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行刑前妻子哭喊:我想为你生个孩子,他的回答尽显君子

1898年9月21日的时候,昏庸无能的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一国之君光绪帝被手掌大权的慈禧太后囚禁了起来。

这让戊戌变法的六君子感到非常懊恼,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作为代表的康有为和梁启超以及谭嗣同都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康有为和梁启超选择逃往国外。

毕竟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是另一位代表人物谭嗣同却没有选择逃跑,而是选择了直面慈禧太后的种种刁难,在菜市口的刑场上英勇就义。

不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如今都感动了很多人。

最令人敬佩的是,在临刑前谭嗣同的妻子伤心欲绝地对谭嗣同哭喊着:我想为你生个孩子的时候,谭嗣同的回答,更是让人们坚定了革新的决心。

也让人们对他的行为敬佩不已,纷纷表示谭嗣同才是一名真君子。

谭嗣同此人不仅拥有让人羡慕的显赫家世,同时他也拥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因此,在谭嗣同临终之前,他与妻子之间才会依依不舍。

这时,大家一定对谭嗣同充满了好奇,想要知道在短短的103天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谭嗣同对妻子最终的回答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很多人会因为谭嗣同的这句话,将他称之为真君子呢?

不幸被捕,惊人天语

那是在1898年9月21日的凌晨,慈禧太后急急忙忙地从颐和园赶到了紫禁城。

慈禧太后在来到紫禁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直冲光绪皇帝的寝宫,而慈禧太后接下来的做法更是令人震惊,因为她竟然将一国之君光绪帝囚禁在了中安海瀛台。

其实,慈禧太后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行为,就是为了防止六君子的变法成功,将她手中的权势夺走。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慈禧太后才会选择囚禁光绪帝,然后又将魔爪伸向了那些推动戊戌变法的六君子。

慈禧太后下令全城追捕,杀害康有为,梁启超以及谭嗣同等人,就连杨深秀,林旭以及刘光第等人都不愿意放过。

于是在1898年9月24日的时候,朝廷中一位名叫刚毅的大将收到了慈禧太后的命令,开始了对维新派的追捕与绞杀。

在这种情况下,昔日的维新派全部落荒而逃,作为代表的康有为和梁启超全部逃往海外,而刘光第选择了投案自首,交代了自己的一切。

而林旭等人不幸被捕,只有谭嗣同一个人既没有选择自首,也没有选择逃跑,而是选择和慈禧太后等一行势力死扛到底。

其实,当时慈禧太后在派刚毅满街抓人的时候,谭嗣同的妻子就已经意识到了大事不妙,他曾多次劝自己的丈夫逃往国外。

但是谭嗣同并没有,因此在1898年9月28日的时候,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

面对这种情况,谭嗣同的妻子李闺非常担心,生怕谭嗣同会在监狱中受到迫害,为了能见到自己的丈夫,李闺花费了很多金钱,终于打通了关系,进入狱中,见自己的丈夫。

当李闺走在阴冷潮湿,伸手不见五指的监狱中的时候,李闺的心中对自己的丈夫充满了担心,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在监狱的这段日子里一定经历了很多皮肉之苦。

当李闺在士兵的带领下,来到监狱门口的时候,看到监狱内已经血肉模糊,一脸憔悴的谭嗣同的时候,李闺早已经泪流满面。

她紧紧地握住丈夫的双手,用颤颤巍巍的声音说道:“这些日子,真的是受苦了呀,你这是何必呢?”

