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雄关漫道 转型换羽奋斗强军

视频加载中...

8月25日,二十四节气中的“出伏”,气温有了明显的变化。

清晨,穿过密雨的阳光洒在一片旷野,火圈、铁丝网、枪靶不规则地密布排列,瞬起的炮弹声猛烈地在地面爆开,轰隆作响,留下数处深坑。两辆装甲车自旷野两侧疾驰入场,十几名身穿迷彩衣、面涂油彩的战士迅速投入“战斗”,相互协作、次第行进,以极快的速度越过障碍,一阵富有节奏地射击后,所有目标枪靶全部被击倒。


士气高昂的红八连官兵 尹力 摄

这十几名战士隶属一支被誉为“铁的堡垒”的连队,它诞生于南昌起义,前身是朱德军官教育团警卫连。

革命战争年代,连队先后转战23个省(市)和朝鲜半岛,参加大小战役战斗150余次,荣膺“战斗模范连”“清江纵深战斗连”等10余个光荣称号,长征途中的夹金山、战况激烈的平型关、朝鲜半岛的临津江,都曾留下连队战士奋勇向前的身影。

进入新时代,连队转型向强、换羽新飞,虽几经转隶、移防千里,始终瞄准打赢强本领、破例并举创一流,赓续“铁的忠诚、铁的堡垒”光荣传统,先后被表彰为“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初秋,新黄河记者走进第80集团军某旅“红八连”,在连长、指导员及数位官兵的讲述下,一个新时代全面过硬、乘势而上的连队形象愈加清晰。

入伍

职业球员、大学生、孤儿、企业老板……“红八连”的战士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凭借不同的契机选择入伍。不过在这里,他们有着共同的身份——保家卫国的战士、敢打必胜的“制胜子弹”、思想红军事硬的强军卫士。


第80集团军某旅“红八连”举行新兵入连仪式,引导新兵赓续红色血脉,争当“八连”传人。张仲彪 摄

今年21岁的尉卓从小就有参军梦。来到“红八连”之前,他为考入军校努力过,不过因为理科偏弱,最终与军营生活失之交臂。上了大学的尉卓对军营的向往没有消失,大学期间他报名参军,于去年3月19日来到“红八连”,那一天也是他的生日。“参军是我一定要完成的梦想,也是弥补曾经的遗憾。”尉卓告诉记者,18岁时他听到了人生中第一首军歌,有一句歌词让他印象深刻——用忠诚兑现向祖国的承诺,“这是我人生的启蒙老师,也是军旅生涯的启蒙老师。”

“初来八连时,最大的感受是和自己想象中不一样。”尉卓说,“与学校相比,这里的纪律更加严明;更令我震撼的是连队历史传承得非常好,新人可以从中快速感受到历史的力量。”入伍后,第一次听“红八连”小广播讲的连历史,才让尉卓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红军连队,“不仅重视过去,而且时刻向前看。”

“红八连”连史馆里,记者仿佛“听”到了战争时期的炮火轰鸣,“看”到了和平时期的日夜苦练。“铁的堡垒”“清江纵深战斗连”“全面模范连”“战斗模范连”“全军践行强军标兵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不同时期的一面面战旗、一张张奖状,是95年来“红八连”敢打必胜、践行强军思想最好的见证。

与尉卓相比,梁浩是一名15年军龄的老兵,入伍前的经历更加曲折:12岁,梁浩的父亲去世;13岁,母亲改嫁;14岁,他只身前往北京,不满一年回东北老家做保安,“一个月360元,一干就是两年”。2005年,梁浩和工友再次前往北京,在西直门附近社区仍然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住650元一个月的地下室,“每天吃凉的馒头,今天炒土豆片,明天炒土豆丝”。那时,梁浩会想30岁时是什么样子,自己是不是虚度了时间。2006年,电视剧《士兵突击》的播放让18岁的梁浩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可能。随后,在姑姑的支持下,他报名参军进入八连。


新兵下连授枪仪式在荣誉室进行 仇成梁 摄

在“红八连”,像尉卓和梁浩这样的战士,还有太多。来时的路或许不同,但随着对“红八连”历史的了解以及科学理论的塑造,他们都从青涩走向了成熟,从对军营的懵懂憧憬蜕变为一名合格的战士,他们在这里实现着各自的梦想,寻找着人生的答案。

