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去世前要求穿7条裤子,至今未下葬,宋美龄晚年揭露真相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病逝,享年88岁。

9天后,蒋家在纪念馆举行了葬礼。

菊花簇拥的棺木中,蒋介石身穿长袍马褂,双手交叠,面容十分安详,丝毫看不出饱受病痛折磨的痕迹。

只是,他的下身看起来非常古怪,双腿好似浮肿了一般,粗壮得不合常理。

人们不由得探出身子多看几眼,便发现了离奇的一幕——蒋介石的遗体上,竟层层叠叠地穿了7条裤子!

这么做是当地习俗?还是有难言之隐?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特殊含义?

时至今日,他的遗体还未下葬,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蒋介石无法入土为安?

或许从他的晚年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自1949年12月败退台湾后,蒋介石再未踏足中国大陆半步。

怀揣着一颗“反攻复国”的心,他一口气连任了五届“总统”。随着时局变动,眼看大陆愈发繁荣,年岁渐长的蒋介石愈发力不从心。

台湾当局调集了一流医院的最优秀医护人才,日以继夜地维护着他的身体健康,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延长蒋介石的寿命。

蒋介石本人,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

6点起床,8点吃早餐,上午处理公务,12点半吃午餐,饭后小憩半小时,3点批阅公文,4点开始会客,5点坐车出游体察民情,7点半吃晚餐,10点到11点睡觉。

他从不睡懒觉。每天醒来时,昼夜颠倒的宋美龄才刚入睡不久。为了不打搅夫人,他便打着手电筒,轻手轻脚地去洗漱。

早饭前,他会诵读《圣经》并静坐祷告。早年他本来信奉佛教,后来在宋美龄的影响下,才逐渐成为了一名基督教徒。

平日里,蒋介石基本不饮茶、不沾酒,就连咖啡也不爱喝,唯独钟爱的就是白开水。他有两个保温杯,分别装着40度和60度的水。因为他觉得,喝适宜温度的白开水对身体有益。

有次,蒋介石宴请一个外交官,期间出于礼节,喝了一点酒。晚上回去后,他便在日记里自责起来,觉得当时喝酒太不应该。可见他平日十分注重养生,且非常自律。

在吃这方面,蒋介石素来饮食清淡。有次,厨师知道他牙口不好,专门做了道软烂的红烧蹄膀,谁知菜一上桌,蒋介石就不高兴了:“吃这么好,干什么呢?”

对他来说,大鱼大肉再好吃,也比不过两三道老家奉化的清淡小菜。他尤其爱吃腌咸笋,那是儿时记忆里难忘的美味,承载着他对故乡真切的思念。

家乡独有的滋味,他一刻也不曾忘记。

有趣的是,蒋介石与宋美龄共进午餐时,虽然同坐一桌,却各吃各的。蒋介石爱吃地道中餐,宋美龄则偏爱西餐,有时夫妻俩还会因为饮食习惯互相揶揄打趣。

蒋介石笑宋美龄如此爱吃“草”,莫非是羊投了胎。宋美龄则回敬他:“你那腌笋蘸着黑乎乎的酱又有什么好吃呢?”

蒋介石晚年一个重要的娱乐活动,是看电影。他偏爱战争片和爱国片,也喜欢各种传统戏剧。

刚到台湾时,蒋经国邀他观赏平剧电影,不料被拒绝了。其实他非常喜欢平剧,只是退守台湾后他便立愿:如不收复北平,此生不观平剧矣。

话虽如此,蒋介石后来并没能忍住看平剧。此外,像《梁山伯与祝英台》、《七仙女》等越剧和黄梅戏影片也是他常看的。

据侍从回忆,蒋介石很少一次看完一整部电影,到了该睡觉的时间他就会停止观看,第二天再继续。

得益于良好生活习惯以及医护人员的精心维护,蒋介石到80岁时依然身体硬朗,完全没有患上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

