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云养娃”风险知多少?

自从娃出生,爸爸妈妈就变身摄影师,怎么拍都不够。很多父母还特别喜欢在网上分享自家萌娃的日常。在一些直播、短视频平台上,很多年仅三四岁的宝宝因为萌萌哒的举动成为“儿童网红”,众多网友纷纷开启网络“吸娃”模式。

然而,随着各路网红儿童宣传模式趋同,不少平台和账号为了“吸睛”、持续保证用户黏性,开始“另辟蹊径”,出现3岁小孩美食吃播、4岁孩子美妆直播等怪像。

“云养娃”可能产生的危害

1.畸形晒娃,或成营销工具

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出名要趁早”。孩子甚至在未开始认识世界,就在家长的“精心”操作下成为坐拥百万粉丝、直播带货实现流量变现的“营销工具”。在这种泛娱乐化成长环境下的孩子,很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

2.过度消费,损害身心健康

某些网红儿童在家长的引导下,在直播镜头下从事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举动,模仿成人口吻流利地讲出网络搞笑段子,甚至传递一些庸俗、低俗、媚俗的负能量。这些行为对身心健康的损害不言而喻。

3.过度曝光,信息泄露难把控

在儿童照片、视频被发上网络平台后,我们就失去了掌控权,我们很难想象这些照片或视频会被他人如何利用。现实中,一些平台或不法分子为追求流量和非法利益,违法违规传播儿童软色情表情包、儿童性暗示短视频等,侵犯了儿童的人格权、肖像权。

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可能是“网络吸娃”的吃瓜群众,也可能是沉迷晒娃的快乐家长。那种想要分享的喜悦值得理解,但是在晒娃之前,一定要多一点理智和警惕。

1.家长要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成长、心理状况、情感需求,要结合子女的性格特点、成长环境,合理、科学规划子女的成长路线,为其树立正确的生活、学习目标;

2.要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及时学习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知识、增长网络素养。网络不是家庭相册,不可低估网络背后人性的复杂;

3.晒娃要克制。为了孩子的安全,在晒娃时最好不要出现定位、姓名、班级信息、家庭住址等私人信息,要时刻注意给关键信息打码,避免隐私泄露。

法条链接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 保护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

(二)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

(三)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四)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五)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

(六)保护与教育相结合。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六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下列监护职责:

(一)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

(二)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

(三)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四)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五)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保障适龄未成年人依法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六)保障未成年人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七)妥善管理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

(八)依法代理未成年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九)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并进行合理管教;

(十)其他应当履行的监护职责。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虐待、遗弃、非法送养未成年人或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二)放任、教唆或者利用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三)放任、唆使未成年人参与邪教、迷信活动或者接受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等侵害;

(四)放任、唆使未成年人吸烟(含电子烟,下同)、饮酒、赌博、流浪乞讨或者欺凌他人;

(五)放任或者迫使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失学、辍学;

(六)放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接触危害或者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节目、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等;

(七)放任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八)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从事国家规定以外的劳动;

(九)允许、迫使未成年人结婚或者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十)违法处分、侵吞未成年人的财产或者利用未成年人牟取不正当利益;

(十一)其他侵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财产权益或者不依法履行未成年人保护义务的行为。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一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提高网络素养,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引导和监督。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通过在智能终端产品上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选择适合未成年人的服务模式和管理功能等方式,避免未成年人接触危害或者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合理安排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时间,有效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让我们行动起来,

自觉成为一名

合格的“数字家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监护人   身心健康   未成年人   财产   家长   父母   风险   儿童   孩子   数字   时代   网络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