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蔡昉:建议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创造红利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徐兵)9月6日,由郑州商品交易所、郑州市人民政府、芝加哥交易所集团联合主办的“2022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正式开幕,本届论坛以“稳中求进促发展法治引领开新局——期货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主题。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以《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展望》为题作了主题分享。他认为,人口峰值的提前到来,意味着人口红利加快消失,必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给经济增长带来新冲击。他建议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创造红利,稳定社会总需求,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新冠疫情目前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需求侧,应按照贴近民生程度和政策抵达直接性,把政策发力点前移。

人口趋势一旦进入到负增长,

未来很难再回正

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的高速经济发展得益于人口红利。从2010年开始,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也就意味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根据世界银行最新的人口预测,2022年中国总人口达到峰值,从2023年人口将开始减少,届时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人口国家。

“当人口不再增长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人口红利的消失非常快了。我们应该把人口转折点看作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起点,部署新的发展战略,贯彻新的发展理念。”蔡昉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了今后的目标,其中一个目标是2025年成为高收入国家,这个目标2022年就可以提前完成。下一个目标是2035年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意味着人均GDP要达到23000美元。

“当我们知道了新的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以后,我们过去预测的这个目标还能不能实现,中国经济究竟依靠什么来保持合理的增长区间,疫情的短期冲击会不会延缓现代化进程,如何走出暂时的困境。”蔡昉认为。

在蔡昉看来,中国人口今年达到峰值,这是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根据联合国2019年的预测,中国总人口大概到2030年前后才达到峰值。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仅有1.3,也就是说一对夫妻只生育1.3个孩子,处于世界较低水平。要保持人口的继续增长,一对夫妻至少要生育2.1个孩子。2021年,中国人口增长率0.34‰,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14.2%,均早于预期和预测。联合国在今年进行了新的预测,就是为了适应这种变化。

人口峰值提前到来,意味着人口红利无可争辩地加快消失,必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给经济增长带来始料未及的新冲击。

总的来看,蔡昉认为,人口趋势是不可逆的,一旦进入到负增长,也不能指望未来再回到正增长。因此,要稳定和扩大消费需求,有赖于改革和政策调整,保持潜在增长率,并通过需求的提高来支撑整个经济增长潜力的发挥。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农民工实际落户创造改革红利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基本要求。今后的13年,也是中国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个关键窗口期。

蔡昉认为,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其实也是一个长期的、相对的过程。中国目前人均GDP已经超过12000美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23000美元并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也就是说,人均GDP从12000美元到23000美元,这个区间是中国今后13年的发展任务,同时,人均GDP处在这个区间的其他国家也就成了参照系。

与上述国家相比,中国存在平均5.5个百分点的城市化率差距和18.2个百分点的农业就业比重差距。“消除这些差距,就要继续提高城市化率,继续促进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降低农业就业比重,这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今后13年的任务。”

“目前的城镇化是常住人口的城镇化,农民工也被纳入到了64.7%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的指标之中,但是绝大部分农民工都没有得到城市的户口。实际上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目前只有46.7%,两个城镇化率指标之间存在18个百分点的差距。”蔡昉表示,如何消除两个城镇化率指标之间的差距,意味着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中心,以农民工的落户为主要的任务。农民工落户,可以扩大劳动力供给,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提高潜在增长率。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市的时候,消费水平可以提高30%,一旦获得城市户口,成为城市居民,消费水平能够再提高30%。这两个30%的叠加就意味着,需求侧也可以从户籍制度的改革中获益,可以提高居民收入、消费力和消费倾向,稳定社会总需求。“总体来看,农民工实际落户创造改革红利,这是统计口径调整做不到的。”蔡昉说。

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社会结构,

人口因素才能转换成超大规模市场

谈及超大市场与共同富裕,蔡昉认为,中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其实主要还是从超大规模的人口来说,但人口未必会直接或自然而然地转化成消费者的市场,可以通过促进共同富裕来创造条件。

“促进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通过再分配手段实质性地缩小收入差距。”蔡昉表示,我国过去的居民人均可支费收入增长速度都是很快的,但总体来说,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还是存在的。

蔡昉认为,无论是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归根结底是要创造一个中等收入群体,形成一个橄榄型的社会结构。只有是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一个社会结构,人口因素才能转换成超大规模市场。目前我们有四亿多中等收入群体,这是我们超大规模市场的主要支撑力量。但是,还应该把眼光放在不断成长为中等收入群体的群体。把老年人、农村低收入群体、农民工等潜在的中等收入群体加起,未来有希望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在四亿人的基础上倍增。

“如果中等收入群体接近十亿人,就会有更庞大的消费者市场,解除需求侧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同时也有更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商机,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就会更有活力。”蔡昉表示。

现实中,中国经济也面临一些短期挑战。蔡昉认为,从2020年开始,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冲击,前期主要是供给侧的冲击,后期更多是需求侧的冲击。疫情产生的需求不足的冲击,与长期的需求因素叠加,妨碍宏观经济的复苏,也妨碍实现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

面对挑战,蔡昉建议,要按照贴近民生程度和政策抵达直接性,把政策发力点前移。既可以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对,也可以从市场主体、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发力。过去主要着眼于市场作为生产者的主体,现在转向作为消费者市场主体家庭。

责编:王时丹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红利   峰值   央行   农民工   户籍   中国   城乡   群体   差距   人口   需求   收入   建议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