然而,在他83岁那年,一场车祸改变了这一切。

1969年9月16日,蒋介石在台北阳明山召开了军事会议。

按照平日的作息安排,会议结束后大约4点钟,他与宋美龄一同坐车到近郊兜风。1个小时后,汽车载着二人从山下返回官邸。

车子驶过大弯道时,突然,前方客运班车后窜出一辆军用吉普车。前导车见状急忙刹车,跟在后面的蒋介石座驾司机慌了神,竟将油门当作刹车踩了下去。

这一踩不要紧,车子直接怼到了前导车屁股上,引擎室凹进去一个大坑。

车内的蒋介石一头撞在隔板上,鼻子顿时鲜血直流。宋美龄则摔下了座位,痛得直叫唤。两人被立即送往医院急救。

经初步诊断,蒋介石并无大碍,只是受了点皮外伤。相比起来,宋美龄伤得更厉害,因为这次车祸又撞到了她膝盖上的旧伤。

这会不会是一起阴谋暗杀事件?毕竟在蒋介石的一生里,针对他的暗杀活动从未停止过。

掌握着台湾情报系统的蒋经国下令彻查此事,宪兵部队立即封锁“总统府”沿线道路,盘查所有途经的军用吉普车。

经过一番调查后,蒋经国发现这确实是场意外。

吉普车内坐着的,是一位刚参加完会议的师长,由于着急赶路才超了车。而蒋介石座驾的司机,是其亲信孔祥熙推荐的,背景干净,不可能受人指使。

两天后,那位超车的师长被撤去了职务,开吉普的司机也受到了军法处分。

从那时起,蒋介石的精神便大不如从前。本以为只是与年龄渐长有关,谁知数周后的例行体检中,医生从他的心脏大动脉部位听到了阵阵杂音。

心脏专科医生推断,那次车祸蒋介石的前胸撞在防弹玻璃上,导致他心脏主动脉膜受到了严重损伤,只是蒋介石本人和医生当时都没察觉到。

车祸之前,年过80的蒋介石一年难得感冒一次,即使感冒了症状也很轻,过一两天便能痊愈。

车祸之后,他开始病痛不断,除了心脏问题,胃痉挛、便秘、腿脚麻木等大大小小的毛病都找上门来。

在一次跟别人的交谈中,蒋介石如此感叹道:“永福车祸,减我阳寿20年。”

突如其来的车祸,让蒋介石的身体每况愈下,而国际政治舞台的风云变幻,给他打击也不小。

1971年10月,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台湾代表团灰溜溜地离场了。

在这历史性的一刻,谈笑风生的中国代表乔冠华,成了全场瞩目的焦点,所有人为新中国的胜利欢呼。

而在太平洋的另一端,垂垂老矣的蒋介石,正在庭院里散步。

副官前来上报了消息,蒋介石听完,一把将自己头上的帽子摔在了地上,眼里留下泪来。

对台湾当局来说,这仅仅是开始。

1972年初,新中国外交史上又一个好消息传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件事对蒋介石来说,无疑是极为沉重的打击。

与此同时,蒋介石官邸内的气氛也空前紧张和压抑。他与宋美龄之间,发生了一场特殊的“冷战”。

在3月17日的日记里,蒋介石云:“女子与小人之言不可听也。”这里的女子,指的是宋美龄,而小人,说的是宋美龄的亲外甥孔令侃。

抗战期间,为了争取美方支持,宋美龄曾出访美国。彼时,在哈佛留学的孔令侃为其担任秘书,前前后后出了不少力,因此深得宋美龄的喜爱与信任。

但蒋介石却非常讨厌他。国民党逃到台湾后,孔令侃担任驻美“大使馆”参事,负责对美秘密“外交”。他自恃在美国政界广交好友,夸口能帮台湾购买急需的潜艇、飞机等。

但运作了一段时间,却不见任何成果。蒋介石认为他十分不可靠,便中止了他的工作。

而对于此次尼克松访华,蒋介石觉得原因就出在宋美龄和孔令侃身上。

当年尼克松第一次竞选总统失败后,曾访问台湾会见了蒋介石,企图从他那里获得资助,以便再次参加总统竞选。

双方会谈中,尼克松没提钱的事儿,蒋介石也就装不知道,结果让尼克松空手而归。

当时的蒋介石,不认为尼克松能当选总统,可事情往往就是那么出人意料。

这次尼克松访华,蒋介石就认为他是在报复当初“空手而归之恨”。

在蒋介石的日记中可以看到,他那时候之所以不肯掏钱,是受了宋美龄的影响,而宋美龄又是听了孔令侃的建议。

三天后,蒋介石一生气“离家出走”,独自住进了位于阳明山的宾馆中。

20天后,宋美龄妥协了,搬来与蒋介石同住。后来二人便重归于好,但是蒋介石对孔令侃始终未有原谅之词。

蒋介石素来有写日记的习惯,偶尔漏记也会补上,每到周末、月末、年末还会写“反省录”。这一习惯他坚持了57年,可见其毅力确实有过人之处。

他最后一篇日记,写于1972年7月21日:“今日体力疲倦盖甚,心神时觉不知。”

