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新疆时,左宗棠下令:不留生俘、降了也杀!换来30年的安定

东戡闽越,西定回疆,天恩最重武乡侯,实在是鞠躬尽瘁。壮圣主威灵于九万里,声光远烁海东西。——曾国荃

1875年5月,浩浩荡荡的清军从北京出发前往新疆征战。领头的是清朝军机大臣左宗棠,他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身后紧跟着一队士兵,这些士兵抬着一口漆黑的乌木棺材。



走到京城门口,左宗棠回头望了一眼巍峨的紫禁城,此次出征他势必要收回新疆失地,不成功便成仁,抱着必死的决心出征新疆为大清王朝收复失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收复新疆之战中,左宗棠在出征之前下了一条死命令:“不留生俘,降了也杀。”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对西域一带基本都是“招降”,为何左宗棠要下这样一条命令呢?

左宗棠对于收复新疆的态度

故事的一切都要从1875年说起,当时大清王朝岌岌可危,先皇同治皇帝在同年一月份因病去世,新皇光绪皇帝尚且年幼继位之时不过四岁,朝政全部把持在慈禧太后手中。

彼时外有帝国主义八国联军虎视眈眈,内有叛军农民起义太平天国顺势而起,甚至于沿海地区日本倭寇几次三番的侵略台湾,这些都是大清朝的隐患。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偏远新疆屡遭当地豪强抢夺割据,清朝可谓是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内忧外患各地都需要派兵解决。

不过大清王朝国库空虚朝堂腐败,慈禧又奢靡挥霍,财力完全不足以支撑清朝政府应对这些问题。

因此关于巩固哪一个地方朝堂上出现了两种声音,一是以李鸿章为首的一众大臣极力主张以海防为主,从日本手里夺回台湾省诸岛,维护清朝沿海要塞,阻止日本人的进一步侵略沿海地区的狼子野心。

另一派大臣则是主张重塞防,他们认为新疆落入阿古柏手里是为大患,如今阿古柏已经在英国和俄国的支持下建立国中国,日后便会进一步扩张到陕西和甘肃等地,一步步蚕食大清国土。


陕甘清军难以应对必然会被长期牵制,后期更加耗费兵力和财力无法抽身,当年清军就是从山海关入京才得以建立清朝,难保阿古柏不会效仿从新疆入境威胁皇权。

到底是力保海岸防线,还是先解决新疆的边塞问题,两派的大臣一直在朝堂里争执不下。光绪不过幼童自是无法给出建议,慈禧对于这些军事部署不甚了解也不敢妄言,一时间清政府不知如何是好。

此时军机大臣左宗棠站出来,他提出了自己的主见:认为海防不可丢,塞防也同样重要,海防和塞防并重应当一同防卫才是,倘若失守一方便是为清朝留下了无穷的祸端。

更何况台湾面对的是军力强大的日本侵略军,新疆阿古柏背后又有英俄两国支持,这两方都不容小觑,与此进退两难不如不如同时防御派兵出战,力保大清国土完整。


李鸿章山海防又有北洋军师,可率军抵御日本收复台湾,可出征新疆由谁来解决呢?一是没有合适的将领带兵出征,二是大量金钱投入海防和抵抗太平军,没有足够的军费支撑。

为守护大清国土,63岁的左宗棠主动请缨,亲自率清军出塞平叛新疆。不过想要出兵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此行路途遥远且西北人烟荒芜,必须要带着充足的粮草和军备物资,可想而知军费消耗必然是巨大的。

左宗棠预计此战花费高达一千万两,很显然清政府拿不出这么多银子,他三番四次去求见慈禧,最终慈禧下诏国库拨款二百万两的银子,剩下的银子由各省份想办法凑齐。

各省份也是入不敷出只凑得了数百万两,左宗棠没有办法又出面筹借洋款,这才勉强凑齐了所有军费,而给他支持这笔军费的就是清朝曾经的首富胡雪岩。



新疆之战的谋划与准备

千辛万苦凑齐了军费,左宗棠又开始整顿军队,毕竟从北京出发前往新疆行军数万里,若是没有万全的准备,很容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清朝政府从上到下都极其腐败,军队人员冗杂且毫无战力,很多关系户在军队里面吃空饷,还有一些人为了混军饷才参的军。左宗棠下严令整肃军队,去除一些冗杂职位,又将所有拿空饷的人全部踢出军队。

