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影片在讨好国外影展?在丑化国人?那是你没看懂它

《隐入尘烟》自上映以来备受关注, 还入围了关于它的讨论也很多, 有讨论度对电影来说是好事,本无可厚非。

可最近却突然冒出一种声音说影片的内容是对中国劳动人民的丑化,是为了讨好中产阶级观众的煽情,是为了迎合西方审美恶意丑化国人形象的烂片,是把讲述中国穷和落后当成了收获高分的密码.....。

那么我只能说这些人要么是没有脑子,要么就是人生太浅薄,要么就是为了黑而黑博流量,最不济就是完全没有看懂它。

这是一部很值得细细体味的电影,是近些年难得的通过电影真正讲述和表达导演自我的电影,里面寄托了导演对当今社会的种种惋惜、不满和拷问。

又一次因为没有看到我想要的影评以及有按头给观众讲解的冲动而写下的文字,如有不对请大家轻喷,我们一起探讨哈。

01.疑问一 结局有铁到底有没有死?结尾最后一句话到底是为了过审还是真的?

影片的结尾,有铁喝下了农药,镜头一转就是有铁的侄子将他房子里的东西全部拉走,领了一万五的拆迁费,然后房子在一片机械的轰鸣声中转瞬化为烟尘。

最后几分钟的镜头里有铁没有出现,只从村干部的口中得知老四是和侄子去城里住开始了新生活,再就是影片的片尾最后一句话是:“2011年冬,老四马有铁在政府和热心村民的帮助下,乔迁新居,过上了新生活。”

那么有铁到底死没死?这最后一句是为了过审还是真的?

对结尾,我个人更倾向于马有铁是真的死了。

一是因为喝了农药发作起来是非常快的,即便喝完农药被村民发现并送到医院,抢救回来的概率也不大。

最重要的是马有铁本身在村里就是边缘人物,住得离其他村民最远,和村里的那些人来往也不密切,这样的人突发疾病死在家里都不会被发现,更别提马有铁是自己有计划的寻死了。

所以个人认为结尾可能是这样的:马有铁死了,但是周围村民全部不知情。

在打城里那套八十平房子主意的侄子又一次来找有铁商量房子的事情的时候才发现他已经死了,为了那套房子他们一家谎称已经将马有铁接到城里去住了。

然后侄子将家里物品搬走,推平土房子领了补偿款,住进新房子。

更因为村民只知道村里有个马老四,不知有个马有铁,更没有人和他有密切关系。

所以马有铁就成了那句话里和侄子一起乔迁新居过幸福生活的人了。

这样的话字幕最后一句可能是为了过审的话就成了更大的讽刺。

当一个人连活着还是死了都无一人关注的时候,才是最隐形且被遗忘的存在,是最卑微的边缘人。

但结尾有铁没有死也能解释得通,而且会更贴一层悲凉。

有铁在死之前卸下了驴身上为了生活装上的农具等重担并将它归于大自然。

然而镜头一转,驴又出现在了画面中,站在了有铁侄子的面前,脖子上挂的铃铛依旧叮铃铃的响。

影片开头的第一个视角就是老四的嫂子叫着老四,但观众透过镜头看到的却是方寸之间的那头驴子。

然后画面一转才出现了老四,可见在马老三一家的眼中,老四和驴子是一样的存在和价值。

这些从老三让有铁去城里给侄子结婚搬家具,走得慢还骂他;为老三家当半辈子长工最后却被当做累赘清扫出门;侄子结婚竟然不请亲叔叔赴宴;看到亲叔叔有指标却又来沾惹都能看得出来。

所以驴和老四可以说是互为意向的,最后本有机会奔赴自由的驴又戴上了劳作时的铃铛,也可能意味着老四被救回来了,但这对老四来说却更不是好事。

以后他可能依旧被老三一家老小当做驴一样使唤,还要充当张永福的免费血库。

他还要被迫离开自己心心念念的土地,而唯一一个会往他碗里放馒头而不是丢石块的人已经走了,从此他只是一头驴而不是一个人。

讽刺的是,在外人眼里,他是乔迁新居,是过上了新的幸福生活。

可见,很多时候大多数人眼中的幸福却未必是别人想要的幸福,你觉得为别人好的事情也不一定是真的好。

细节2 有铁死之前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还债,是对现实问题的辛辣拷问

影片中最戳动我的细节就是有铁在妻子死后明明存了死志,但他却还是将地里的庄稼全部都收割完。

然后把当初拉芨芨草盖房子欠下的两袋土豆还了;卖掉粮食换成钱把年初欠的种子、化肥、农药等账结完;

把借邻居的鸡蛋也全部还掉,然后才平静地喝掉农药;攥着贵英编的草驴插上一株雌雄同珠的稻穗躺在炕上平静地等待死亡,以期和贵英的来世。

一个穷困潦倒什么都缺且没被生活善待的庄稼汉却在寻死前依旧惦记着将欠下村民的债全部还完,一丝折扣都没打,一点便宜都没占,为什么?

