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似一把红泪在玉壶,难舍师生情,值得珍藏一生一世

年轻的女教师如往常一样走进了教室,但是在开门的一刹那,她惊呆了。

全班同学端坐在座位上,凝视着黑板上的遮布。

当老师走上台前,拉开这块布,只见黑板上端正地写着几行字:


“请假条:亲爱的葛妈妈,我们因毕业需请假,时间永远……望批准!”

下面还有落款,六年五班,您的孩子们。


此时,这位“葛妈妈”眼睛湿润了。

这六年来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无限感慨,化作到爱的力量,让她感到幸福和欣慰。


在这些天真、浪漫的孩子们眼里,这位朝夕相处六年的老师,就是他们的“好妈妈”。


作为家长,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我们会把自己孩子亲自交到班主任的手中。


班主任会笑着牵起孩子的手,孩子也会亲切地称她为“妈妈”,并开心地跟着“妈妈”走进校园。


因为爱,小朋友才会这样叫。


因为用心付出,老师才配得上这个伟大的称呼。


当孩子们哭泣了,她会抚摸他们的头,给以最真诚的笑容。


当孩子们犯错了,她会如春风细雨的语气与他们讲道理,不会生气。


“天使妈妈”,会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爱滋润着孩子们的成长。


人世间,有很多情意让人心生眷恋,甚至此生无法割舍。

除了亲情、爱情和友情之外,还有一种无比珍贵的情感,那就是师生情。

(一)城南花开,故人不在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又有多少师生情谊,传为千古佳话。


杨时和游酢,为了不打扰老师的睡梦,程门立雪,可见尊师之诚。


孔子去世,子贡结庐在老师的墓旁,静守六年,足见师徒之情深。


汉明帝登基后不忘师恩,继位后依然尊桓荣以师礼,爱师之心感动后人。


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

钱钟书与恩师吴宓的情意,经历风雨半世纪,相知相惜,也成为史上一段佳话。


这两位国学大师,就像是两块“磁铁”一样,离得近就起争执,离的远又相互惦念。


这一生,吴宓对钱钟书这位学生是“又爱又恨”。


要知道,当年这位才华出众的大学子,曾在清华园里当着众人面说吴宓“太笨”。


又曾因为对爱情观的不同,师徒二人起了争执,多年都无往来。


但是,当有人质疑自己学生的性格和脾气时,吴宓会立刻站出来为钱钟书解释。


他说,“钱钟书的狂傲,并不是孔雀开屏的个体炫耀,而是身为文人骨子里的一种高尚的傲慢,这并没有什么。”


吴宓在钱钟书人生落魄时慷慨相助,在背后默默支持他。


当钱钟书几经周折重回清华后,师徒二人又一起研讨国学,钻研学术。


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事业上,他们都像是 “淡如水的君子之交”。


1978年,吴宓去世,钱钟书请求为恩师的日记作序。

钱钟书一边回首往事,一边用此生之情写到,“作为一名白头门生,愿永远列名吴先生弟子行列之中。”


份师生情,是天长地久的情意,宛若涓涓细流,虽经过半世的浮华,仍旧如沐春光,滋润着、温暖着彼此的心灵。


明师之恩,不忘之志,但人生终有遗憾。


在经历了人世间的沉浮,岁月无情的洗礼后,方能唤醒梦中人。


但是,故人已不在,只留了城南每年的花开花落。

(二)玉不琢,不成器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古时候的学生远离父母,跟着老师饱读四书五经,苦学做人道理,自己的小半生都托付给了老师。


于是,师父就是那个时刻会关注你的人,也是会手下不留情,责罚你的人。


现如今,老师在学校俨然有着“为师”的尊严和“为父”的严厉。

有一次,林清玄谈起一段让人感慨的回忆。


高三的时候,他和同学逃课溜出学校,被老师逮住并受罚。


这位老师平日里就对学生要求非常严苛,做人也很古板和铁面无丝。


他们几个人手心被打得出血,老师依旧无动于衷。


当他们几个人都顺利考入大学后,回过头来十分感激这位老师当初的严厉。


《礼记•学记》中讲,“玉不琢,不成器。”


在老师的眼中,学生就像那一块块顽玉,不琢不会成为大器,而且有时还需要用更严厉的手段。


当然,这位老师体罚学生的行为并不被推崇。


“恨铁不成钢”的爱,才会让老师如此气愤。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责任,这位老师才会如此严厉。


我们都说“严师出高徒”,但是往往这个“高徒”都是在自己成名后,或是成就大事业后,方才体会当初老师的用心良苦。


(三)一把红泪在玉壶


康熙十二年,因寒疾纳兰性德卧病在床,未能去参加殿试。


病榻上的纳兰沮丧万分,内心苦楚,憔悴不堪。此时,他的师父徐乾学送来了一筐樱桃。


要知道,在古代樱桃被视作水果中的“娇子”,而新科进士也被看成读书人中的“娇子”。


那么,在其师父眼里,自己的爱徒就是本届的新科状元。


于是,纳兰起了身,披上长衫,挑明蜡烛,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临江仙•谢饷樱桃》。

“留将颜色慰多情,分明千点泪,贮作玉壶冰。独卧文园方病渴,强拈红豆酬卿。感卿珍重报流莺,惜花需自爱,休只为花疼。”


在他的眼里,恩师就宛如每日守护星辰的人,是如此懂他,怜他,惜他。


以诗言志,纳兰将这樱桃比作晶莹闪烁的“红泪”,珍藏在玉洁冰清的“玉壶”之中,而这“玉壶”指的就是懂他的师父。


这份师恩,也化为一股动力,支持着他的内心,鼓励着他重新站起来,为自己的理想而战。

回过头来看,韩愈口中的“老师”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传道受业解惑”者。


司马光讲过,“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好的老师已经成为了学生的智慧的开悟者,思想的启蒙者,性格的养成者,人生的引路者,梦想的传播者。


师与⽣,有时可以拥有将心比心的信任与尊重,并将之化为勇气和爱。


就像泰⼽尔的诗歌所讲的那样,“让我的爱像阳光⼀样包围着你,并给予你光辉灿烂的⾃由”。


这份爱,源自于老师的真挚的内心,真诚的付出。


这份爱,也是源自于学生的尊敬,一份真情。


师与生,可以彼此成就,可以踏歌而行,也可以相望于江湖。


岁月无声,师生有情,这份情感是细腻的,是催人奋进的,也是耐人回味的。


你待我为那红泪,成为最懂我的人,此生彼此相知。


我视你为那玉壶,成为我最尊敬的人,此生彼此相望。


师生情,恰似一把红泪在玉壶,需要此生珍藏。


感谢你,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玉壶   师生   玉不琢   不成器   高徒   恩师   师徒   师父   情意   樱桃   严厉   妈妈   老师   孩子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