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海南的功臣1959年转业,韩先楚想调他到总参,为何被拒绝?

1950年1月的一天深夜,正在雷州半岛某处海岸为解放海南战役进行紧张训练的解放军战士,突然发现远处的岸边闪烁着手电筒灯光。

当时正是深夜,再加上临战前的紧张时期,不可能有渔民出去打渔。警觉的解放军战士认为很可能是敌人派来侦察军情的特务。

一个班的战士悄悄接近闪着灯光的地方,发现几个商人打扮的人正从小帆船上下来。战士们突然杀出去,大吼一声:“不许动,举起手来。”没费多大功夫就把几个偷渡的可疑人员俘虏。

其中一人身上竟然搜出一把手枪,身份非常可疑。但战士们问他们是什么身份,来这里干什么时,他们却闭口不答,只说要见部队首长,有重要军情报告。战士们将信将疑地把他们一级一级往上押。

押到40军118师师部,其中一人才肯说自己是琼崖纵队参谋长符振中,要见更高级别的首长。随后,他被送去见40军军长韩先楚,韩先楚与他交谈后又亲自将其送去广州向华南局书记叶剑英汇报。

在敌军严密封锁海面的情况下,符振中是如何从海南偷渡到雷州半岛的呢?他此行到底带着什么任务,能惊动叶剑英?

叶剑英

薛岳的“伯陵防线”真的牢不可破吗?

1949年底,广西战役结束后,中央命令15兵团司令邓华统一指挥43军、40军实施进攻海南岛作战。

在陆地上解放军所向披靡,尤其是第四野战军自入关以来可谓秋风扫落叶,韩先楚的三纵还赢得“旋风部队”的美称。但是渡海作战对解放军来说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盘踞海南的敌军总指挥正是大名鼎鼎的薛岳,在抗战期间薛岳指挥部队取得万家岭大捷,还与日军进行了三次长沙会战,在国军内部有“战神”之称。

但这位“战神”在面对解放军时就不太灵光了,内战爆发后他担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曾气势汹汹地对解放区发动进攻。不料在宿北、鲁南、莱芜战役接连失败,还被老蒋免去职务,直到淮海战役后才被重新启用当任广东省主席。

尽管是解放军的手下败将,但毕竟是能与日军叫板的人,在军事指挥上确实有不容忽视的才干。他清楚地认识到,琼州海峡对于没有海军、没有空军,也没有渡海作战经验的解放军来说,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薛岳


薛岳便在海峡上做起了文章,他的总体防御思想是这样的:

其一,集中优势兵力加强对海南游击队的“清剿”,以保障后方安全。

其二,利用海空军严密封锁琼州海峡,对雷州半岛口岸进行轰炸,破坏船只,扰乱解放军训练,消耗解放军有生力量。

其三,加强岛上海防工事建设,力争将登陆部队消灭在海中或海滩上。

为此,薛岳将岛上10余万部队编为四路军,分别防御岛上四个区域,主力控置在琼北地区,以便能随时封锁琼州海峡。此外,针对解放军有可能强行登陆的情况,薛岳还在岛上设置了三道防线。

这个防御计划陆海空紧密结合,实在找不到什么破绽,部下为了拍马屁,将其称为“伯陵防线”(薛岳字伯陵)。

解放军没有海军,甚至连雷州半岛岸边的船只和有经验的渔民都被敌人带走了。并且四野的战士大多是北方人,不熟水性。面对薛岳牢固的防线,要发起渡海作战确实有很大的困难。

但“伯陵防线”真的牢不可破吗?优秀的指挥员擅长克服困难。仔细分析,敌人身上同样有着难以克服的缺点:

首先,薛岳虽然名义上指挥着10万大军,但是这些部队有中央军、有薛岳的基本部队、有陈济棠的部队、有余汉谋的部队,还有海南地方部队,杂七杂八,各成派系,指挥起来必定矛盾重重。

其次,这些部队大多是从大陆上败退过去的残兵,有的部队被歼灭了再重建,重建后又被歼灭。新兵大多是拉壮丁过去的,老兵有许多则是被解放军俘虏教育释放后又被拉回去的。总体上看,战斗力不强,士气低落。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海南岛上有咱们自己的部队和根据地。如能里应外合,则能大大增加渡海作战的成功的可能性。

海南岛战役图


琼崖纵队送来重要情报坚定了渡海决心

只不过,当时活跃在海南岛上的琼崖纵队与渡海作战部队尚无直接联系。琼崖纵队成立于1927年,期间断断续续有10年时间与中央失去联系。由于远离革命的中心,大多数时间他们都依靠自身独立地开展革命活动。

