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倒卖俄油赚翻,日媒酸了:同属“民主阵营”,日本咋就这么惨

跟着西方对俄强硬的日本,现在很无语。G7峰会上说好的限价俄油,基本已经被证实是西方的“嘴炮”。岸田政府跟着美国实施对俄制裁,结果是,普京一脚就把日本踢出了“萨哈林2号”项目,日本由股东变为普通客户。哪天莫斯科一个不高兴,说不定就直接断供了。看着不远处的印度,靠转卖俄罗斯石油,赚得盆满钵满。日本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最近,日本媒体就开始反思了,同样都是美国牵头的四方对话机制成员国,为啥日本会和印度的待遇差距如此之大。

俄乌冲突开始后,印度是少数顶住西方压力,主动与俄罗斯做生意的国家。能源危机之下,印度低价从俄罗斯进口俄油,又转手卖给欧美。

更关键是的是,印度如此大张旗鼓地违背西方对俄制裁,除了美国早期发了通不痛不痒的牢骚外,就再也没人管这事儿了。这让不惜牺牲自身利益、一路紧跟美国制裁俄罗斯的日本很不能接受。

日媒一通分析过后得出的结论是,印度这么做,是看准了欧美有意将其留在所谓的“民主阵营”。然而事实真的这么简单吗?

要理解日本人的牢骚,其实得先说说印度“全球最大民主国家”的头衔。印度有太多的奇葩事件,稍微拎出来一两件,就得让高呼“民主”“价值观”的拜登脸红。拜登上台前,还一度指责莫迪政府在克什米尔地区实施的政策涉嫌侵犯人权,要给印度好看,结果呢,上台后,拜登政府高官访印,稍微重点的话都没说一句。

所以说,西方给印度安上一个“民主国家”的头衔,不过是拉拢之意。日本媒体用到了“民主阵营”这一微妙表述点明了这一点。有阵营自然有对抗,这个“民主阵营”不过是西方搞对抗创造出来的。在欧洲,针对的对象是俄罗斯,在印太,则是针对中国。

说到这里,日本人的牢骚就好理解了:都是“民主阵营”内的国家,日本还比印度“忠心”,为啥印度就能搞特殊。

说实在话的,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从独立至今,印度似乎从来都是那个特殊的存在。无论是苏联、美国,还是之后的俄罗斯,似乎都更愿意拉拢印度,而不是将其推到自己的对立面。日媒只看到了印度在地缘政治上的特殊意义,却忽视了许多其他因素。

首先,印度继承了英国的殖民遗产以及意识形态,甚至印度的官方语言都是英语,虽然有人调侃是咖喱味的英语,但这确实让印度与西方有了天然的联系。甚至印度当年吞并锡金,也得益于其被英国的殖民历史。

其次,印度大而不强,西方以及苏联、俄罗斯都未将其当作可以威胁到自己的存在。无论是从人口还是领土面积上来看,印度都是妥妥的大国。再加上,印度从英国手里接手的底子足够厚实,稳步发展,由大国成为强国只是迟早的事情。

然而,任何东西得来太容易,就会有大问题。印度全盘接收英国殖民遗产,却未进行必要的改革,导致其社会存在大量结构性问题。

莫迪执政之初,雄心勃勃地要带领印度成为世界强国。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从土地、农业,到金融、工业,几乎没有一个方面是改革成功的。军事方面的改革,如今也是困境重重。几乎是莫迪一改革,印度社会就要乱一阵。这也从侧面反应出,莫迪实际上对印度各邦的影响力有限。

前些年,西方鼓吹印度能在21世纪超越中国,成为另一个强国。不少世界级企业纷纷涌进印度投资,结果呢?雄心勃勃进去,骂骂咧咧出来。网友更是调侃,去印度投资,那必须是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出来。

如此大国,如何变强?美苏以及后来的俄罗斯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确定印度不可能对自己造成威胁,才进行各种利诱拉拢。毕竟中国早就是谁也拉拢不动的存在,印度作为中国之外,唯一一个人口超10亿的国家,并且还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那当然要拉到自己阵营内。

更关键的是,印度既没有中东石油这样的财富,又地广人多。真拼起命来,还真没有哪个国家敢说,自己能够搞定,而且没有任何好处。反正过去几十年,美国是吃尽了打局部战争的苦头,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哪一场打下来,美国不得掉层皮。因此对付印度,从美苏到美俄,他们采取的手段可谓如出一辙——不管印度如何横跳,拉拢就对了。

最后,在国内买办阶层和外部忽悠之下,印度走上了一条购买代替发展的道路。这样的道路严重制约了印度的发展,最显著的影响就是在国防工业上面,印度军方高价采购的万国造装备,至今仍是全球笑柄。不过对于美苏以及俄罗斯而言,这是他们乐见的:印度要什么,我们卖给你就行了,何必费时费力自己造。长期下来,印度也就成了全球各大军火商的钱袋子。

印度倒是也想过自己造,奈何几十年惯性之下,积重难返。光辉战机倒是花了30年造出来了,可是印度军方自己都嫌弃,最后还是要采购外国货。这么一个“成熟”的大客户,无论是对于俄罗斯还是美国,都是舍不掉的一块肥肉。

印度至今仍是俄罗斯争取的军购大客户,而美国方面,印太战略又必须要仰仗印度。印度在新冷战局势下,仍敢在“铁幕”两边横跳,说白了就是认定,两边都不会动自己。

回过头来看印度采购俄罗斯石油这件事本身。印度采购的低价俄油,到底去了哪里?日媒给出的信息显示,印度正在成为俄油的“洗油”中转站。所谓“洗油”,就是将进口的俄罗斯石油,在印度“洗白”成印度产品,随后再转销欧美。这样,欧美既能说自己制裁了俄罗斯,又不至于真的搞到自己没油用,面子、里子全有了。当然倒霉的国家肯定有,比如说之前因为能源危机爆发动乱的斯里兰卡,以及更多无法保证自身能源安全的国家。

受限于各种历史原因,以及地缘政治问题,印度买俄油这件事,虽然日媒一通分析,大有控诉西方区别对待卖惨的意思在。但日本也只能干瞪眼。毕竟印度这操作,岸田政府学不来,真敢学,就得有接受美国“棍棒教育”的觉悟。不过考虑到印度左右横跳占便宜后面的逻辑,似乎也不是那么值得羡慕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印度   日本   阵营   民主   苏联   俄罗斯   英国   日本人   美国   强国   中国   石油   欧美   采购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