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初,新生儿需要这些关爱

一个生命来到我们的家庭,他需要得到哪些关爱呢?这不仅有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那就一起来看看吧。

环境的准备

新生儿刚刚离开母体,从一个被羊水完全包裹的状态突然来到了一个暴露的环境,妈妈需要尽可能多地与新生儿保持紧密联系。温度要恒定适宜,环境里的光线要柔和,声音要轻柔,不应该与他在母体里的环境相差太大。

碰触婴儿时尽量小心,他的皮肤非常的敏感,如果可以尽可能不给他穿上衣服。移动婴儿的时候同样要轻柔,避免他受到惊吓。突然的响声或碰触都会使婴儿受到惊吓,这将不利于婴儿的睡眠。

妈妈的陪伴

新生儿虽然已经脱离母体来到了这个世界,但在他的心理上,他和母亲仍然是连为一体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要保证新生儿和妈妈时刻在一起。

在这里本书作者提到了一个观点:成人越富越好,儿童越贫穷越好。其实它的意思是指作为妈妈,我们需要亲自来照顾自己的孩子,即使有经济条件也不要请保姆,这不利于新生儿心理的成长与发育。

新生儿需要和母亲时刻在一起,能够母乳喂养就更好了,不仅是因为母乳最适合新生儿的生长和吸收,更加重要的是婴儿通过吮吸,加强了和母亲之间的联接,让他心里有极度的满足和安全感。

如果新生儿感受不到母亲的爱护,她的发育和成长必然会受局限,一种不满的感觉以及精神上的渴望,会给他的精神造成严重的影响。

这让我想起曾经看过一个报道,二战之后有一个国家,因为战争而人口锐减。因此国家鼓励大家多多生育,并承诺生下的孩子由国家出资统一进行养育。于是,大量的婴儿被送到保育院,由专门的保育员进行喂养。这些孩子虽然大都长大成人,但是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精神上的问题,对社会也造成一定不良影响。

经过专家的研究,最后发现是因为这些孩子,他们在保育院度过了非常特别的童年,尤其是在前三年,他们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保育员也只是在他饿的时候,需要处理卫生的时候抱他们,其他的时间,孩子们更多的时候是被放置在一边。

他们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极少语言交流,以至于这些孩子虽然顺利地长大了,也进入到了社会当中,但是他们在心理上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所以作为我们每一个家庭来讲,我们最好是在这个环节充分地做好准备,让妈妈和孩子能够度过生命的最开始。

观察孩子的需要并满足

在孩子还没有很强的行动力之前,也就是他还不会抬头、不会翻身,他只能躺在那里的时候,他是靠眼睛来吸收环境中的事物,而且是环境是的所有事物。

这和动物是有区别的,动物只是吸收环境当中的一部分,但是对于婴儿来讲,他是全方位的吸收,是无障碍地吸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吸收性的心灵,他把所有的这些信息全部都存储到他的大脑当中,他也与环境融为一体,儿童通过环境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建造心灵深处的自我。

如果我们想帮助儿童,就要明确该为他做什么,给他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作为养育人应该时刻去观察孩子的反应,来确保这个环境是否适合他。

一个内心得到充分满足的孩子,他是一个不爱哭的孩子,情绪是稳定的,如果我们发现孩子经常哭闹,情绪不稳定,我们就需要去观察、去思考,我们给他提供的环境哪里有不妥,他的心理上是否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新生儿   保育院   保育员   母体   婴儿   母亲   时刻   妈妈   生命   环境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