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年毛岸英牺牲,毛主席在李家骥面前失态,火柴盒近在眼前找不到

1998年一个天气晴朗,阳光灿烂的日子,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一位头发斑白的老者站在满满花圈和一座年轻的雕像前,无法抑制的泪水从他的镜片底下滴落。

“我就是毛主席的儿子”,他的耳边仿佛又响起这句当初相识时的话。

老者是今年3月,新当选的中国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朝鲜族副主席,赵南起。

长眠在对面异国他乡的松柏下,一道水泥墓墙之内,是一位让他48年来无法忘怀的挚友。

我叫毛岸英

1950年10月23日,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到达了他在朝鲜的办公地,北部大榆洞山区,一座废弃金矿的洞口。

洞口附近分别有一座两间的简陋房子,作为彭德怀临时卧室和办公室,也就是志愿军总部。

总部不远有一座较大一点的三间房,中间一个大通铺,两头各隔开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间。东边的小间住着作战处的处长丁甘如和副处长杨迪,大通铺里住着彭德怀带来的十五六个参谋。

彭德怀随伍带来一个23岁的朝鲜族翻译,就把他安排到最西边的小间。

年轻的翻译带着铺盖来到自己房间,才发现对面的硬卧行军床上,已经有了另一个人的行李。新舍友身材比小翻译要稍高,看起来比较魁梧,相貌帅气,虽然年龄相差无几,但举手投足格外庄重,有着和年龄不相衬的成熟。

“我叫赵南起,您贵姓啊?”,朝鲜族小翻译赶紧先介绍了自己。

“我姓毛”,对方看了一眼赵南起,没有多说什么。赵南起忙不迭地回答说:“跟你住一个屋我很高兴,希望你能帮助我。”然后开始介绍自己的经历。

严格说起来,赵南起本来不是中国人。1927年,他出生在朝鲜半岛忠清北道清源郡,祖父赵东植是当地大儒豪绅,参加过1919年的反日大游行,颇有威望。

对面的毛姓青年沉默不语,1927年的时候他在做什么呢?那个时候,年仅6岁的他还和两个弟弟一起,跟着亲爱的妈妈在长沙县东乡板仓,在亲戚家里东躲西藏,一天都没有好日子过。

赵南起在朝鲜老家长到了13岁,日本人剥夺了他们学习本族文化的权利,这是祖父和父亲无法忍受的,于是他们于1940年跨过鸭绿江,来到了中国吉林省永吉县佛堂村,依靠中国朝鲜族同胞接济过日子。

1941年,因为赵东植病重,赵南起的弟弟赵南元护送祖父南下归乡,此后骨肉分离再无消息。

对面的年轻人依旧没有说一句话。从1927年到1941年这14年,他身上经历的苦难,比赵南起更沉更痛。

1930年11月14日,他敬爱的母亲被湖南军阀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母亲被押赴刑场时,年仅8岁的他抱着妈妈的腿不放,他知道,妈妈这一走就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1931年,他和两个幼小的弟弟被送往上海叔叔处,不久最小的弟弟突然夭折,寄宿的地下幼儿园被迫解散,他领着唯一的弟弟流浪在大上海街头,打零工,做苦力

他在这样的生活中整整过了5年,直到1936年,从他那10多年未曾谋面的父亲处才来了人,把他们又送到遥远的欧洲,进入苏联国际儿童院生活。

赵南起兄弟离别的时候,这位年青人不顾中苏两党不让中国孩子服兵役的约定,坚决主动邀请上战场,加入一场本来和他毫无关系的苏德卫国战争。

日本投降后,赵南起在周围同胞纷纷返回朝鲜的洪流中,决定留在中国,从此做一个中国的朝鲜族人。他依靠杰出的动员能力,为东北抗联筹措到25万斤大米,被吉林省主席周保中将军亲自送入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学习汉语和文化。

而年青人也带着在卫国战争中的赫赫战功,到了要回到祖国延安的时候。

年青人临行前,斯大林亲自接见了他,并送给他一把精致的小手枪。他回国那天,深怀愧疚的父亲不顾生病,亲自来到机场迎接,然后送他去和农民、工人同吃同住,上中国的“劳动大学”。

等赵南起介绍完自己的经历,年青人开口说:“不瞒你说,我叫毛岸英。”

这是一个曾经在广播里出现过的名字,赵南起听着有些耳熟,但一时想不起来楞了一会。

“我就是毛主席的儿子。”对面的年青人解开了赵南起的疑惑。

毛主席的儿子也不能例外

1950年10月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命令,由彭德怀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0月19日夜晚,彭德怀统率中国人民志愿军以雄赳赳、气昂昂的非凡英姿,跨过了鸭绿江。

