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最喜欢的大将:分别17年后重逢,毛主席高兴得流泪

60年代初,英国元帅蒙哥马利第二次访问中国时,又获得了毛主席接见。谈话中,蒙哥马利由衷赞叹毛主席是高明的军事家,用兵如神,还说他看过淮海战役的资料,那样大规模的战役打得近乎完美。


毛主席说:“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蒙哥马利很惊奇。


粟裕大将是我军公认的战神,很多军迷还为他没评上元帅感到惋惜。在璀璨如星的共和国将帅里,粟裕以谦让闻名,从不争功。毛主席最喜欢的将军就是粟裕,60年代的一次会议上,毛主席曾说粟裕是我军的“大树将军”,将他比作东汉名将冯异。

毛主席的警卫连长


粟裕也是湖南人,他和毛主席的交情是在不断打胜仗中建立起来的。


1928年,粟裕跟随朱老总初上井冈山时才20出头,并不引人注目,既没有科班履历,职务也不高,是红军连队里小小的党代表。不论毛主席还是朱老总,都没注意到粟裕。


粟裕起初是政工干部,在红军初创时期,政工不好做,行伍出身的军人认为政工干部只会卖嘴皮子,不懂打仗,说他们是“卖狗皮膏药的”。但粟裕非常耐心,慢慢赢得了官兵的好感。


一次,连里有个三番五次违反纪律的战士被罚站,连长和指导员说他屡教不改,粟裕和那个小战士谈话,摆事实、讲道理,谈了一个多小时,小战士被说服了,泪流满面,自此再也没犯过错。


1929年红四军转战闽西,毛主席住在永定县(今永定区)附近的一个山坡上,当时粟裕担任一纵队3连连长,负责毛主席的警卫工作,和毛主席有了近距离接触。很多年后粟裕还记得,那段时间毛主席身体不好,仍然熬夜工作,屋子里的灯彻夜不熄。

没多久,粟裕晋升了,被调到三支队担任党代表,1930年成为红12军支队长。同年冬,在第一次反围剿斗争中,红军大获全胜也有粟裕的功劳,他向毛主席和朱老总提出的一条策略被采纳了。


1931年第二次反围剿时,粟裕已经是红64师师长,直接受毛主席和朱老总指挥。粟裕率领64师和兄弟部队在板坑击败敌军后,和政委高自立写了一封汇报战况和请示下一步行动的信,派通信员送到了毛、朱那里。这是粟裕和毛主席第一次以文电的形式沟通。


照这个势头,用不了几年,粟裕就应该晋升军级干部了,日后评元帅的资历就差不多了。然而1932年宁都会议后,毛主席坐了冷板凳,粟裕更是没机会晋升,在师长的岗位上足足干了8年之久。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长征。而粟裕说,当时局面虽然艰难,但自己在历次战斗中收获很大,跟毛主席、朱老总学会了带兵打仗。


战神崛起


1934年秋,红7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奉命开往皖南,粟裕就在抗日先遣队里。由于上层“国际派”的战略方针有误,导致红7军团的处境极其艰难,损失很大。粟裕的很多战友都倒下了,自己也经历了九死一生。


毛主席到延安后,很挂念粟裕,多方派人打听,但一直没有他的消息,大家认为粟裕可能牺牲了。1937年5月,南方传来的消息又说粟裕已经牺牲了,毛主席深感沉痛和惋惜。于是,在延安召开的苏区代表会议上,公布了一批以往的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名单,粟裕的名字赫然在目。


几个月后,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获知粟裕没死,正在浙南坚持游击战,向毛主席报告了这个好消息,毛主席大为惊喜,立即指示粟裕等率领的部队向皖南靠拢,和新四军汇合。


粟裕带领队伍在浙南一带打了三年多游击,因消息闭塞,到1937年10月才听说国共合作、红军改编八路军的事情。1938年春,粟裕带着部队来到皖南,与新四军汇合了。尽管粟裕的军职还不算高,但他在皖南打了好几次漂亮仗,捷报频传,毛主席对他很关注,几次通过新四军军部向他发出嘉奖。


1945年上半年,粟裕指挥部队在浙西天目山地区接连打了三场胜仗,从游击战转变为规模较大的兵团作战,第三次天目山战役胜利后,毛主席高兴地说:“粟裕同志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这是毛主席对粟裕委以重任的开始。

1946年夏,粟裕在苏中迎战美式装备的国军,以少胜多,七战七捷,威名大振。同年11月,粟裕担任华中军区副司令时,司令是陈毅,毛主席却把战役指挥权交给了粟裕。后来毛主席又把华东野战军的指挥完全交给粟裕,并一再交代“不必请示”,对他的信任无人能及。


不但如此,其他军区有大的战役,毛主席做决断的时候,还经常让人发电报征求粟裕的意见。


而粟裕也从未让人失望,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战役,一场比一场大,一场比一场精彩,战果辉煌。1947年8月,毛主席说:“我华东军在第一年作战中,已表现自己为全国各区战绩最大的军队。”说白了就是粟裕全军第一。


17年后重逢


粟裕领兵在外,南征北战,经常和毛主席电报联系,但自从1931年分别后,两人从未见过面。1948年5月,粟裕从豫苏皖边区奉命来到西柏坡,商量华东野战军的战略行动。这是毛主席和粟裕分别17载后首次重逢。


平常党内的同志上门,毛主席极少出去迎接。但毛主席一听粟裕到了,立刻大踏步迎了出去,拉着他的手,动情地说:“我们的英雄回来了!欢迎你,粟裕同志!”据警卫员李银桥回忆,毛主席高兴得眼泪都出来了,问粟裕:“17年了啊,有17年没见了吧?”


粟裕也激动得不知说什么,连连向毛主席问好。毛主席和他一起吃了顿饭,最好的招待就是多放辣子,其实粟裕不太能吃辣,浅尝辄止,毛主席吃得额头冒汗。两人谈兴高涨,毛主席又问起之前粟裕的杰作——孟良崮战役,听粟裕讲了一些细节。


毛主席感慨地说,在中国这块土地上,74师被消灭,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我毛泽东本人。


这次见面,毛主席又代表中央做了一个决定,把陈毅调到中原,让粟裕担任华东野战军一把手。毛主席对他说:“华野还是你来搞。”粟裕听说陈毅调往中原是搞后勤,觉得不妥,自己也不愿当司令,再三推辞说:“陈毅同志应该留在华野。”

最后是毛主席让步,同意了粟裕的请求,陈毅仍然调走,但保留华野司令的名义,粟裕兼任华野代司令兼代政委。此后,华野每有大战,毛主席总是电告粟裕:“独立处置,不要请示”。正是因为这样的信任,粟裕放开手指挥,打出了淮海战役那样的大胜仗。


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又见到了粟裕,少不了一番夸奖。据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回忆,每次毛主席见了粟裕就心情大好,能高兴好几天。和身边人聊天时,毛主席经常把粟裕挂在嘴边。


1961年,毛主席在武汉会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告诉对方,自己的战友里粟裕最会打仗,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这是对粟裕戎马一生的高度评价。虽然粟裕当时并不在场,后来应该也听说了,足以快慰平生。


粟裕性格内敛,待人和气,从不争功。1967年,毛主席在一次会议上说:“粟裕是我们的‘大树将军’”。这个典故的主角是东汉名将冯异,每次打了胜仗,其他将领争着说自己功劳大,冯异功劳很大,却从不表功,远远地坐在一株大树下乘凉。粟裕就是这样谦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淮海战役   天目山   皖南   野战军   胜仗   元帅   大将   司令   红军   战役   老总   年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