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看看对手的一番神操作,林彪赢得还真幸运

辽沈战役:看看对手的一番神操作,林彪赢得还真幸运!

从三大战役的几个特点上看,辽沈战役不是最出彩的,歼敌人数不如淮海战役那么多,敌我兵力对比也是我方占优势,最关键的是,毛泽东多次提醒林彪在营口堵住敌人,结果还是让敌人跑了一部分。

不过,辽沈战役的意义却是三大战役中最重要的一个。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是辽沈战役是最先歼敌超过40万的大战,之前像济南战役也就一战歼敌10万,而在辽沈战役中,总共歼灭敌军47万,而且创造了在野战中一次性歼敌10万以上的记录。济南战役、围困长春、炮轰锦州等,都算攻坚战,而在野战中消灭廖耀湘兵团是一大亮点,更不要说廖兵团中的新1军和新6军都是国军的王牌主力。

其次,辽沈战役之后,敌我双方的对比发生了根本逆转。敌军下降至290万人马,而解放军则上升至310万人。这是自我军创建以来首次在人数上超过敌军,这对战争走向的影响是关键的,正是从辽沈战役起,国军才开始走向崩溃,毛泽东希望解放全国的节奏也至少提前了两年。

最关键的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天平已经倾向于解放军。辽沈战役不只让国军损失了47万人马,也不只是对敌人信心的打击,真正的影响在于敌军已经在战略上完全陷入被动,东北野战军百万大军成为解放全国的总预备队,我胜敌败的趋势已经一目了然!

辽沈战役的胜利,林彪当功首功。尽管战役初期林彪在打锦州还是打长春的问题上摇摆不定,这是因为他用兵太谨慎了。但一旦他下定决心之后,就显然刚毅而冷峻,杀伐决断,显示出了大将气度。

不过,在看完了整个辽沈战役的过程之后,我还是发出了一声感慨,这次大战林彪胜得够险!

如果不是敌军一系列的神操作匪夷所思,林彪能不能赢还很难说!

对我方来说,辽沈战役赢在三军用命、上下一心。这从非常关键也非常危险的塔山阻击战和黑山、大虎山阻击战就能看得出来。

反过来说,如果敌人也做到用军用命、上下一心呢?那肯定就相当难打了。幸运的是,林彪面对的国军可不是这样的。

如果要问辽沈战役国军的指挥官是谁,大家肯定会说是卫立煌,当然也有说是杜聿明的,但都不对,事实上的指挥官是蒋介石!

战役期间,蒋先生不仅直接指挥战役,还多次往返于北平和沈阳。这是他和毛泽东最大的区别,美军顾问团团长巴大维将军对此有过辛辣的讽刺,毛泽东和蒋介石最大的区别在于,毛泽东没有飞机可供他在战场上飞来飞去。

辽沈战役三个最关键的人物中,蒋介石、卫立煌和杜聿明,三个人就像寓言中的“天鹅、梭子鱼和虾”里的主人公,分别朝着三个方向使劲,谁也不听谁的。这里面可以再加一个廖耀湘,他手里掌握着5个军的兵力,处于沈阳、锦州和营口之间,忽而向彰武进军,忽而向锦州攻击,忽而向营口撤退,最后又向沈阳转移……

蒋介石一心打通锦州通道,卫立煌就是不肯,一定要死守沈阳,蒋介石居然拿他没有办法;杜聿明让廖耀湘往营口出击,卫立煌却命令他退回沈阳;蒋介石让杜聿明给卫立煌当副总司令,却把指挥部设在葫芦岛,还能下达与卫立煌不一致的命令;廖耀湘更绝,谁下的命令对自己有利听懂的!

这种奇葩的事情一箩筐,林彪应该感到庆幸,在辽沈战役中,蒋先生耍了个大乌龙。说来辽沈大战能取得完胜,林彪必须感谢光头校长。

双方把争夺的重点放在锦州之后,蒋介石要求侯镜如和廖耀湘各率部队东西对进,救援沈阳。

10月6日上午9点钟,蒋介石乘坐当时中国最大的巡洋舰“重庆号”来到葫芦岛,部署救援锦州。随同一起来的还有不少大员,包括桂永清、徐永昌以及第17兵团司令官侯镜如——侯镜如将成为救援锦州的主要角色。

在军舰上,蒋介石接见了驻防当地的高级将领们,这些高级将领背景比较复杂:第54军军长阙汉骞本来就驻防在锦西一带,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陈铁是卫立煌派来的,冀热辽边区副司令官唐云山是锦州范汉杰的人……