面对妻子对自己的心疼,谭嗣同只是强忍着疼痛,摆了摆手。

紧接着李闺又伤心地说道:“我们都没有生儿育女,以后连一个后人都没有,我想给你生个孩子呀。”

本以为谭嗣同在听到妻子的这句话之后,也会和妻子一样,因为没有后人而失声痛哭,毕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谭嗣同后续的动作以及表情都令人非常意外。

因为他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过,反而表现得非常平淡,只是用一种非常严肃的语气对自己的妻子说:

如果我们的孩子一出生在这个世界上之后,他就要去面临一个如此腐朽且黑暗的世界,那我倒是希望他从来都没有出生过,否则,他出生之后不够就是来这个世界上遭罪,多了一个受人压制的奴隶罢了。”

不得不说,谭嗣同对妻子所讲的这番话,将自己内心的雄心壮志表现得淋漓尽致,毕竟在当时大业未成,维新派也早被慈禧太后打的七零八散。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整个世界都是黑暗无比的,因此谭嗣同才会说出这样一番话,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来到这黑暗的人世间受罪,当奴隶。

当后人得知谭嗣同的这番话之后,都纷纷表示感慨,谭嗣同才是真君子。

这时,大家也许会问,当时谭嗣同被捕的时候,已经人到中年,按照当时的结婚年龄,那时的谭嗣同应该早就有属于自己的一儿半女了,那么为何他的妻子还会伤心的表示想要和谭嗣同生一个孩子呢?

这其中有什么样的缘由,难道是因为谭嗣同夫妻二人一开始感情不好,所以迟迟未生,其实,并非如此。

感情至深,令人感动

虽说谭嗣同和李闺的相识相知的确是通过包办才在一起的,但是两人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两人的家庭背景可谓是门当户对,生活中的种种经历也是非常的相似。

也许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夫妻二人一见如故,婚后的生活过得非常和睦。

要说二人的生平经历为何如此的相似呢?

这一切还要从谭嗣同的妻子李闺小时候说起,那是在1860年的时候,李闺的父亲李寿荣迎娶了他人生中的第二任妻子王氏,此人正是李闺的母亲。

本以为在李闺出生之后,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会有父母的陪伴健康成长,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在李闺六岁那年,王氏因为疾病离开了人世。

因此,这让小小年纪的李闺非常伤心,好在在王氏离开人世之前,怕年幼的女儿李闺受苦,于是他特地将女儿托给了家中的贴身保姆高氏。

高氏对待李闺非常的上心,就和自己的亲生女儿没有什么两样,但是这依旧无法弥补李闺幼年失去母亲的伤痛,而谭嗣同亦是如此,他也自幼失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同病相怜的两个人有了共同的话题与倾诉点。

除此之外,谭嗣同和李闺的这段感情还受到了很多人的祝福,李闺的父亲李寿荣特地写下了一副对联送给了这对新人,其内容是:“两卷道书三尺剑,半潭秋水一房山。”而谭嗣同的家人也对李闺女这个儿媳妇非常的重视。

在婚后,李闺将丈夫谭嗣同照顾得无微不至,面面俱到。

当然除此之外,由于李闺自幼就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因此,李闺不仅可以照顾谭嗣同的起居,两人还可以在一起互吟诗歌,讨论一些国家大事,不仅是夫妻更是知己。

婚后的生活虽说过得非常平淡,但是却非常幸福,谭嗣同虽说总是需要去出差,家中只留妻子李闺一人,但是好在谭嗣同是一个算得上是一个浪漫的人。

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为自己的妻子购买一些纪念礼物,而李闺也没有因为丈夫总是出差,就闹得不可开交,而是时时刻刻的关注丈夫的安危。

其实,谭嗣同和李闺之间并不是没有孩子,两人曾经有过一个儿子,但是造化弄人孩子因病医治无效而离开了人世。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李闺的心中多多少少有一些愧疚之情,因为她认为是自己一直在家中照料着孩子的起居,但是现如今却离开了人世,她就将所有的责任都归结到了自己的身上

甚至为了能让谭嗣同有一个后人,还特地决定提出要为谭嗣同纳妾,其实谭嗣同明白妻子的苦心,但是当时的他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国家大事与人民生活上面,再加上当时谭嗣同的心中只有妻子李闺一人,因此他选择了拒绝纳妾。

