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骑兵的传统:抢回战友尸首,即可获得死者的妻妾和全部财产

纵横捭阖平欧亚,大略雄才傲英杰“。

这是对历史人物成吉思汗的描述。历史上的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英雄,一手开创了草原盛世。

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元朝是一个由蒙古族人建立的王朝。当时的中国,拥有迄今为止最大的版图,实力雄厚,令人望而生畏。

但是,再强大的王朝也抵不过历史的进程

最终,明太祖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统治,从此,开启了另一个朝代的更迭。

因为有灭朝之仇恨,所以在明朝时期,经常和残余的蒙古族人进行战争。但是,史学家在研究这段历史时,却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在明朝中后期,和蒙古人作战的军队,虽然获胜次数很多,但是所获得的敌军人头却很少。因为古代打仗,通常会以斩首敌方人头为战利品,人头的多少,代表着这场战争的战绩。

从这个方面来看,确实是匪夷所思。

是明朝军队不够强大?还是因为蒙古族人过于勇猛,明朝军队的胜利只是巧合?真相究竟是什么,其实与蒙古铁骑的一个习惯有关。

蒙古族的特殊规定

古代的蒙古人,生活方式类似于游牧民族,是没有固定的住所的,只能随着气候的变化,经常迁徙。

蒙古包就是他们的家,可以说是居无定所的。

但是,每个人都对故乡有执念,即使没有固定的房子,那也是自己的家乡。蒙古族人是非常注重落叶归根的。

他们还有一种特殊的丧葬方式,那就是天葬。死后也要回归草原。

由此可见,回归故土对于这个民族的重要性。所以,在蒙古族的军队,有一条不同寻常的规定,在战场上被敌人杀死的士兵 ,战友要将他的尸体带回家乡。

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古代的战场,但是,从很多影视剧中也可以看到,几乎没有哪个朝代,士兵们会专门带走同伴的尸体,因为在残酷的战争中,根本自顾不暇。

蒙古族人的这一规定,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民族本就看重情义。

骁勇善战是他们的代名词,同样的,这种人反而更加有情有义。同胞之情和兄弟之情,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如果仅仅是因为重情义,我想,有些人是做不到的。

毕竟,人的本性有时候是自私的。所以,大家都遵守这一规定的重要原因,在于当时的一条军队纪律。

在蒙古族军队中,如果一个人将战友的尸体带回家中,将会获得丰厚的奖励。战死者家的财产可以归他所有,连对方的妻妾都可以占为己有,这样大的诱惑,谁不想要呢。

除却财产之外,身份低微的人,还可以凭借这个举动获得晋升。如果有幸带回了重要人物的遗体,那对于一个普通士兵来说,可以说是前途光明了。

正因为有这样强大的动力,与蒙古人作战的军队,很少能够获得敌人的首级。

这样也可以混淆视听,让对方无法根据人头计算兵力,对蒙古军队也是一大优势。

为了能够赚取更多的财富,蒙古士兵会组团上战场。

往往是三五个人一个小队,他们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杀敌,有人负责抢救战友尸体,有人负责搬运。

如果是稍微富裕一些的士兵,比如在军队中担任官职的人,会一次性带上几匹马。目的就是为了托运尸体。可见,这巨大的诱惑,极大地增加了蒙古军队的凝聚力。

应州大战

自古以来,皇帝都是高高在上的,一般只会呆在皇宫里,不得轻易出宫。有些喜爱自由的皇帝,还会因为偷偷出宫,被大臣劝诫。

但是,在明朝的历史上,却有一位皇帝,亲自带兵出征,只因为他喜欢武力。这位皇帝就是明武宗,和他对战的正是蒙古族军队。

这次战争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因为是皇上御驾亲征,所以会特别引人注意。

然而,这一次的战争,却让明武宗陷入了争议。

这次打仗的地方在应州,最开始的明军是不占优势的。当皇帝亲自带兵支援后,军队才士气大振,一鼓作气地击退了敌人。

由此可见,皇帝的存在对于军心的重要性。

第一次带兵就获得了大捷,皇帝自然也是十分高兴的。人们也把这次应州之战,称为应州大捷,也是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以人头算功绩的古代战场,这次大捷居然只俘获了敌方十几颗人头。这也是后来在清点战绩的时候发现的。

不但斩获的人口少,自身还损失了几百名战士,这样对比下来,似乎明军没有占到任何优势。因此,有些对皇帝有异议的人,开始以此作为突破点,不断地否认此次战役。

后世的历史研究者,对明武宗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大部分人认为他只是一个莽夫,应州之战更是一个笑话,没有什么值得纪念的意义。

事实上,战争的功绩不能只看斩获的人头

这次对战的蒙古族,只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规定,所以明军才会获得少数的人头。但是,并不能因此抹杀这次战争的意义。

战争的背后

明武宗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一个好名声,主要是因为他带领的应州大战,人们觉得这个皇帝过于鲁莽,战果又不尽如人意,才会造成这样的局面。

事实上,从后世的角度来看,这位皇帝的战役也并不是毫无意义。根据历史记载,在此次战役之后,蒙古族已经很少主动入侵中原了。这和明武宗的御驾亲征是有关系的。

历史上的评价也是带有主观色彩的,当时的大臣们,有很多不满皇帝带兵出征的,自然不希望这件事有很好的反响。他们在历史上发挥了什么作用,谁又知道呢。

结语

蒙古骑兵的规矩,虽说有利于军队的团结。但是,对于当时的蒙古族女子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有失必有得,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对于明武宗的评价,也是如此。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度,总是带有主观意愿的。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我们也要学会看到问题的两面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蒙古   蒙古族   明朝   尸首   妻妾   大捷   族人   骑兵   死者   人头   战友   尸体   财产   军队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