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属于公职人员吗?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属于公职人员吗?

笼统或者广泛的定义,公职人员是指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金融企业的在编干部职工。公职人员核心是所谓的“公职”概念,“履行公职”这个概念非常广泛,比如国家机关,或者说政府序列以外的人员,如果他也是在履行公职,同时又占有编制,财政上负担他的工资福利,他就是公职人员。

而公职人员定义或者涵盖范围比较全面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十五条的规定。

第一类: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业联合会机关的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

第二类: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第三类:国有企业管理人员;

第四类: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第五类: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第六类: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

《监察法》中将监察对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明确的公职人员,一类就是有关人员。有关人员主要指的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不具有公职身份,但因为从事管理工作,有一定的管理权,从而被列为监察对象。

事业单位在编人员主要区分为干部和工勤人员,无论身份是什么,都占有国家编制,同时工资福利是由当地财政负担,因此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包括工勤人员均是公职人员。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概念外延比较大,除了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还包含有编外人员,比如劳务派遣人员、人事代理、公益岗、长期和临时工等,因为不占有正常编制,工资福利跟在编人员不同,绝大部分都是单位自筹,小部分可能列入财政预算,所以不能算做公职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事业单位   人民代表大会   共青团   中国共产党   公职人员   群众性   公职   国家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   基层   工作人员   机关   单位   组织   人员   工资福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