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家的眼光

(一)

1959年,刘少奇主席提岀了“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口号。

三自一包:自由市场、自负盈亏、自留地和包田到户。

四大自由:自由租地、自由贷款、自由雇工、自由交易。

由于历史的原因,20年后,刘主席的这些愿望才开始实行。

再次感恩刘主席!感恩邓公!

这是摘自网上的一段话,或许这是当下普遍的认知。

(二)

新中国的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还未进入社会主义。

当时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人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但生产资料依然是私人占有,分配形式也未实现按劳分配。

工商领域,是资本家把持生产资料,农业领域,经过土改,广大农民占有土地。此时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资本主义社会范畴。

从1949年开始到1956年结束,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期,过渡期有个总路线,即“一化三改”,实现工业化;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集体所有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国家所有制。

还有个提法叫“一体两翼”,由农业化国家转变为工业化国家,这是一体,即发展目标;途径就是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集体所有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国家所有制,这是两翼。“一体两翼”和“一化三改”提法不同,但内容一致。


(三)

研究这个总路线,其实主要在说两个问题。一是发展方向,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即从落后走向先进。一是发展途经,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即私有制转向公有制。

为什么私有制要转向公有制?

一是资本主义有一个无法解决的根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破坏力巨大,对生产力的发展构成障碍。

二是劳动创造价值,而非其他因素。按劳分配不仅体现公平,而且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私有制阻碍了按劳分配的实施,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三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劳动阶层利益。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劳动阶层恰恰是掌握资本最少、掌握生产资料最少的阶层,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最利于调动他们的创造性。


(四)

建国初期,上海的资本家搅乱市场,党动用全国的力量和资源才平息了这场危机。其中不乏有国民党特务的煽动破坏,但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资本家。资本疯狂追求利润,才不管你全局利益还是民众福址,只要有缝就去下蛆。

抗美援朝期间,我志愿军物资耗费巨大,相当一部分军用物资需向资本家购置。

上海大康药店资本家王康年,利欲熏心,用自来水作注射液,用烂棉花充作药棉,卖给志愿军,致使大批志愿军伤病员伤病情恶化,有些人致残,有些致死;

上海大名路联合牛肉庄张新根和陕西北路徐福记牛肉庄徐苗新两人,在为志愿军承做牛肉罐头期间,竟然用水牛肉和马肉冒充好的黄牛肉,私吞人民财产三十亿元。这还不算,为了进一步榨取利润,这两个奸商竟然买来一千斤臭牛肉和坏牛肉制作牛肉罐头。有些臭牛肉表面发绿,为了掩盖,他们就在表面涂一层牛血,当做好牛肉送给志愿军。许多志愿军吃了这些坏牛肉之后,纷纷中毒、患病。

济南盛昌蛋厂经理刘云生、厂长安景远等,在承做志愿军用的蛋粉时,把七千六百多斤变坏了的臭蛋掺进去。

武汉大兴米厂副经理彭锡承,在给一批支援志愿军的大米加工时,暗中用两千斤霉米盗换好米。

北京广达兴记粮栈经理石利如,承做支援志愿军用的腌菜四万多斤,他把两百多斤砂子掺进去。

苏州奸商刘盛兴给志愿军做豆腐干三万斤,每百斤里少放了五斤盐和十斤酱油,又不把豆腐干晒干,以致头一批二千五百斤豆腐干运到常州就发霉腐烂了。这批烂豆腐干退回以后,他又把它掺到以后的货品中交出去。

杭州奸商唐梦伟、汪德孚等,在承做志愿军用的饼干时,用次面粉换取好面粉,并且用低价的石碱代替苏打粉。这样的饼干,吃了之后就要喉焦舌苦。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资本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腐朽性。资本出现垄断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监管稍一放松也会祸国殃民。


(五)

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质疑过社会主义过渡总路线。当时准备用十多年的时间过渡完成,结果是全国人民热情高涨,没几年的功夫就圆满完成任务。1953年制定的“一五计划”,到1957年就超额完成。

“二五计划”就不是很顺利了。因为要实现工业化,钢铁的产量就成了硬指标,又因为“一五计划”超乎寻常的完成,急躁冒进成为普遍的情绪。钢铁产量指标凭空拔高了一大截,为了完成任务,各地无所不用其极,平衡被打破,农业生产,包括其他领域的生产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失。加上三年自然灾害,以及中苏关系交恶,苏联停止支援中国的项目建设,撤走专家,逼迫中国还债等一系列内外因素,中国的发展遇到极大困境。

人们对计划经济的批判,对前三十年津津乐道的否定,基本以上述为素材,为靶子。

当时农业领域的困境,源于无限奉献的地位。要实现工业化,又没有西方武力掠夺、压榨殖民地等原始积累的财富支持,只能向农业不断的伸手。农业、农村和农民勒紧裤腰带支持工业化,农产品、劳动力、各类农业资源随要随给,如同被薅光羊毛的羊。三年自然灾害,损失的首先是农业,赔偿外债用的是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业领域的困境可见一斑。


