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马甲公益大篷车开进浙赣皖渝 开展超400场防骗集市、助老课堂


在蓝马甲志愿者江波的手机里,有300多张特殊的照片。这些照片是江波和团队成员们在每场大篷车活动结束后在现场拍摄的合影,照片里的他们摆着几乎相同的姿势,背景却在不断变换,300多张照片连在一起,是江波这一路的轨迹,也绘就了蓝马甲助老防骗大篷车公益地图的大致轮廓。


一台大篷车、一个微型展览、 一场反诈集市、 一节“板凳课堂”、一支志愿宣传队,蚂蚁公益基金公蓝马甲助老防骗大篷车走进村庄、社区,是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而推出的公益行动。今年4月启动以来,先后开进浙江、江西、安徽和重庆等地,累计开展了超过400场防骗集市及助老课堂活动。


图说:今年4月启动以来,先后开进浙江、江西、安徽和重庆多地,累计开展了超过400场防骗集市及助老课堂活动。图为大篷车开进江西北部山区。


这支以蓝马甲为身份标识的公益队伍,构成成分颇为“复杂”,大学生毕业生、前“村官”、专业救援队长……各行各业的志愿者队伍,慢慢壮大的专业讲师团队,随着蓝色大篷车的行进路线,面对面、手把手地为老年人带去最实际的帮助。他们相信,从蓝马甲公益课堂走出的老人及基层工作者,化作一颗颗“火种”,继续将反诈防骗的知识以及拥抱数字化社会的思维在老年群体中传递、普及。


很难说有没有更高效、更有力的公益方式。但是,在这一群“探路人”看来,这样的“笨办法”,可能是真正能帮助老人迈出跨越数字鸿沟的第一步。

26736万分之一


202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中国人口变化情况一度登上热搜。和大众关心的男性人口40年来首次下降等热点相比,有几个数据显得不是那么醒目: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


2.67亿,几个数字的简洁掩盖了数据的庞大。出生于50年代前的中老年群体,某种程度上被一部分人视作网络之外的“数字弃民”。


对于老人们来说,看似平坦的数字世界,在现实的入口有着鸿沟。拥有智能手机,却只会接打电话;希望融入数字化社会,身边却无人引导;轻信他人推荐,却落入诈骗圈套……这是老龄人口所面临的“数字困境”。


江波和同伴们每天面对的,就是26736万分之一的个体。不久前,江波还是毕业生大军中的一员,是最早加入大篷车项目的那批志愿者之一。





图说:2022年8月5日,“山城”重庆,蓝马甲志愿者江波和小伙伴们提着易拉宝、宣传物料前往下一场公益课堂。


这天,第一场大篷车活动在重庆渝中的一个商业广场,不远处就是重庆的地标——朝天门,终日人流熙攘。江波和其他几位团队成员一同,熟练地打开车仓,将大小物资一一卸下,从组合拼装到摆放到位,前后不过十几分钟的功夫。一块互动屏、一个咨询台、两个游戏区、几块展板,就是一个完整的蓝马甲公益大篷车助老防骗集市。跳格子、“反圈套”套圈、防骗连连看、拍照打卡,每个装置都以兼具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形式,浓缩了最典型的诈骗套路或基础实用的智能手机操作教程。


几个小时的现场,江波等志愿者几乎没有闲下来过。一位白发阿公在家人帮助后下载支付宝申领“渝康码”后,至今不知道手机上的软件怎么下载,觉得智能手机远不如功能机来得耐用、方便。另一位嬢嬢对着一位讲解诈骗套路的蓝马甲语带“埋怨”,就在不久前,她中了类似理财诈骗套路,因为轻信而交出了银行密码和验证码,被骗走了几个月的养老金。


图说:7月28日,大渡口新山村街道沪汉社区,社区老年人在“蓝马甲”志愿者设置的套圈游戏中学习反诈知识。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向乡村去,数字鸿沟的更深处


26736万分之一的浓度,在年轻人逐渐流失的乡镇地区尤为明显。“数字鸿沟”四个字放在留守老人居多的乡村,往往意味着无人指导、骗局更加容易得逞,数字生活带来的便利与老人无缘之余,老人还可能失去多年积攒下的养老钱。