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琼崖纵队仍然坚持斗争,他们的对手从国军变成日军,又从日军变回国军,但红旗始终屹立在海南岛上。直到1947年在东江纵队的帮助下,他们才与中央恢复联系。解放战争爆发后,琼崖纵队的战士们也日夜盼望着组织派人来增强他们的力量。

在准备实施海南岛战役后,中央命令琼崖纵队由15兵团指挥,配合渡海作战,并派人与15兵团取得联系。琼崖纵队司令员冯白驹派参谋长符振中亲自渡海联系。

此次任务并不简单:首先是在敌人已经禁海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出海?其次是到达雷州半岛后有可能被自己误会。当时是临战状态,双方都比较紧张,弄不好就会擦枪走火,遭遇危险。

符振中是海南文昌人,1927年就参加革命,曾在广州、广西等地活动。1939年日军入侵海南,他毅然从广西返回海南,参加琼崖纵队。意志坚定,灵活机智,是冯白驹选择他担任联络人的主要原因。

符振中走出五指山后,冯白驹又派人将海南岛的作战地图、敌人设防情况以及琼崖纵队的电台密码交给他。经过长途跋涉,符振中来到海南北部的澄迈县马村,准备从这里渡海。

有一个营的敌军驻守在马村港口,要出海必须拿到通行证。地方干部通过一个女地下党员打通了与敌军营长姨太太的联系,以去临高进货的名义,取得了通行批条。

当天晚上涨潮后,地下党员伪装成船工,装上货物由敌人的哨兵检查。符振中则混在人群中,伪装成在海边摸鱼抓蟹的人,在浅滩上等待。

符振中


等敌人检查完毕,船工大喊一声:“摸鱼抓蟹的,麻烦过来帮帮忙,船搁浅了。”符振中连忙和几个事先安排好的地下党员跑过去推船,并趁敌人不注意,一跃跳上船。

船出海后并没有开往临高,而是驶向雷州半岛。等船靠岸后,便出现了开头那一幕。不过由于涉及重大秘密,符振中宁愿遭受委屈,也未将自己身份告诉前线战士。

1950年1月25日,韩先楚将符振中送去广州当面向叶剑英汇报情况。这一天,叶剑英、邓华、洪学智以及广东军区、15兵团的领导还专门召开会议,听取符振中的汇报。

符振中详细介绍了琼崖纵队的情况,他表示:“目前琼崖纵队有10个团的兵力,在海南任何地区都可以在15天内集结9个团的兵力。战士们游击经验丰富,斗志非常旺盛。”

这说明,琼崖纵队有非常强的接应能力,能对渡海作战提供强大的支援。这也是渡海作战部队首次详细了解琼崖纵队的情况,对制定渡海作战计划提供了重要参考。符振中在汇报了敌军的兵力部署后,对渡海作战提出两条建议:

一是趁敌人防线部署还不严密之际,先偷渡一批兵力。

二是如果偷渡不成,就派一批技术干部并偷运部分军械弹药,以增强琼崖纵队的战斗力。

事实上,在符振中到来之前,15兵团的领导也一直在思考到底采取哪种方式渡海?

15兵团虽然也提出过先偷运小部队,以便接应主力登陆的建议,但正如开头所说,渡海作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大家都没有经验,对于每个决定都慎之又慎。对于这个设想,兵团一时间还下不了决心。

在听取符振中的汇报后,叶剑英又专门与邓华等人进行了研究。这时大家的信心都很强,他们认为:“既然符振中能偷渡过来,我们为什么不能偷渡过去?”

广东军区最终决定:“先搞两个团的兵力偷渡海南岛,然后大部队登陆。”四野、中央军委均同意该方案。

琼崖纵队女战士


韩先楚是解放海南的关键人物

提到海南战役,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重要人物——韩先楚。

最初,中央下达进攻海南岛的命令是要求在“旧历年前”实施。15兵团在进行准备时,发现困难非常大,主要是没有船只,战士们也没有渡海作战经验,需要一定时间准备和训练。

15兵团派洪学智赴北京当面向毛主席汇报,请求推迟渡海时间,最后这一时间被定为“春夏两季内”。如果时间推移到夏季,当地风向将由北风改为东南风,使用木帆船逆风而行,困难重重。所以毛主席又指示“不依靠北风而依靠改装机器的船这个方向去准备”。

能买到登陆艇当然是好事,但四野曾派人去香港采购船只,港英当局倾向国民党,控制了所有的机器和造船厂商。最后四野只买到一些防晕药、罗盘计、救生圈等物品。

改造木船进行也并不顺利,邓华后来回忆:“15兵团到广州收集了百余台机器,但因为太旧或马力太小大多无法使用,修好的12艘登陆艇在送往前方时又损坏了。”