筑根

武装身体的同时,更要武装思想。针对多元思想文化的冲击、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八连党支部坚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向蛀蚀信仰、解构历史、抹黑英雄等不良思潮亮剑斗争。


第80集团军某旅”红八连“官兵用“支部像团火,党员个顶个”的连魂,打造坚强的战斗集体。王迪 摄

“支部像团伙,党员个顶个。”在八连政治指导员于鹏看来,充分发挥党支部作用是“红八连”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连队基层建设经验和凝聚人心、学好理论的秘诀。“党支部发挥的是战斗堡垒的作用,我军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自我革新,最重要的就是党组织的功能持续焕发,形成党员身边无后劲,全连上下齐奋进的氛围。”

新黄河记者走进八连战士的生活区,就能感受到一股学理论的浓厚氛围:墙上挂的、床头贴的、橱窗显示的、电子屏播放的,都是习近平强军思想要点;学习室内摆放着《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纲要》等书籍。


图书室里,官兵自觉学习党史。仇成梁 摄

尉卓是常来图书馆借书的一员。“我来的第一天班长就告诉我,要好好学理论。”尉卓说,起初自己并不太在意,也想不明白,当兵为什么还要多看书?直到班长张嘴就能说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古诗词,才让他觉得意识到军人的思想文化也要高,“原来自己不是弃笔从军,而要携笔投戎。”


第80集团军某旅”红八连“”红色宣讲员“尉卓正在向战友分享自己将强军思想绘成漫画展的心路历程。刘涛 摄

现在,尉卓不仅主动学习理论,还在排长的推荐下承担起了连队板报和强军漫画的绘制。一年半的时间,他已经完成了十六七块的板报绘制和多幅漫画创作,目前正在和战友一起合作,希望以板报的形式将连队各个历史时期都形象地表现出来,“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连史,学习理论。”

谢松霖和尉卓是同级兵,而且同样是大学生。于鹏了解到谢松霖的专业是播音主持后,就主动找上了他,希望他能出一期时政集结号广播。彼时的谢松霖刚刚入伍,对于能否胜任这样的工作还不太自信,于鹏的一句话打消了他的疑虑:“术业有专攻,你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连队找到你,肯定是相信你,你一定可以完成。”


谢松霖向战友讲连史

第一期的连队小广播,谢松霖的班长帮他找新闻资料,于鹏则带着他写。在党员的传帮带下,小广播开办两个月的时间,谢松霖已经可以独立完成采编播的工作,成为连队小广播的栏目主编。


连队通过电子显示屏学习强军思想 仇成梁 摄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对于人才培养和理论学习,八连从未有任何松懈。于鹏表示,“我们的党员散发在每个点位,班有党员、排有党小组、连有连支部,党员要做好榜样作用,党员的不断成长、进步就能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进步,大家向党组织靠拢,连队的整体建设才能持续向上向好。”

强军

在部队,战士对军龄比年龄记得更清楚。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最多的名字就是张春宝——“红八连”唯一一个有17年军龄的班长,也是大家口中的“宝班长”。2007年,梁浩入伍时,张春宝的5000米跑还在全连的第二梯队。当梁浩从义务兵转士官时,张春宝已经连续4年成为师级比武第一。张春宝的三等功便是在某次军区比武中以不到9分钟的成绩完成3000米跑拿到的。


第80集团军某旅“红八连”军士张春宝正带领班内成员进行负重式据枪训练,从严从难提升官兵打赢能力。张仲彪 摄

优异的成绩是用汗水、泪水、血水换来的。张春宝撩起袖子,新黄河记者看到他的两处胳膊肘上露出了因擦伤结痂脱落导致的粉红色皮肤。张春宝说,“为了能在军事能力上实现突破,再加上准备比武竞赛,进行射击训练时,胳膊磨破了和衣服粘在一起,就用水湿,透了拿下来,从地上抓把土抹一抹,不出血了继续练,反反复复就变成现在这样了。”

张春宝的优异成绩,也是八连成绩的缩影。2019年,时迎新来到八连担任连长,三年的时间他深入调研、请教同事、吸收意见,坚持依法治训、科学治训,为各班排“量身定做”训练方法,连队连战术笔试连续4年全旅第一。不仅如此,时迎新介绍,近年来,八连先后17次参加上级比武,夺得79个第一,年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被表彰为“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