此外他还去弱留强,把能上战场征战的战士留下,那些老弱病残不再任用。不愿意出征新疆的士兵一律发放遣散费,可以自行选择去留,不强求这些士兵跟随大军征战。

前往新疆花费巨大必须集结一批训练有素、作战有利的战士,攻打新疆要速战速决,而且不能有任何的拖沓,军心、战斗力两者缺一不可。


战前左宗棠还仔细分析新疆形势,阿古柏占领整个新疆地区,军事实力大部分聚集在南疆一带,相反北疆军力部署薄弱守军较少,此地易攻难守。

他制定了详细的军事计划,几乎让清军率先攻打北疆收复乌鲁木齐等地,全盘收复北疆以后再进一步攻打南疆,如此便会呈压倒之势,不费吹灰之力结束战斗。

一切准备就绪大军随时可出征,而临行前左宗棠特意命人为自己打造了一口棺材,带棺出征以示此番出战新疆必胜的决心。就这样清朝大军开拔出发,远在新疆得到消息的阿古柏却并不慌张。

据悉阿古柏是乌兹别克人,他原本是中亚浩罕汗国的将军,清朝内乱以后新疆各方势力蠢蠢欲动,想要将此地瓜分自立为王,其中一方势力首领布素鲁克求助浩罕汗国,国王便派出阿古柏支援。



阿古柏率领大军进入新疆后第一时间扫清各方势力,将回疆全部收入囊中,帮助布素鲁克建立哲德沙尔汗国。

布素鲁克没想到此举是引狼入室,哲德沙尔汗国建立后不久,浩罕汗国被俄国扶持的布哈拉汗国灭国。

浩罕汗国剩余势力全部从中亚跑到新疆,他们投奔阿古柏,壮大了其军事实力。在此情况下,阿古柏更加目中无人,想要完全掌控哲德沙尔汗国政权,甚至还放话要一统新疆七大城。

布素鲁克不想继续受阿古柏要挟成为傀儡,他曾密谋发动政变,但他哪里是阿古柏的对手,这场政变在41天后以失败告终,布素鲁克被迫退位。



扶持了几位傀儡皇帝以后,阿古柏认为时机成熟,自己不再需要傀儡皇帝。于是虎,他毒死了布素鲁克的堂兄卡塔条勒,上位称帝改国名为洪福汗国。

整个南疆落入阿古柏手中,南疆百姓也掉入了地狱一般的铁血统治之下。阿古柏嗜血成性被称作“中亚屠夫”,强迫百姓必须信奉伊斯兰教诵读古兰经,并且各地百姓都要上缴繁重的苛税,一旦反抗全家都会被处斩。