2022年5月6日,中国社科院发布发布《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研究报告2021》。其中显示,国内九成以上农户家庭至少拥有1部智能手机,但50岁以上农民占不使用智能手机群体的97.05%,初中以下受教育程度者占仅用手机接打电话群体的90.19%。


对于这类乡镇农村地区的老人来说,信息的主要来源,大多还是村里乡邻的口口相传和广播电视的播报,信息爆炸的网络世界,对他们来说陌生而遥远。




图说:2022年6月,大篷车开进德安县丰林镇,蓝马甲讲师闵平帮助村里一位八旬老人第一次登上微信,与子女视频。


“缺少陪伴与手把手的帮助”,是前“村官”、蓝马甲志愿讲师闵平认为乡村老人群体受困于数字的时代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大篷车开进德安县丰林镇的过程中,闵平帮助一位八旬老人第一次登上微信,与在外地务工的儿子拨通视频电话的情形被镜头记录了下来。


“常年见不到面的亲人之间,打电话哪有视频通话来得直接呢。”闵平清晰记得,那天老人和儿子接通视频后聊了很长时间,内容是琐碎的家长里短,老人的表情却带着明显的激动和喜悦,被走访的媒体记录的下来。镜头之外,边上的江波和几个志愿者们扭过头去,微微红了眼。


一群探路人的笨办法



辗转数千里,深入超过50个县区,蓝马甲公益大篷车每天平均行程超过百里,已经在超过400个乡镇、街道,开展线下防骗集市、助老课堂,直接受益老人超过4万人。未来还将走进广袤大地更多田野乡村。


4万人,与2.67亿这个数字相比,显得有些渺小。“我们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甚至我们能够帮助到的人,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这一点蓝马甲们并不气馁,他们觉得“经过我们的引导与讲解,每一位参加过、了解过我们活动的老人、基层工作者都能化为一颗‘火种’。”



江波说,蓝马甲志愿者们将这种方式形容为下“笨功夫”“苦力气”,每一站都争取走到离老人最近的地方,为他们带去最实际的帮助。“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如今帮助老年人了解防骗知识、融入数字化生活,也是在帮助未来的自己。”


曾把蓝马甲大篷车迎进村里的江西德安县丰林镇综治专干汤恒明告诉记者,老人们对大篷车这种寓教于乐的宣传方式接受度颇高,成效很快显见——就在蓝马甲大篷车离开后不久,汤恒明就接到了村里参加过蓝马甲公益课堂老人的举报,说遇见了上门推销产品、组织低价出游的诈骗分子。汤恒明和同事立即联系警方介入,进行了即时制止。


汤恒明说,“收到老人对诈骗分子的举报,这还是第一次,说明他们的反诈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也给我们后续的基层助老工作带来很大启发。”



图说:2022年6月24日,安徽合肥,蓝马甲志愿者周泽阳在反诈集市上给老年人讲解如何识破“圈套”。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老龄社会法制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刘薇调研过程中发现,不同的老年群体对智能设备的态度有着明显的差异。在老年大学里,老人们学习新事物的态度十分积极,收效也很好;但尤其在偏远乡村,部分老人对智能产品的抵触情绪十分明显。


刘薇同时指出,社区、街道、村委等基层组织与本地老年人有着最直接、长期的接触,因此在这个层面形成常态化的志愿者队伍是最关键的一环,其中还可吸纳更多银龄讲师或志愿者加入,让老年人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


蓝马甲助老防骗公益大篷车的轨迹还在继续延伸。江波计划在项目结束后自己做一个小结,

回顾、总结这一路上的经历与感悟;闵平依旧奔走在江西鄱阳乡村一线,为当地老人解决问题;金库开着大篷车一路向西,面对老人误以为他也是讲师的情况,讲解起来也毫不露怯,俨然成为了一名“专业”志愿者。


江波在志愿日记写道,“蓝马甲其实并不一定要穿在身上,人人都可以成为身边的蓝马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大篷车   马甲   集市   公益   课堂   江西   鸿沟   重庆   图说   智能手机   老年人   志愿者   乡村   老人   数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