蒋介石当众宣布,葫芦岛方向的援锦兵团由侯镜如指挥。

但侯镜如并不想接这个烫手的山芋,他对蒋介石说自己的部队还没有来,必须得把自己的部队接过来才行。

蒋介石只好命令第54军军长阙汉骞代为指挥,等侯镜如一到就把指挥权还给他。

蒋介石这一着令所有高级将领迷惑不解,不知道他为什么把锦州范汉杰和沈阳卫立煌派来的指挥军全都撇到一边,却非要作用一个和东北战局八杆子打不着的华北方面的将领,而且,蒋介石可能不知道,侯镜如不但是中共地下党员,还见过毛泽东和周恩来。

代理总指挥阙汉骞对此十分愤恨,他决定在侯镜如回来之前就突破塔山,直捣锦州——这也是为什么程子华指挥的塔山阻击战异常艰险的原因之一。

不过,侯镜如是个地下党,而阙汉骞也没能帮上蒋介石什么忙,他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克扣军饷,不仅把该发的军饷都换成金条去做生意,连用于修筑工事的钢筋也拿去卖了。

战役进行中,出现一件有意思的事,必须拿出来分享一下。

有一次蒋介石飞北平,住在他的行宫圆恩寺中,召集杜聿明和卫立煌来开会。会上杜聿明提出一个方案,让廖耀湘兵团向黑山、大虎山攻击前进,成功的话就收复锦州,不行的话也可以后退到营口从海上撤离。

这是蒋介石首肯的方案,但卫立煌死活不开口。

一旁的傅作义在蒋介石的逼问之下说了句模棱两可的话:“这是两条心!”

会议进行到晚上6点的时候中断了,因为傅作义要请杜聿明和卫立煌两人吃饭!

我很替蒋光头悲哀,他的部下认为吃饭比开会更重要!最奇葩在还在后面,吃过饭之后,杜聿明说自己腰疼得厉害,不能去开会了,于是傅作义和卫立煌也赶紧表示我也不去开会了。

可怜的委员长在圆恩寺里一直等着,三个人谁也不来,他就这么一个人孤零零地坐着!

深夜, 谁也没等来的蒋介石无限悲凉,他让人去找杜聿明谈话,请他代替不听话的卫立煌来指挥东北全局,但杜聿明知道这是一个无法收拾的烂摊子,坚决不干。一直谈到凌晨两点钟,来人一看说动不了杜聿明,就问:“那么老头子的命令下来你怎么办?”杜聿明说:“就是下命令我也不去。”

第二天,蒋介石问杜聿明东北怎么办,杜聿明说,要打就赶快补充兵源打下去,要撤就赶快撤。

蒋介石命令杜聿明到东北上任,杜聿明不敢明目张胆违抗军令,他说:“我认为徐州比较重要,如果校长认为葫芦岛重要的话,那就由您决定好了。”

最后的结果是,杜聿明到葫芦岛上任。杜聿明心里想:“算了吧,反正江山是他的,部队是他的,他要丢就丢,要送就送。万一我坚持自己的意见,从营撤退不下来,我就有杀头之罪。我作为他的部下,只好接受他的命令。

到现在为止,我们都不清楚东北大员们的心理。

卫立煌认为,自己的部队必须坚守沈阳,因为大军一到东北漫无边际的旷野,肯定会被林彪的大军吃掉,待在城市里固守还安全一些。也正是基于这个基本认识,在廖耀湘进退两难时,他严令他回沈阳,并在几条河上给他架好了浮桥。

特别是廖耀湘十几万大军覆灭之后,卫立煌更坚信这一点,因此,我们可以称他为“死守派”。

问题是,死守能守得住吗?

在辽沈战役中,至少有三次都是攻坚战,解放军大获全胜:一次是战锦州,一次是围长春,一次是攻沈阳。事实证明,解放军早已具备攻坚能力,从稍早徐向前指挥的临汾战役到刚刚结束的济南战役,全是攻坚战,在解放军凌厉的炮火和多变的土工作业面前,而坚固的城墙和工事都无济于事。

最后,沈阳被攻克,在城破的一刻,在杜聿明和王叔铭的苦苦哀求下,蒋介石终于松口,派飞机把卫立煌接了出来。

廖耀湘曾经是东北战局为数不多的头脑还算清醒的人,但他的境界却不高,唯一的目的不是打败敌人,而是保存实力,否则你根本无法理解他一系列的操作。

从沈阳出击的时候,他并未沿着最近的路朝西南锦州方向前进,却绕了一个大圈子向西部甚至西北的新民、新立屯和彰武进军。不过,占领彰武倒是林彪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因为东北野战军的给养大动脉被掐断了!

