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伞护”物种超8000个

视频加载中...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唐家河园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被誉为“天然基因库”“生命家园”和岷山山系的“绿色明珠”,也有着“中国低海拔地区珍稀野生动物遇见率最高的地区之一”的美誉。

截至目前,唐家片区内分布的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共有23种,分布的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有86种。鸟类58科168属327种,候鸟达到46%。唐家河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是野生动物们生活的天堂。

不仅是在唐家河,在整个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以大熊猫为核心,四川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了自然的原真性、完整性。随着近年来我省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等工作,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从2017年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以来,四川片区完成廊道植被恢复68平方公里,由此撑起一把“生态绿伞”,8000多种伴生动植物都得到妥善“伞护”。

四川作为大熊猫的故乡,根据最新统计,拥有野生大熊猫1387只,圈养大熊猫548只。除了大熊猫之外,四川还有川金丝猴、雪豹等3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四川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近年来持续加大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不仅仅是动物,四川还拥有野生植物140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达233种,在局部区域,一些珍稀濒危植物的数量也在增长。

动植物得到妥善安置的同时,四川也在积极探索可持续的社区发展机制,谋划点上聚居、线上游览、面上保护的“点线面”的空间布局,一方面,统筹使用易地扶贫、地灾避险和农村危房改造等政策,优先推进原住居民搬迁到周边社区集中居住。整合提升聚居地公共设施建设,减少不必要的空间开发利用。

另一方面,规划建设一批入口社区和特色熊猫小镇,支持沿路沿线发展生态旅游、科普游憩、民族文化、熊猫文创、特色农林等生态友好型产业,依托国家公园生态体验、自然教育开展接待服务,探索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摸清了试点区主要保护对象和资源管理状况。

截至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已基本形成“人退猫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新格局,栖息于此的万物生灵,得到一片完整、连续,更为广阔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大熊猫   国家公园   廊道   熊猫   热点   珍稀   动植物   物种   野生动物   妥善   试点   生物多样性   生态   地区   国家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