当时没有人知道,在做出这个短短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略决策之前,毛泽东足足长考103天,在高层领导中,支持他的人屈指可数。经历多次反复波折,最终才下定了这个他一生之中最难下的决心。

当然更不会有人知道,本来在北京机器总厂当党总支副书记,准备在厂里待10年的毛岸英,闻讯在没有任何人要求动员他参军的情况下,主动找到彭德怀报名,成为了彭德怀手下的第一个志愿兵,担任他的办公室秘书兼俄语翻译。

面对一脸惊讶的赵南起,毛岸英平平淡淡地说:“毛主席的儿子也得抗美援朝啊。‘抗美援朝’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份责任,毛主席的儿子也不能例外!”

一个年纪轻轻的小秘书、小翻译,说话起点却这么高,这让赵南起很是佩服。

赵南起得知,比自己大5岁,革命经历十多年,又受过苏联正规大学教育的毛岸英,待遇竟然不过和才革命5年的自己一样,是县团级干部,心里更加佩服了。

虽然身份特殊,实际和毛岸英相处起来,赵南起没有感觉到任何不方便。他对自己的工作一丝不苟,又从不插手指点别人的事情,体现出极强的组织观念和纪律性。

两人都是团职干部,志愿军按照规定指派了一名18岁的小战士担任他们的勤务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每天下山去为毛岸英和赵南起打来起居用水。

从大榆洞矿山到取水点,崎岖的山路来回要走一个小时,头顶还经常出现美军凶残的飞机,小战士每天要冒着生命危险从事这项简单普通的工作。

毛岸英看在心里担心极了,私下找到赵南起商量:“咱们节约用水吧。让他一天只打一桶水,不要两桶了。”

于是小小一茶缸水,毛岸英和赵南起先用三分之一左右的水刷牙,再用剩下的洗脸、润喉,每天只需要消耗一桶水。

毛岸英的衣食住行,都和志愿军司令部普通工作人员一模一样,从来没有特殊化的概念,而除了少数几名最高领导之外,大家谁也不知道这个年青人的真实身份。

赵南起是普通工作人员之中唯一知晓毛岸英秘密的人,毛岸英认为,既然两人住在一个房间,彼此就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了。

但是毛岸英特意又对他有言在先:“不过,你要为我保密。不为别的,大家知道我的身份后,会影响彼此关系的。”

“如果大家都知道我是毛主席的儿子,就会敬而远之,那我就没办法跟大家接触;我对自己的身份保密,就能跟群众打成一片。”

这些话,当然都是他的父亲亲自教导,这大概就是毛岸英在政治上,比赵南起成熟很多的原因。

不过在两人相处过程中,赵南起也能捕捉到毛岸英年青人特有的热情。他发现,在毛岸英上衣口袋里,藏着一位女同志的相片,空闲的时候就会拿出来看一会,晚上睡觉前更是小心翼翼地将照片放在枕头旁边。

“是你的对象吧?”赵南起大胆地问道。“不是对象,是老婆。”毛岸英非常自豪地回答说,然后大方地把照片递过来,“看看,怎么样,漂亮吧?”

毛岸英的妻子叫做刘思齐,两人新婚刚满一年出头,毛岸英主动入朝一事,一直瞒着妻子,只对她说:“我这次出门时间长一点。”不过入朝之后,毛岸英从未与刘思齐通信过。

既然这么思念她,为什么不利用志愿军的电报,或是国内和朝鲜频繁往来的信使,写个信、发个报,相互问候一下,以解相思之苦呢?

从感情上说,毛岸英当然想,不过他严肃地回答说:“这样做是搞特殊化,违反纪律,而且父亲知道了非批评我不可。”“父亲常说战争时期,儿女情长,会误大事的。”

艰难的任务

1950年11月24日,赵南起和毛岸英的友谊进入了第30天,关系已经十分亲密。

然而这一天,在大榆洞上空,美军侦察机反复来回了三个波次,很显然是有备而来。大家伙都预感到,第二天会发生什么。

这一天是志愿军准备发起第二次战役的第一天,依靠先进的侦查设备,美军已经发现了从大榆洞异常频繁的外发电报信号,判断这里具有极高军事价值的目标。

第二天天还没亮,众人赶紧上山隐蔽藏身。上午10点,果然有4架美机出现在大榆洞的上空,这些敌机并未执行攻击,只是呼啸着向北飞去。

彭德怀司令员因为一夜的工作没合过眼,干脆穿着衣服躺在小屋的行军床上休息一下。赵南起和其他工作人员一直躲在山上,等待警报解除。

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赶紧趁隙从防空洞跑到作战室,拉开彭德怀的被子说:“彭老总,快快快!快躲飞机去!”连推带拽拉着彭德怀朝门外的防空洞走过去。

