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博士郭景桓:希望在北京绘就心理健康事业“蓝图”

台湾大学资讯管理所博士郭景桓,是此次京台创业大赛优胜者。

【华夏经纬网 记者 李昕 报道】“这次来北京,参赛只是一方面,更重要是希望了解北京的创业环境,评估我们心理健康项目在京落地的可能,以及寻找融资可能。”台湾大学资讯管理所博士郭景桓对记者说。

8月26日,由海淀区政府主办,北京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北京台资企业协会承办的第七届京台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台湾专场活动完美收官,郭景桓带来的“多模态心理健康数字疗法筛查系统”项目,成为本届大赛的十个优胜项目之一

郭景桓来自台北,曾任台北医学大学人工智能医疗研究院首席执行官,专长为医疗人工智慧与多模态心理认知。带着对大陆心理健康市场巨大潜力的认知,去年他以厦门市双百人才引进为契机,在厦门创办注册了自己的公司。

短短一年内,他的企业获得了几何倍率地成长。日前在深圳获得了两家创投公司青睐,估值四千万元,已获融资1000万元。

此外,他的事业版图一年内也涉足大江南北,获得了长足发展:在上海,与复旦大学儿科医院等合作进行儿童多动症筛查;在山东,已经规划在明年扩大心理健康技术的落地;在福州,他更受邀成立了一个闽台研究院,来做台湾人才的技术引进。

现在他的目光又来到了北京。“京台大赛在两岸运行多年,我的台湾朋友极力推荐我参与这个大赛。”

他认为,对一个技术型的新创项目来讲,最重要的一个是资金,一个是人才。“深圳科技人才很多,但心理健康方面的人才则相对较少,我也希望通过这次的北京之行,探路心理健康产业的人才环境。”

北京是心理健康教育一个重要基地,有非常多的大专院校聚集,和充足的知识环境。而对一个技术型的台湾人才来讲,有这样技术成长的氛围尤为重要。现在我更加有信心带更多台湾籍博士,心理健康方面的台湾人才,来北京落地发展。”

那么,疫情之下会否影响台湾人才的登陆意愿?“从去年6月来到大陆,我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回到台湾,这的确是两岸人才交流的一大问题。”

但是郭景桓认为,过去两岸商贸交流更多,技术交流相对短板,在目前环境下登陆发展,对台湾技术人才而言,“较以往更容易受到关注,最差的时候反而是最好的机会。”

过去一年,我公司的成长实践,也印证了这一点。我希望未来引入更多的台湾人才,在两岸建立一个心理健康、数字医疗技术交流的平台,将台湾的技术跟大陆的市场、资金结合,实现两岸融合发展,一起孕育心理健康领域属于中国人的‘独角兽’企业!”郭景桓谈到未来信心满满。

“现在疫情已经趋缓,随着两岸隔离天数缩短,我非常鼓励台湾青年立即行动破除偏见,来大陆眼见为实。”(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台湾   台湾大学   北京   心理健康   博士   台北   疫情   蓝图   两岸   大赛   事业   大陆   环境   医疗   项目   人才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