑后,齐齐整整地跪于国门口迎接李自成。并且表示愿意投金弃明,心甘情愿被降服。

这种卑躬屈膝的状态,并非一蹴而就的。外争内斗已经将明朝消耗得筋疲力尽了,外敌自然不攻自破,剩下的官员们瞬间调转枪头,也是将明朝最后的尊严扫地出门了。

听闻崇祯自杀之后,江南省份的民众军队自发拥立了福王朱由菘作为新一任明朝帝皇,试图力挽狂澜。此时的朝廷称为南明弘光。

朝廷任命了左良玉为侯,希望他可以为苟延残喘的明朝现状背水一战。但是左良玉在此之前对明朝的信任已经到了极限,还没正式带领大军征战,便吐血身亡倒在了军营中。

如果没有左良玉的突然逝世,左梦庚便不会孤注一掷地带领八十万明军向清军进发。是不是也就不会有后来这样耻辱的一战,称之为战,还不如说连战都没有正式开始。明朝的天下,尊严,希望,就已经在左梦庚的投降下,正式亡了。

左良玉与明朝纠葛

左良玉自明朝起讨伐农民军有功,多次率大军驱赶起义军,令明朝有长达十年的时间不被盗贼骚扰。

“长身赪面,骁勇,善左右射。目不知书,多智谋,抚士卒得其欢心。”这是明朝史料中描述得最贴切的左良玉。

崇祯在此时是非常器重他的,将兵权的权限越放越宽,拥兵自重的左良玉反而没有像一开始一般勇往直前,开始骄横自满。

1635年农民军进攻安徽的时候,损坏了皇陵,是左良玉怠慢出军的后果。但是崇祯并没有怪罪左良玉,而是宽容地让他在下一次作战中戴罪立功便可以抵消疏忽。

在此后的几次与敌军交手中,左良玉有时候可以一举拿下,有时候却出军非常傲慢拖延,致使明朝有多处地方失守或者被攻陷。

但此时的他已经被民间称为“土皇帝”,形容他根本不听朝廷差遣,只凭自己的心意作出决策,而战局经常随着他的心情而风波不平。

崇祯对他的包容让他不以为然,说他骄傲自满,轻敌失职,不如说或许是明朝当时宦官权势纠葛不清,对左良玉也起到了不少制约作用,所以他想以此来表示不满。

1641年到1643年,明军节节败退。被李自成已经攻陷至城墙脚下,左良玉此时也没有出战援助的意思,因为他不愿意听候朝廷那些昏庸大臣将一生高傲的自己进行派遣。

意气用事的他,没有派兵援助崇祯,很快便收到了一向包容自己的崇祯帝皇自尽的消息。

虽然他对明朝统治义愤填膺,但国家灭亡仍然对他打击非常巨大,既痛恨又惋惜。

此时江南拥护起来的南明政权,燃起了他对抗敌军的熊熊欲望。

本想靠着自己手上的军队重新帮南明收复明朝江山,但是明朝依旧摆脱不了集团与集团间的利益斗争,党派斗争的局面依然强烈。

左良玉一生英勇,感恩崇祯的信任,虽坐拥雄厚兵力,却被内争外斗纠缠。在这样的状况下靠左良玉一个人力挽狂澜,明显已经于事无补了。

已老且病的他在军营中看着战斗的火光,说:"我对不起袁公啊!”当场郁结吐血,在沙场上病逝。

明朝终究亡了天下

左良玉去世后,其子左梦庚自然被拥护成将领。但是父亲的军队在作战中已然成了残军败寇,基本都是作战中招揽来的百姓,和父亲以前的精兵锐将根本无法相比。

虽然临危受命,但左梦庚还是有继承父亲的好战优点,一开始对抗敌军算是比较顺利。

在最后关头败在了黄得功的两次交手中,军队虽然人数繁多,但是却根本不具备对抗实力强劲对手的能力。

左梦庚此时已经彻底失去主意,他没有父亲奋勇直前的勇气,也没有对明朝政权的忠心耿耿,此刻的他或许只想保全性命,保全士兵。

所以在以多敌少的战况中,他率八十万军向不到两万的清军缴械投降。

清军根本没有动用真正实力,便撬开了南明最后的关口,归德,象山,扬州、泗州、徐州全部被清军不费吹灰之力一举攻占。

扬州城被攻陷时最为惨烈,烧户籍屠民众,这便是“扬州十日屠城”。

左梦庚投降的这一决定,使得明朝亡了自己的天下,在历史的篇幅上被抹了姓名。

明朝的过错并不在于胜败,而是朝中的各怀鬼胎。

即便在崇祯去世后,拥立起来的南明朝廷也摆脱不了官员们自顾自身利益,轻视朝廷国运的延续与统治。

窝囊罪臣左梦庚在投降后,被清军编入正式军兵里,率军征伐反清势力,俨然活生生的一个卖国奸贼。使得明朝覆灭的耻辱永久地被钉在了史册上。

崇祯待臣民宽厚包容,终究敌不过与朝臣们的貌合神离。他指望臣民保护明朝天下,臣民盯着形势变幻随时跑路。

靠崇祯一个人的力量无法保全明朝,朝臣们的明争暗斗,矛盾纠结。再加上左氏父子的错误领军,加速地结束了南明的苟延残喘。

辉煌了百年的明朝,在戏剧的历程里不仅战败亡了国,还在所有臣民倒戈投降中亡了天下,纵观这最后的结局,只不过是一条命中注定的不归路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明朝   帝皇   崇祯   奇耻大辱   扬州   臣民   天下   敌军   朝廷   军队   正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