与此同时,英国等侵略者已经不满足于瓜分中国沿海地区,他们也将目光放在了西北新疆等地区,希望可以分一杯羹。

他们有着很好的盘算,与其自己亲自下场打仗,不如背地里扶持这些新兴势力,阿古柏就这样成为了最好的人选。


英国女王派遣特使和阿古柏谈判,双方最后达成了合作,英女王不但承认洪福汗国政权,并且赠送大批军火,帮助阿古柏在喀地区建立军工厂让其对付清军。

同一时期的沙俄生怕占不到便宜,也急忙向阿古柏示好,并送上大批军事援助。有了英国和俄国的支持,阿古柏实力达到巅峰,很快就占领了新疆全境。

所以说当听闻左宗棠率领军队攻收复新疆的消息,阿古柏丝毫不惧,甚至他还准备给予清军沉重的打击,并借此机会一举由新疆进入中原领土,抢占更多的土地与人口。

历尽千辛万苦收复失地

几个月后双方大战一触即发,按照左宗棠的军事策略清军由北疆入塞,刘锦棠作为先锋部队攻打吉木萨尔,不费吹灰之力就夺得了吉木萨尔大振军心。


金顺和刘锦棠乘胜追击,将守卫北疆的白彦虎打的节节败退弃城逃跑,很显然阿古柏低估了清军的实力,以至于他们很快就丢失了北疆所有的土地。

左宗棠又指挥全军进攻南疆,阿古柏急忙写信向英国求救,不过山高皇帝远英政府也是有心无力,只能通过在北京的使者向清政府施压

不过左宗棠得到消息以后抗住压力,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守”为由继续进攻南疆,势必要将阿古柏铲除。最终,阿古柏深知大势已去,留下自己的儿子继续抵抗清军,他自己却逃之夭夭。

或许阿古柏命已该绝,在逃亡的路上身中毒而亡,阿古柏一死洪福汗国分崩离析全线溃败,阿古柏长子虽然继承帝位却无力回天,只能带着一众余孽逃亡。



总的来说,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全过程是顺利的,但也并不是像表面那样的顺利。收复新疆一战中,玛纳斯城只是一座非常不起眼的小城市,但它却成了清军的绞肉机。

原因很简单,因为有着外军的帮助阿古柏的武器很先进,小小的玛纳斯城墙上布满了重机枪和大炮,武器装备上完全碾压同一时期的清军。

为了拿下这座城市,左宗棠先是派遣大军强攻,损失巨大却毫无所获。后来有一个人提出,让士兵持续攻击但节奏不要太快,等到晚上再停止进攻。

此时玛纳斯城的军队必然会放松警惕,这个时候再快速进攻必然会事半功倍,最终计划的确是成功了。

可是,“长时间”、“节奏慢”的进攻会造成一个问题,必须要大量将士的命作为诱饵,可以想象这个战场上死了多少清军将士。

玛纳斯为何会那么难攻,不是阿古柏的军队有多强大,而是当时的新疆已经有外国的势力渗透,为了彻底杜绝这样的危机,必须要一战定乾坤,震慑一些宵小分子。

或许也是因为如此吧,左宗棠为了以绝后患派出精兵良将追击这些残兵败将,当时他还下了一道铁血军令,凡是阿古柏叛军的余孽,但凡抓住一律就地斩杀,即使有士兵投降也不接受,不能够留下任何的活口。

后来,除了在战争中被清军斩杀的新疆叛军以外,逃跑的士兵和俘虏也一并被杀光,看似一方面倒的屠杀比较冷酷,实则意义深远,“铁和血”带来的教训冲击力才是巨大的、才是刻骨铭心的。

事实也证明左宗棠的手段是正确的,他彻底掐灭了阿古柏叛军日后死灰复燃的希望,杜绝了一些余孽再跑到中亚等国求援,或者重新获得英国的支持以后卷土重来。

对于叛军斩尽杀绝或许有违天和,但在特殊时期行特殊手段才能永绝后患。那时,俄国已经趁乱占领了伊犁地区,清政府不愿也不能与俄国产生正面冲突,但此举却能够敲山震虎,让俄国对清军产生惧怕心理。

也正是因为左宗棠的铁血手腕,斩杀了所有新疆叛乱的余孽,让俄国军队心生忌惮,此后的30多年里新疆都没有发生如阿古柏一样的动乱,确保了此地三十年的安定。

通过上述的介绍不难发现,清末时期新疆能够有30年的和平不容易。左宗棠让新疆百姓摆脱了阿古柏的残酷统治,恢复了安居乐业的日子,为了维护这份安定他几次上书向慈禧提议,在新疆设军建省保卫大清国土。

在清朝末年混乱的年代里,也多亏了如左宗棠一样的爱国良臣誓死捍卫国家领土,才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中保住了中华民族的万里河山,一寸山河一寸血,每一存土地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假如说收复新疆之时,左宗棠有一丝的心慈手软或者犹豫,都起不到那种敲山震虎的效果,更不要说后期30年的太平与稳定。

对于左宗棠的做法,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新疆   玛纳斯   南疆   中亚   俄国   古柏   叛军   北疆   清朝   安定   军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