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姓埋名44年后,逼不得已亮出身份



刘祚坤,一名隐姓埋名达44年的志愿军一等功臣,本打算将身份带进棺材,可因为孙子参军被拒绝,不得已才亮出身份。


保家卫国,舍生忘死,那个年代涌现出无数英雄,他们为了国家、人民冲锋在第一线,用自己的身躯和生命换得了祖国安宁和和平,但是战争结束后他们并没有向国家伸手,索要特殊照顾,而是隐姓埋名过这平常老百姓的生活。

刘作坤便是其中的一名,身为一等功臣,却隐姓埋名44年,直到为了让孙子加入军营报效祖国,才公开秘密。


刘祚坤

1998年,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满怀着期待来到了县里的征兵处,他从小就有一个梦,梦想手握钢枪保家卫国,但是命运似乎和他开了个玩笑,当他到报名处,工作人员却说,今年报名人已经满了,明年再来吧。

听到这消息的刘建光非常丧气。心心念念的当兵梦就这样泡汤了,非常难受的他回到家里,郁郁寡欢,家里人为他也难过,这时爷爷刘作坤再也坐不住了,拉着孙子就出门了。

到了征兵处,老人向工作人员打听,看能不能融通一下,给他孙子一个报效祖国的机会,工作人员也非常理解老人家的苦心,就向他耐心讲解征兵规定。

眼看孙子的入伍不成,没有名额了,老人一急之下拿出了自己的荣誉证书和勋章,工作人员看了非常震惊,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眼前这位身着朴素,拄着拐杖老态龙钟的老人竟然是志愿军一等功臣,大家肃然起敬,连忙向上级汇报。

志愿军一等功臣勋章

1927年,刘作坤出生在湖北咸宁的一个小村庄里,在他不满5岁的时候,父母被侵略者杀害,自幼无依无靠的刘作坤被村里人养大,从小吃百家饭,他自幼懂事,深知生活的不易,手脚勤快,村里人都喜欢他,7岁的时候,他便跟着村里的一位老木匠学手艺,希望靠这个手艺在乱世谋生。

长大后的刘作坤依靠自己的手艺,在乡亲们的帮衬下,日子渐渐地好了起来,还娶了一位温柔贤淑的妻子,生了三个可爱的儿女,过上了正常老百姓的生活。

朝鲜战争爆发,我们国家情况危急,刘作坤亲眼目睹过被侵略时父母惨死的景象,于是说服家人,毅然加入了人民志愿军,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程。

战争异常艰苦,我们的对手装备精良,各个方面都对我们不利,刘作坤也吃了不少苦,但是他从未后悔自己的决定,他发挥自己木匠的手艺,把破草席、废木料收集起来,变废为宝,为后勤做了很多家当。

除了木匠手艺,刘作坤心思缜密善于观察,在一场战斗中后,他自己清扫战场,背回来了500斤黄豆,救了不少战士的生命。


残酷的战争,随时都有战友牺牲,有次深夜,刘作坤在站岗,这时两架敌机向我方阵地袭来,危急关头,刘作坤砸开了存放汽油列车的车门,把85桶汽油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抢救了部队的重要物资,如果敌机炸毁列车,车上的油料被引燃,后果不堪设想,列车周围不远处就是营地。


事后,部队授予刘作坤一等功臣勋章,他也是抗美援朝中99位一等功臣当中的一位。在无数次战斗中,他脑海里的想法都是为部队创造更大价值,消灭敌人,从来没有考虑过个人安危。

1954年5月5日,刘作坤作为志愿军代表参加了庆功大会,大会上首长给他颁发了荣誉证书,本该享受待遇的他,却回到了老家,他认为自己有手有脚,现在部队不需要更多的人,我们国家还很穷,回到农村种地,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成了当时他的想法,回到家后,他就将荣誉证书和勋章都锁进了柜子里,从未提及。


家里人除了妻子知道他在战场上的英雄事迹外,没人知道。直到知道孙子刘建光想参军的消息后,非常支持孙子的决定,他认为这不但是全家的光荣,这也是为国家贡献力量。所以在紧要关头他拿出了勋章,希望组织给一次机会,也是圆了孙子的梦想。

喜欢就关注我!#我要上 头条#​#正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隐姓埋名   孙子   保家卫国   逼不得已   志愿军   木匠   功臣   勋章   手艺   部队   年后   身份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