(六)

尽管如此,集体经营下的农业,依然取得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前修建了8.6万多个水库和600多万个大大小小的池塘,让中国农业第一次基本实现水利化。今天中国水库库容量的90%都是当时建设的,让中国的水浇地从1955年的3.9亿亩,增加到1967年的9亿多亩,到改革开放前,中国23亿亩耕地的大部分都成了水浇地。

改革开放前根治了黄河、淮河、海河千年水患,让河南、鲁西南和鲁西北、安徽、苏北大地的亿万人民从此安居乐业,不再遭受水灾和饥荒。


改革开放前开展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全面改造了中国的农田,6.7亿亩农田成为旱涝保收的高产农田;数亿亩丘陵山地成为有利于机械化耕种的大块平整农田;上亿亩盐碱地变成良田;北大荒地区历时20年的大规模建设开发,解决了1亿多中国人的吃饭粮食问题。覆盖全国的农垦系统,为中国开垦耕地7亿多亩,让中国耕地从1949年的14亿多亩,增加到改革开放前的近23亿亩,保障了今天近14亿中国人的农产品供给。

改革开放前培养了一大批农业技术专家,在湖南历时15年培养了高产的杂交水稻,增产的粮食可以解决数亿人的吃饭问题。可以说,今天中国的高产农作物种子,基本都是当时奠定的基础。

  改革开放前还建设了十三套大型化肥系统,以及在每个行政县都建有小型化肥生产工厂,保证了有足够的化肥供给农村生产粮食。同时还建设了数百个农药厂,减少病虫害对粮食生产的危害。

  再看粮食总产量,1950年13212.5万吨,1975年28451.5万吨,26年增长了1.2倍;1979年33211.5万吨,2004年46946.9万吨。26年间增长0.4倍。

对比一下人均粮食产量,1950年239.4公斤,1975年307.9公斤,26年间人均增长54.9%;1979年340.5公斤,2004年361.2公斤,26年间人均增长6.1%。

以上数据说明,改革开放前的农业生产总体上处于良性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有效,粮食产量快速提升。

(七)

改革开放前的生活确实艰苦,改革开放后的生活确实改善很多,这是人们的普遍印象和评价。“三自一包、四大自由”针对农村政策的调整,确实激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这也得到了公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说的直白些就是以利益为导向,激发人们全力以赴的投入到物质生产当中去,竭尽全力地创造物质,改善生活。

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差距,一方面确实是生产积极性的提升,有效丰富了物质资源;另一方面工业化初具规模,国家不再伸手向农业高积累,发展所需资金转向内债外债的筹借。


改革开放前,除五十年代初向苏联举债,用于抗美援朝和大规模工业项目建设外,基本上再无借债。三年困难时期还请了苏联外债,之后就是既无内债又无外债。

改革开放后,为解决发展资金所需,一方面是大力举债,一方面是大力压缩其他公益支出。如高校、医院、出版传媒、文化团体、国防建设等。同时,轻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用于生活方面的产品生产,也是国家的重点。

不再从牙缝里抠钱去谋发展了,吃得饱一些,好一些,还是可以做到的,人们普遍感受到变化,表示国家谋发展的同时,更重视民生质量的提升。

当各种放开的政策将人力的潜能激发出最大值以后,问题开始逐渐暴露。


耕地的条块分割,对实现农业机械化造成阻碍,离开机械化,农业是没有发展前景和竞争优势的。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体制,延续了几千年农民的生产模式,根本没有竞争力,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相对于各路有组织的资本势力,不可避免地处于弱势地位,甚至被淘汰。


集体经营转为分散经营,由于资源、能力差异,容易导致收入上的两极分化,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贫富对立,社会问题丛生。

以利益诱导出的生产积极性,很快转向了普遍的自私自利。小生产者的地位,和致富光荣的号召,以及公益性民生、文化的缺失,导致了小资产阶级情绪的泛滥。

当下的农业、农村和农民,愈发成为发展中的短板弱项,多年来国家一直予以大力扶持,弱势地位始终无法改变。

目前农村鼓励的土地流转,大户经营,农业合作社,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都是解决存在问题的诸多尝试,其所针对的,就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业经营体制。

(八)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由分散经营转变为集体经营,有着充分的制度优势。至于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就行了,比如乱计划问题,比如积极性问题,办法很多,特别是要重视科学谋划和觉悟提升。

放开对于个人来讲,实质上是所谓的松绑,很多事情都不受限制了,什么事情都可以做了,禁绝多年的黄赌毒又沉渣泛起,何况假冒伪劣和坑蒙拐骗。多出来的物质财富与沉沦下去的精神灵魂,成了鲜明对比。二者本可以双辅双成,比翼齐飞。


毛主席是战略家,是中国近现代众多革命者中唯一被公认的。之所以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是因为战略家的眼光更深邃一些,用王震的话讲,能往后看五十年,应该是至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按劳分配   战略家   外债   志愿军   资本家   生产资料   中国   改革开放   牛肉   眼光   农业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