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军改装机帆船总数不到一百只,对于渡海作战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为此15兵团再次召开会议就船只问题进行研究,会上韩先楚果断提出:尽早发起战役,越拖越不利。改装机帆船有困难,应该把着眼点放在木帆船上。

韩先楚这么说,并非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经过详细的调查:

其一,他走访了大量当地老百姓和气象专家,了解到当地在正月和清明节这段时间多为北风,过了清明以后则转为南风,还会有台风期,对渡海极为不利。

其二,日军在进攻海南时,第一次用军舰没攻上去,因为沿海浅滩太多。第二次他们用木船才打上去,这证明木船登陆完全可行。

会议最终将渡海时间定为“5月底准备完毕,6月渡海登陆。”韩先楚对此忧心忡忡,拖延时间不仅会让部队出现松懈,更可能错过顺风期。韩先楚回到部队后决定不传达上级决定,仍然要求3月底前完成准备工作。

此后,该军进行了紧张的筹备,一边加进渡海作战训练,一边加快船只的收集和改造。战士们创造性地在木船上构建工事,将战防炮装上木船,这样解放军建造了一只“土炮舰队”。该军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收集了大小帆船1058只,动员船工1417人,基本解决了渡海所需的船只和船工问题。

韩先楚


40军和43军各自先后以一个加强营、一个加强团规模的兵力分四批渡海,虽然他们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在战士们的英勇拼杀下都有惊无险地与琼崖纵队会师。

四批部队成功渡海更加坚定了韩先楚的信心,进入4月后眼看季风快要转变,韩先楚先后向兵团和四野司令部提出建议,应该立即实施渡海作战。

他的建议被四野和中央军委采纳,总攻时间定在4月16日。当天大小数百条船在海面一字排开,极为壮观。但就在大军即将出发前西南风骤起,西南方向涌来大片黑云——要变天了?

根据气象资料和老渔民的经验,这个时间应当吹东风?东风不来该怎么办?军中无戏言,数万大军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此时,韩先楚只能忧心忡忡地期盼着东风的到来。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三国时期周瑜火攻曹操,等的就是东风,于是有了那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等到了东风,而韩先楚也等来了东风。傍晚18时30分后,海上风向再变,果然刮起了东风。

随着一声令下,千船竞发,如箭一般向对岸射去,此时韩先楚也在渡海的船只上。渡海作战不像陆地作战,即便战败还有机会突围,在上海战败往往意味着全军覆没。韩先楚不是不知道危险,他经历过大小无数次战役,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渡海部队在海上巧妙地击溃了敌人军舰,有惊无险地靠岸,同时岛上接应部队袭击了敌人后方。薛岳的“伯陵防线”一触即溃,韩先楚指挥的40军快速向纵深穿插。

按照预定目标,40军包围临高,根据战前情报,这里有敌人的第一个整师。但交战中韩先楚发现这里只有敌人一个师部和一个团,主力去哪里了?

薛岳并非庸才,在得知解放军大规模登陆将其防线突破了,他将部队主力集结于澄迈,企图堵住澄迈东北的43军,先破一路,再转头对付韩先楚的40军。

韩先楚识破了薛岳的意图,下令对临高围而不攻,率主力向澄迈地图挺进。此时43军吸引了大批敌军,腹背受敌,形势非常危险。韩先楚率部日夜兼程,赶到澄迈东北的美亭地区,与43军合力一举击溃敌军,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4月23日,海南宣告解放。

海口市民庆祝解放


尾声:

战后来复盘:

假设不是符振中冒着生命危险将相关情报送到15兵团,那么兵团的决策就很可能要推后进而耽误渡海时机。

假设不是韩先楚坚持在4月份发起渡海作战,而是推迟到5月甚至6月份,那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军第7舰队公然驶入台海,干涉中国统一,海南解放的时间也很可能大大推迟。

假设登陆海南后,不是韩先楚识别薛岳的意图,主动担当率部支援兄弟部队,那海南战役也仍有失败的风险。

符振中和韩先楚都是解放海南的大功臣。

解放后,符振中先后担任过海南军区副参谋长、韶关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务,1959年6月转业到地方担任广东省林业厅副厅长。当年,韩先楚恰好调任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

韩先楚得知符振中转业后认为浪费了一个军事 人才,派人找到符振中,想调他到总参工作。这本是一个升职的好机会,但符振中却婉言谢绝了韩先楚的好意。他谦虚地说:“我没有什么功劳,而且年事已高,恐怕不能胜任中央的工作。”

符振中将一生付诸革命,在解放后却过得极其低调,除了一篇偷渡送情报的回忆录外,相关历史中很少留下关于他的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海南   雷州   海南岛   总参   东风   纵队   作战   功臣   兵团   解放军   部队   敌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