在此之后,谭嗣同就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国家的救亡与发展的上面,尤其是在1895年清政府在和日寇签订不平条约《马关条约》之后,谭嗣同再也无法压制内心对大清王朝的失望之情。

选择戊戌变法,只为国家发展

于是,他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宣传新思想,改变现状,与此同时,在1895年4月的时候,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也在北京开始了相应的组织与发动。

当时他们共联合了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而上书的内容非常简单,就是向光绪帝描述了当下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希望光绪帝可以做出相应的改变。

但是不幸的是,此次的上书是失败的,因为他们的上书并没有送到光绪皇帝的手中,而是在半路遭到了守旧派懂得阻拦。

在此次行动失败之后,他们并没有选择轻易地放弃。

而谭嗣同在听说有人和自己拥有一样的思想之后,便立即动身去往京城和这些志同道合之人会面。

于是在1896年2月的时候,谭嗣同来到了京城结识了梁启超,康有为等人。

也正是在这一年中,谭嗣同成为了江苏的候补知府。

当时谭嗣同从京城出发在去往江苏的道路上时,他一路经过了很多地区,例如天津,湖北以及湖南等地。

对于一路上的所感与所闻谭嗣同颇有感触,因此,在来到江苏南京任官期间,他特地创作了《仁学》。

直到1897年1月份的时候,顺利完成这本著作,而这也成为了维新派的第一本哲学著作。

不得不说,谭嗣同在变革维新这件事情上,没有一丝一毫的怠慢与含糊。

他在1897年2月的时候,回到了湖南,在这里他结识了当地的巡抚以及按察使等人,在他们的支持与帮助下,谭嗣同在当地和一位名叫唐才常的人共同创办了时务学堂,他们的课堂内容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宣传一些变法革新的理论。

当时他们的这种理论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与此同时,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变法革新的理论,谭嗣同还特地将《明夷待访录》以及《扬州十日记》发放给了学生,向他们灌输革命意识与维新思想。

与此同时,在1898年初,谭嗣同不仅创办了南学会,而且还创办了新政,成为了维新派中的激进派。

当然,谭嗣同的内心非常清楚,思想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固然重要。

但是如果没有充足的经济基础去支撑的话,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

因此,谭嗣同在宣传维新思想的同时,还会去提倡开矿山,修铁路等活动,正是这些活动的实施,让当时的湖南成为了全国最有朝气的一个省份。

后来维新运动推行得如火如荼之时,慈禧太后却出来横插一脚,发动政变,而谭嗣同面对众人劝自己逃走的时候,他没有退缩,反而选择了英勇就义。

在经过狱中的种种拷打之后,在1898年9月28日的时候,年仅33岁的谭嗣同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即便是在临死前,谭嗣同依旧在狱中的壁上写下了绝命诗,让人钦佩。

在谭嗣同离开人世之后,李闺伤心欲绝继承了丈夫的遗志,为老百姓做实事,热心公益事业,并且创办了浏阳的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并且曾还担任过校长。

最终,在1925年的时候,六十岁的李闺就此离开了人世,而在离开人世之前,她就嘱咐过身边人一定要将自己和丈夫谭嗣同合葬在一起,而这一切只为两人可以常相伴。

谭嗣同的一生的确是令人惋惜的,自幼丧失至亲,成婚之后,孩子又因为生病离开人世。

好在种种打击,没有让谭嗣同变得颓废不堪,他为了革新运动付出了自己所有的时间与精力,甚至最后就连生命都愿意牺牲。

虽说戊戌变法仅仅持续了103天就宣告了失败,但是好在此次维新运动的意义影响深远,对未来国家的大势走向与发展做出了形成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不得不说,谭嗣同这就是在用生命和鲜血进行革命,其身上大义凛然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菜市口   光绪   君子   妻子   孩子   戊戌变法   京城   人世   监狱   丈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