这是有铁从土地中学到的道理:

土地是干净的,不管你是有权有势的人,还是啥人,你只要种上一袋袋麦子,他就能长出来十几袋二十几袋麦子来。

土地是干净的,在土地里生活了一辈子的有铁也是干净的。

大地用最简单的办法交给人们付出与回报的道理,也是如约而至的诚信的道理,这一切有铁一直遵从。

所以在决定自己归宿的最后一刻他也还清了欠下的债,就连为了让有铁去献血送的两件风衣他最后都用玉米还了。

可反观有福一家的做派,一边雇佣村里的人给自己干活,一边却拖欠工人的土地租金、工资以及村里的水费等等,他家真的没钱吗?

其他不知道,但马家至少还有两家宝马在呢,随便卖出去一辆,不仅拖欠村民今年的钱能还,可能以后几年的钱都不用欠了,可他家不卖,理由是卖掉他和他爸没车开。

最后竟然强行将库存卖不出去的玉米高于市场价卖回给农民抵欠的钱。

你看看这多荒唐,农民自己辛苦在自己地上种的粮食却不属于自己,最后还需要高价买回自己的粮食。

一来一回不仅数量缩水了,再转卖出去的话到手的钱更是一缩再缩,没有一个资本家在意穷人的死活。

现实中很多和有福一家一样,从农村、从土地上走出去的人们早已经忘记了那片养育他们的土地曾教会他们的知恩图报和诚信的道理,变得冷漠自私和唯利是图。

有福靠有铁无偿献血续命是明线,但整个村子何尝不是在给有福一家无偿奉献血汗?

这其实是一种上层对底层的剥削。而且有福一家明明是欠债的,却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施舍状态,这种丑陋的嘴脸才是最讽刺却接近现实的。

同样是燕子归巢,一边是有铁和贵英专门做窝的悲悯,一边是无情摧毁他们家园的冷酷;

一边是勤劳、善良、守信等好男人优点集于一身就因为没钱没车没房所以娶不到媳妇的有铁,一边除了有钱有车有房其他什么都不凸显的男人却儿孙满堂;

一边是有铁的穷且志坚,一边是有福一家的为富不仁.......。

更值得深思的是在村子里,有福一家是尊贵且受欢迎的座上宾,而有铁家是被嘲笑和鄙视的,这大概就是当今社会金钱至上的悲哀。

随着农耕文明的消失,一同消失的还有曾经农民身上的那种质朴、诚信、悲悯、仁善、知恩图报等美好品质。

资产在向上流动聚拢的过程中,从农耕文明向机械化发展的进程中,如果那些优秀的品质一一湮灭,那是时代的悲哀,更是未来的灾难。

03.思考三 呆不了的农村,活不起的城市,农民也就成了干活的驴

在豆瓣看到平坦写的该电影影评标题是:一封写给乡土的血书,一曲唱给农耕的挽歌,个人非常认同这个观点,这也是我最后想和大家探讨的问题。

粮食问题是国家这两年一直关注的问题,去年有专家建议追究农民土地撂荒的责任,被广大群众群嘲,说问题的本质在于粮价过低。

这在影片中也有体现,有铁一年辛苦到头将所有粮食卖掉只能赚3970元,去掉1570元成本结余的2400元根本无法维持一家人生活的。

这映射的是目前粮食价格上不去导致很多人不种地,不种地又造成缺粮的国家目前现实困境。

前几天还有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专家建议农民住在城市里开车回村种地的言论引发热议,这种开车回家种地可以实现吗?

就像影片中一样通过金钱奖励推倒平房释放可耕种土地和在城市买楼房,让农民全部进城居住。

然后将村里的土地集中租赁给有钱人推行机械化农业,雇部分农民种地给工钱,就像马有福一家在村里做的一样,推行小农场主+机械化农业。

这其实和农耕农业是对峙的,这一对峙从有铁和其他人耕种、生活、出行的割裂感中表现得很明显,影片结尾推土机和驴出现在同一画面也是这种对峙的体现。

推土机一霎那将有铁辛辛苦苦盖起来承载无数感情的家推平,这象征着机械农业的势在必得,回不去的农村,农耕文化注定化为尘埃。

影片中那些导演用大量的篇幅还原的记忆中的农村春种秋收的农耕场景,那里有毛驴或者马拉车,有稻苗抽穗,有土豆结果,有玉米从绿变黄......,这一切静谧且美好的图景以后只能出现在记忆里。

出现多次地里烧纸、土葬、土房子等代表导演对农耕文明的喜爱和惋惜。

那么机械农业有弊端吗?当然。

农村的房子推倒了,农民进城了,就像有铁担心的一样,城里的房子甚至连农村的院子一半大都没有。

这里不能种菜,不能养猪、鸭、鸡等家禽,以后吃什么都只能花钱买,再也没有自给自足一说。

那些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除了种地再没有任何生存技能的普通人,为了活下去吃口饭也就只能给类似马有福这样的人家打工。

你看,一圈转下来,农民竟然也变成了和有铁家驴一样的作用,为人家耕种收割,只为生存。

这和影片的收尾镜头呼应,第一个镜头是驴,最后一个镜头也是驴,一切都好像变了,但一切其实都没变,因为有铁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变成驴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尘烟   农耕   影展   侄子   村里   农药   村民   结尾   有福   国人   镜头   土地   影片   国外   农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