可是他们似乎没有想起,毛岸英趁着敌机飞走的空档,也回到了作战室,在靠北墙的大火炉的前面,签收了几份带有三个“A”字的加急电报。

狡猾的美军采取了虚晃一枪的办法,就在大家以为警报很快可以解除的时候,4架飞机迅速折返到志愿军作战处上空,对准两栋房子俯冲下来。

空中瞬间闪出了上万个银白色的亮点,这些都是美军凝固汽油弹,对准志愿军司令部进行垂直轰炸。

作战室主任成普大喊:“不好!快跑!”话音未落,震碎耳膜的爆炸声接连响起,整个作战室被巨大的火焰浓烟吞噬。

山上的赵南起对这一切看得分明,一股寒意凉透他的内心:“毛岸英出事了。”正在避难的领导同志也顾不得什么保守秘密,连连跺着脚竭力嘶喊:“岸英!岸英!”

飞机走后,赵南起第一个冲下山回到一片火海的作战室,领导们交给他一个艰难的任务,从两具彻底被烧成焦炭,已无法辨别身份的躯体中,辨认谁是毛岸英,以及另一名遇难的参谋高瑞欣。

赵南起找到了那支斯大林亲手赠送的小手枪,再加上一块入朝前岳母张文秋赠送的手表,人们确定了毛岸英的身份,用白布把他好好包起来,用木板做了一个简易棺材,和高瑞欣一起安葬大榆洞附近的山坡上。

赵南起和毛岸英的友谊,定格在31天。

彭德怀待在发报机前,足足坐了一个多小时,起草了一张只有百余字的绝密电报,发往北京:“我们今日七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十一时,敌机四架经过时他们四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四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这个威风凛凛的总司令,整整一天粒米未进,他率领司令部全体成员来到毛岸英墓前哀悼,只说得出两句话:“毛岸英同志是第一个向我报名参加志愿军的人,是一个好苗子。”

“岸英同志牺牲了,我怎么向毛主席交代?”

都回来了就好

赵南起经历了完整的抗美援朝战争,他在后勤方面的能力迅速得到锻炼成长,为志愿军建立起一支“打不断、炸不烂、冲不垮”的钢铁运输线,完成了上甘岭战役中,一天半内将3万枚手榴弹运到前线的奇迹。

直到1958年10月,他才作为最后一批志愿军撤回国内,期间他两次拒绝朝鲜高官朴宪永的挽留,坚持要做一个中国人。

临行前,赵南起专门来到已经搬到桧仓的志愿军烈士陵园,向毛岸英告别。回国后的10月29日,随志愿军代表团在中南海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赵南起依旧记得,毛主席听到杨勇司令员回答:“报告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已经全部撤离朝鲜。”高兴地笑了,说:“好啊,都回来了就好。你们辛苦啦!你们都是英雄。”

其实当1951年1月2日,毛泽东接到爱子牺牲,是否回国安葬的报告,当着卫士李家骥的面,失态得连近在眼前的火柴盒也找不到。

第二天,工作人员在他被泪水打湿透的枕头下面才找到两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毛岸英是毛家的第六个烈士,作为主席,毛泽东保持了坚强的理智。1951年3月,他对老友周世钊的谈话中讲道:“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但是作为父亲,他一直把儿子的衣物小心翼翼地亲手整理好,收藏起来,从不让任何人过问,直到逝世24年后,人们从他的遗物中发现这个秘密。

被毛主席接见时,赵南起鼻子酸得止不住眼泪,毛岸英——毛泽东的儿子,牺牲在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最后连尸骨也没能运回国。

他这样的普通人,不仅活了下来,后来有了老婆、孩子、当上了吉林省书记、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中央军委委员。

后来又与韩国的弟弟重建联系,评为上将,直到成为全国政协副主席。2000年衣锦还乡,回到韩国清原郡故里,受到最隆重的礼遇,可以说是一生什么都没耽误。

如果当初毛岸英能和他一起回来,该多好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朝鲜族   司令部   敌机   朝鲜   火柴盒   志愿军   近在眼前   作战   年青人   失态   中国   牺牲   面前   父亲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