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与豪格叔侄争夺皇位,为何让乳臭未干的福临做了皇帝?

多尔衮是何人?他是努尔哈赤之子,豪格又是谁?他是努尔哈赤之孙、皇太极之子,虽然多尔衮比豪格要年轻三岁,但多尔衮是豪格的亲舅舅。

这对有着血缘关系的叔侄是如何走上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呢?这件事情要回溯到1643年说起。

 1643年,五十二岁的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在盛京(沈阳)的清宁宫突然去世。皇太极在盛年之时,忽然暴毙,没有立太子,也没有下一道圣旨。于是,后金的皇位就成了各大势力的竞争对手。

可惜的是,自努尔哈赤开国以来,一直到康熙,皇帝从来都不是至高无上的,努尔哈赤创立了八旗制,让八旗主拥有了一定的权力,所有的事情,都是由八旗的旗主们决定,就像八旗旗主,集体领导着这个王朝。(后来从康熙开始,逐渐削弱八旗旗主的权力,直到雍正年间,八旗的掌舵人都被架空。)

所以皇太极一死,八旗旗主们就都有了各自的野心,就算自己家当不了皇帝,也要支持亲近之人,以便将来掌控大权。

  当时八旗旗主都些什么人呢?

  两黄旗——皇太极;

  正蓝旗——豪格;

  镶蓝旗——济尔哈朗;

  这四旗是皇太极最亲近的人马,自然会拥立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为继承人。

  正红旗——代善;

镶红旗——岳托(代善儿子);

代善是努尔哈赤的第二个儿子,也是皇帝的哥哥,在努尔哈赤时代,他就是四大贝勒之首。在皇太极统治期间,代善一直保持中立;在皇太极去世之后,戴善也是因为支持皇太极的嫡系继承人,所以他更倾向于建立豪格。

  正白旗——多铎;

  镶白旗——阿济格,多尔衮;

  多译是多尔衮兄弟,支持多尔衮即位。

  豪格的优势一目了然,支持者八旗占了六旗,又都是实权人物。

  即如此,豪格又是如何丢了唾手可得的皇位呢?

  归根究底还是性格使然

  皇太极死后,继任者在长达半个月内都没有定下。。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各方势力都在不择手段地争取最大利益,多尔衮是势力最弱的一方,他明白只要拿不下皇位,必将性命不保,因此在众旗主商讨时极尽所能的表现出自己的强势。

  而豪格,可能是觉得自己是长子,又有六个旗主支持,坐上皇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他嘴上却是谦虚地说了一句:“福小德薄,哪里当得起这个位置?”。这便犯了权利之争的大忌,支这时鳌拜等人也说得清清楚楚:“一定要让皇太极的儿子登基。”于是与郑亲王济尔哈朗商量,既然无法达成一致,那么就由另一位皇子继任,年仅六岁的福临(顺治)成功登基。

  福临被推出了之后,多尔衮本登基的机会就更加渺茫,他当然要抓住这个机会,毕竟福临只有六岁,自然比对付比自己还大三岁的侄子豪格要容易的多(也有人说,是多尔衮首先提出福临即位)。而豪格也自己说过,他福小德薄,怎么可能胜任这个位置,现在他已经骑虎难下了,他也不好再多说什么,毕竟福临也是自己的亲弟弟,何况尚且六岁,自己的地位不会动摇。

  这是一种典型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打法。其实豪格只要强势一些,就算多尔衮最后不肯就范,即便动用武力,豪格也有必胜的把握,但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

  豪格一步错、步步错。

  六岁的福临即位,自然需要辅政大臣(辅政王),但是豪格在会议中居然提前离场,最终决定由睿亲王多尔衮及郑亲王济尔哈朗成为了辅政大臣,豪格便彻底离开了权利中心。

豪格虽然战功赫赫,但并不擅长于政治。  

权利的斗争:没有胜负,有的只是生与死  

虽然豪格一让再让,但是多尔衮并没有放过他的意思。。

  顺治四年,郑亲王济尔哈朗被多尔衮以顺治皇帝的名义罢免辅政大臣职务。多尔衮虽然不是皇帝,却先后被封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一时间名声大噪。

  豪格在顺治五年的3月,被多尔衮削爵幽禁,四十岁的时候,他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豪格去世后,多尔衮还笑纳了他的大福晋

  当然,这一切顺治都看在眼里。

  多尔衮在顺治七年冬天,在塞北的打猎中阵亡,被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只可惜死后也仅仅做了两个月,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就被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为多尔衮平反,不过也是仅仅恢复了睿亲王封号,说他是“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皇位   努尔哈赤   乾隆   皇帝   之子   太极   摄政王   叔侄   乳臭未干   顺治   亲王   大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