第二天,蒋介石就因心脏病发忽然晕倒。私人医生立即给他注射了一针强心剂,虽然性命保住了,可他却陷入了长达6个月的昏迷。

这一来,蒋介石半年没有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蒋家人对“总统”病重之事,自然要极力保密,于是对外宣称他得了肺炎。

但越想捂着,越是小道消息满天飞。外界不少人猜测,蒋介石已经去世了。

就在众人迷惑中,1973年初,蒋介石奇迹般地恢复了意识,没多久就能坐在轮椅上正常生活。但身边的人都知道,他已经时日不多了。

年底,国民党召开全体会议,蒋介石没能出席。这下谣言更甚,为了安抚人心,宋美龄安排9名主席团成员到医院晋见蒋介石并拍摄合影。

蒋介石那会儿虽然可以坐着,但右手肌肉严重萎缩,放在扶手上不到半秒就会无力滑下。

情急之下,他们只好用透明胶带将他的手绑在扶手上,这才拍了一张能刊登在报纸上的照片。

1975年4月5日上午,蒋经国向往常一样来给父亲请安。

简单汇报今日行程后,他询问父亲昨晚睡得可好。“好啊,好啊。”蒋介石轻轻回答了两声,便嘱咐儿子早些回去。

蒋经国正欲转身离去,忽然父亲叫住了他:“你......你......”

话一出口却卡住了,半响才说出完整的一句:“你......以后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体。”

当晚,蒋介石的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这次强心剂也没能管用,在宋美龄的坚持下,医生采用了半小时的电击,但他的心脏仍然没能恢复自主跳动。

年满88岁的蒋介石,终究没能敌过死神。

海峡另一端,82岁的毛主席听闻蒋介石死讯后,一脸凝重地说了三个字:“知道了。”

他们虽为一生之敌,但在台湾问题上,却是不谋而同的: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当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为遏制中国,将舰队驶入台海,并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

蒋介石立即让“外交部长”发表了一份声明:“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乃为各国所公认。”

1967年,他与日本首相会谈时表示,美方“两个中国”的想法纯属幻想,他本人坚决反对,中国大陆同样也不能接受。

因此毛主席认为,蒋介石尚有良心,是不愿分裂中国的。

1949年人民解放军挺进浙江奉化,毛主席还特意交待:不要破坏蒋介石老家祠堂等。

尼克松访华时,毛主席把蒋介石称为老朋友。

1975年,蒋介石曾让国民党元老通过香港秘密渠道,向中国大陆表达了邀请毛泽东访台的意愿。毛主席得知后,十分高兴。

但这一切,都随着蒋介石去世暂时划上了句号。

到了耄耋之年,随着新中国的日益强大,蒋介石终于明白“光复大陆”不过是空想,所以他临死前最大的心愿,是希望有朝一日能魂归故里。

他特意叮嘱家人,一切身后事要按照家乡的习俗来办。根据老家的丧葬习俗,父辈去世后,子孙要给去世的人穿上7条裤子和内衣,这样故人才能落叶归根。

这件事在宋美龄晚年讲述中,得到了证实。

蒋介石去世后,他的灵柩暂厝于桃园县大溪镇慈湖。

蒋介石生前觉得,这里的风景与老家奉化溪口最为相似。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回归大陆,在故乡入土。所以他的遗体至今还未下葬。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台湾回归祖国怀抱的那一天,他入土为安的遗愿会得以实现。

相信这一天,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到来。

-END-

作者:鹿野

编辑:柳叶叨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辣王李永志:每天5斤辣椒配白酒,破世界纪录,如今下场让人同情

香港女教师携全家移民英国,老公:宁当乞丐也不回国,后来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尼克松   阳明山   蒋介石   吉普   奉化   台湾   遗体   新中国   晚年   中国   老家   车祸   裤子   总统   真相   蒋经国   心脏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