比武考核前夕,第80集团军某旅“红八连”官兵在连长时迎新带领下,满怀斗志地进行武装三公里训练。霍俊池 摄


第80集团军某旅“红八连”采取灵活多样的战法突破“敌”前沿阵地。张仲彪 摄


第80集团军某旅“红八连”官兵时刻保持冲锋的战斗姿态。翟大帅 摄

成功乃是常事,但让于鹏印象深刻的是连队考核中的一次失利。“去年4月份的一次上级抽核考核中,我们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大家觉得给连队丢了人,我们把党支部所有支委的名字记录在《党员荣耻录》耻辱篇。”事后,八连党支部专门制定赶超计划,在今年上半年的比武中力拔头筹,夺得13个课目中的11个单项第一,综合排名也是遥遥领先。


一代代“红八连”人接力创造的辉煌

时代大潮滚滚,奋勇者方能乘势而上。新时代,八连在强军思想滋养下不断向前,在练兵备战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打仗需要什么,我们就苦练什么;在战斗作风上,树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的精神。时迎新介绍,“我们不仅苦练个人,提升单兵作战能力;更注重协调合作,紧盯战场前沿,尤其针对未来战场趋向城镇化的态势,成立作战兴趣小组,制定作战手册。”

选择

尉卓对军营的热爱溢于言表,现于笔墨。从入营的第一天,除了外出训练,他几乎每天都有记日记的习惯。短短一年半的军旅生活,已经写满了三大本日记。每本日记本的扉页都记着一段不同的话,“永不诉苦,不要抱怨,从不解释,坚持下去”“风过密林,便不再有呜咽,枝枝叶叶都是歌”“明日的我,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似乎在表达彼时的心境。记者翻开这本以第三人称记录的日记,工整的字迹既有尉卓对军旅生活的所思,也有他对自己人生的感悟。


尉卓的三本笔记本


尉卓入伍后的第一篇日记

不过,作为一名义务兵,还有半年的时间尉卓将面临选择:是重回学校还是继续服役。“一年半的军队生活给了我太多‘第一次’的体验。”尉卓说,“今年6月份,我父亲病重,是连队组织捐款,联系上海的相关科室的医生,成功为父亲做了手术,保住了我的家。”说到这里,他有些哽咽。一边是完成学业,另一边是留部队发展,或许尉卓正在纠结,又或许他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这样的选择,谢松霖也同样面对。与尉卓不同,谢松霖目前的打算是回学校先完成学业,毕业后或许会考研究生。“现在国家的政策更好了,二次入伍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位小广播的栏目主编笑道。

梁浩认为自己是属于军队的,因为“红八连”让他再次有了家的感觉。从一个“无父无母无依无靠”的青年,到入伍获评“理论学习之星”,梁浩说,“没有八连的教育、没有八连的熏陶就没有我的今天。是八连的再造让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现在的梁浩,已经从“红八连”副连长调至其他连队担任连长,那个在北京地下室的18岁少年对自己人生发出的疑问,如今似乎已经找到了答案。


第80集团军某旅“红八连”全体官兵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 许文琪 摄

对张春宝来说,是否留在连队从来不是一个选择题,或者可以说留下他的“心愿”。“以前指挥班长能到中士,也就是8年。”张春宝告诉记者,2013年,他服役第八年,心里已经做好了退伍的准备,“当时很紧张,也很舍不得”。好在,随着军队各项利好政策,士官的晋升通道不断打开,服役延长至16年;2017年的军队改革,新增技师编制,符合多项硬性规定的人员根据考核可以在服役满16年后选择继续留在部队,张春宝凭借过硬的条件,通过层层审核以通信技师兼班长的身份再次留在部队。这一期服役结束后,张春宝的军旅生涯将满20年,在问及之后是否有其他打算时,张春宝肯定地说,“直到部队不需要我了,再也走不动了,我才会离开这里。”

(文中部分图片由受访方提供)

新黄河记者:张成地

编辑:赵晓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南昌起义   党支部   小广播   军龄   黄河   雄关   集团军   连队   连长   军旅   官兵   班长   党员   战士   记者   思想   人生   换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