此后的廖耀湘,基本就在南下营口和西进锦州之间徘徊,事实上,廖耀湘让毛泽东的心都揪到了嗓子眼儿,毛泽东最怕的就是东北的敌军跑掉,这对华北战局和正在进行中的淮海战役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林彪在让敌军抢占营口之后,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失策,如果不是敌人不争气,那么毛泽东的担心就可能变为现实。好在梁兴初的十纵够争气,硬是用不到敌军五分之一的兵力把廖耀湘堵在黑山、大虎山一线几天几夜寸步难行——兵贵神速用在廖耀湘身上显得是那么的不合时宜,他自己在彰武和新立屯一带闲逛了好几天,又在黑山、大虎山一线被阻击了好几天,最后,锦州固然不可能去了,营口也去不成,最后连回沈阳也成为奢望。

于是,这位林彪的同窗、黄埔高材生、法国陆军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只好做了林彪的俘虏。

其实,蒋介石的战略眼光还是不错的,至少他看出了东北战局的胜负手在锦州。他令侯镜如兵团和廖耀湘兵团东进对进救援锦州,从理论上讲也没有问题。

但在执行的时候才发现这个方案并不现实,首先廖耀湘兵力从沈阳出发,离锦州还比较远,这使林彪可以腾出手来先拿下锦州;其次,廖耀湘并没有选择直线进击锦州,而是从弓背“迂回”到了远离锦州的彰武,廖耀湘到锦州的前提条件是让侯镜如先和锦州范汉杰会师,而这一前提条件从未实现过;还有,虽然塔山方面的阙汉骞和侯镜如挺给力,但程子华更给力,让他们在塔山一步也前进不得。

后来,锦州丢失以后,在蒋介石和杜聿明的严令下,这一线还是时有战斗发生,而且有时候还很激烈,但已经与事无补了。

整个辽沈战役中,最不可理喻的是卫立煌。

不管外面发生什么事,他老人家都稳坐钓鱼台不动,似乎他唯一的任务就是待在沈阳城里等着解放军主动撤军。长春被围他不动,锦州被攻他不动,给人的印象除了给廖耀湘架过几座浮桥外他什么事也没干。

当初陈诚在东北惨败,蒋介石要走马换将时想到了他,给他戴了无法顶高帽子才使他不情不愿地来到沈阳。他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多年来对蒋的为人颇有微词,所以到了沈阳之后他铁了心做回自己,不管蒋介石怎么催他,他一概不理。长春和锦州的事他管不了,鞭长莫及,他觉得只要沈阳不丢就算对得起委员长了。

还是太幼稚,长春丢了,锦州丢了,范汉杰、郑洞国这些人都投共了,后来廖耀湘甚至还当上了解放军军事学院的老师……这些人都完了,你卫立煌能独善其身吗?一个小小的沈阳,能抵挡得住林彪的百万大军吗?

假如说——当然,我们知道历史没有如果——只是假如说,上述这次错误国军方面都没有犯的话,会发生什么?

假如卫立煌不再和蒋介石弄脾气,也不再固执地死守沈阳,而是积极参与东北战局,会怎样?

要是廖耀湘不再只考虑保存自己的实力,在援助锦州时沿铁路和公路直扑解放军,而不是绕到西北方向的彰武去打转转,会怎样?

要是廖耀湘已经决定从营口逃跑时,他既不在辽中耽搁,也就没有梁兴初率十纵提前到黑山、大虎山沿线阻击他,这样至少争取了10天时间,他就会毫无阻碍地跑到营口,10几万大军沿海上逃跑加入华北和华东战团,会怎样?这是毛泽东最为担心的一种结果。

要是蒋介石不再耍小心眼,对所有将领一视同仁,不再有嫡系和杂牌军的概念,那么曾泽生还会不会率第60军在长春起义导致长春防线崩溃,会怎样?

要是塔山方面的攻击队伍再强悍些,如果侯镜如没有保存实力的话,程子华在塔山能守得住吗?事实上,侯镜如应该明白,东北一丢,他和傅作义的华北立即成为前线,唇亡齿寒的道理早在2600年之前就讲得很清楚了。

如果上述错误蒋介石一个都不犯,辽沈战役能打成什么样子真的很难说。

从这个角度来看,林彪赢得很幸运,辽沈战役取得辉煌胜利,他应该感谢蒋介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辽沈   黑山   战役   葫芦岛   营口   锦州   彰武   长春   敌军   蒋介石   幸运   对手   操作   林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