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臣:三十八年硬核守护祖国北疆的“老黄牛”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三九天,暴风雪,风卷着雪粒极速飞舞,将天地刮得一片迷茫,东北人将这种天气叫作“大烟炮儿”。

2021年12月5日,在“大烟炮儿”的笼罩下,车打滑掉进沟里,手机信号又十分微弱,58岁的李国臣在车上足足冻了10个小时。

38年的执着,38年的坚守,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类似的惊心动魄,基层公务员李国臣将初心与忠诚,铭刻在祖国的北疆边防线上。

作为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委办公室国安室一级主任科员、市委边防办常务副主任,李国臣主要负责统筹、协调边防建设、边境管控等工作,是密山市乃至全省边防战线上的“老黄牛”“活电脑”“硬核战士”。

1984年,李国臣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密山市二人班乡工作,担任武装部助理员,从此和边防工作结了缘,一干就是38年。

二人班乡的边防巡逻路,曾是有名的“水泥路”,一场雨后,道路泥泞,坑洼不平,越野车都难以通行。就是在这样的道路上,李国臣带领着巡逻人员日复一日、深一脚浅一脚地巡护着。

如何修好边境巡逻路,成为李国臣最大的心结。他多方协调有关部门和沿途乡镇出车出料,动员边民出工出劳,自己带头参战,把路升级成了砂石路,道路两侧栽上白杨树,从此巡边再也不怕路难行了。

2015年9月,李国臣被调到市水产总站任副站长,工作由管理陆界转到管理水界。面对兴凯湖渔民误越边境捕捞时常发生的问题,他开动脑筋,创新方法,把不同乡镇和农场的渔船船尾分别涂上红、黄、绿等不同颜色,并在船上安装全球定位系统(GPS)。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就能掌控渔船的具体位置,抵近边境就能及时预警。

“服从组织安排,这是我的责任。”2019年5月,领导找李国臣谈话,想让他负责市委边防办的日常工作。爱人劝他,55岁的人了,找个清闲地方养老吧。这一夜他辗转反侧,“边防无小事”,其中的风险和压力他比谁都清楚,可是组织上的信任和责任却让他怎么也放不下。从那以后,一个个边境执勤点成了他的办公室,266公里绵延的边境线成了他魂牵梦绕的“心头事”。

作为一名老边防,李国臣在工作上一直推崇新思路,积极采用硬核新科技。几年来,他千方百计推动密山市在全省陆界率先安装周界安防系统,并将监控视频信号率先接入省级平台,让密山市边境物防技防能力实现了大提升。

同事祁兵说:“跟着李国臣干工作,就是拼命。”密山市边境管理大队大队长盖然说:“和李国臣巡防,一整就到后半夜。巡防的次数与频率不断增加,也不断创造出新的工作速度、新的工作热度、新的工作高度。”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对俄边境口岸城市相继出现疫情。面对密山市边境点多线长、外防输入压力大的实际情况,李国臣精准研判、科学布防,推进边境全线闭环巡逻管控,形成“防走私、防偷渡、防越境、防非法捕捞、防疫情输入”的严密防护网,筑牢了密山市的疫情防线。

2022年2月1日,李国臣突发严重头晕目眩,医生命令他必须住院治疗。此时,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李国臣知道工作岗位上离不开人。于是,他违背医嘱,白天巡防,晚上点滴。

2月14日,积劳成疾的李国臣昏倒在边防路上,医生诊断为脑梗死。转院至省城哈尔滨治疗后,经过三天三夜、72小时抢救,他才苏醒过来,但出现吐字不清的命名性失语障碍。

醒过来的那一刻,李国臣急切地打着手势,女儿“翻译”出他最想说的话——代他在“密山边防指挥群”留言,叮嘱边防的同志,薄冰期到了,要将湖中的铁丝网移至岸边,避免危险与损失。病榻上的李国臣,用对事业的赤诚与执着,诠释了“宁让生命透支,不让使命欠账”的铿锵誓言。

堡垒无言,却凝聚着强大力量,旗帜无声,却能鼓舞磅礴斗志。扎根边防38年,李国臣以为民负重前行、默默奉献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人民满意公务员的使命担当。

(本报记者 罗旭)

来源:光明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密山市   密山   鸡西市   光明日报   巡防   大烟   老黄牛   北疆   渔船   边防   疫情   边境   乡镇   市委   使命   祖国   公务员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