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走后韩芝俊夫人的简朴生活:家里最现代的东西,是液晶电视

北京的一处院落里,花草果树绿意盎然,一位老人常常侍弄这些花花草草,她面容和蔼、穿着朴素,家中的家具也如人一般简简单单,让人很难想象到这位老人曾是“第一夫人”。

她是华国锋的夫人韩芝俊,也是大家口中的“韩姨”、“韩姑”。她一生简朴恬淡,待人亲切平和,“低调朴素”这几个字仿佛刻在了骨子里,是她为人处事最真实的写照。

华国锋与韩芝俊,这对志同道合的伴侣,经历六十载春秋,携手度过风风雨雨。时间会带走一切,但优秀的品质会沉淀下来,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喜结连理,婚礼朴素情比金坚

1949年1月,盂县北关的一个小院子里,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这是春节刚过不久的某一天,解放区的天气格外晴朗,两位新人亦是春风满面,喜上眉梢。

这天是华国锋与韩芝俊结婚的大好日子,他们的婚礼十分朴素,现场没有豪华的摆设,仅在一个村民家的西屋简单布置了一番,鲜花烘托喜庆的气氛,花生、桂圆、红枣寓意“早生贵子”。

前来参加婚礼的人挤满了这间小院,大家齐聚一堂,欢声笑语填满了屋子,村民自发地为他们敲锣打鼓,大家共同祝福这对新人喜结连理。

婚礼仪式上,两人穿着八路军干部的新服装,胸前戴着大红花,屋子门框的上方是毛主席像。画像两旁是鲜艳的红旗,整个结婚仪式就是新郎新娘向毛主席像三鞠躬。

在一片祝福声中,地委书记赵鹏飞还宣布了一个好消息:“同志们,乡亲们,经过党中央、上级党委的决定,我晋中地委组成的南下工作团已经确定,不日将随军南下,韩芝俊、华国锋这一对革命伴侣都是南下工作团的成员。”

现场一片雷鸣般的掌声,房东及当地群众听了既为他们高兴,也感到非常不舍,这对质朴、可亲的革命伴侣即将离开这个地方,在革命道路上继续携手共进。

虽然婚礼非常简朴,但他们二人情意至深,这对伴侣志趣相投,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朴实”二字贯彻到底,这份朴实更是从小就埋下的品质。

韩芝俊出生在一个“抗日救国的模范家庭”,父亲韩七海原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在抗日战争中走向革命道路,用满腔爱国之情奔赴前线杀敌立功。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韩家七人加入共产党,是当之无愧的抗日之家,日本人曾咬牙切齿地说:“东山村的韩家,逮住他家的鸡狗也不能放过!”

那时,年幼的韩芝俊就跟着父母,深夜翻山越岭,练就了不屈的意志,她还加入了儿童团,站岗、放哨、送信……十余岁就当上了儿童团的指导员。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韩七海曾担任华北局五台煤矿经理,据他的侄子回忆,解放初期物资匮乏,韩七海从不以领导自居,不搞特殊化,他与工人们一起吃大锅饭,深受矿工爱戴,虽然他很关心亲人,但从来不会利用职务之便,为亲人谋私。

正是这样的家风,塑造了韩芝俊艰苦奋斗、朴素务实的品质,也让她和具有同样品质的华国锋,相识相知,迈上共同的道路,携手走过漫漫人生之路。

伉俪情深,相濡以沫大半生

二人结婚不久后,曾一起回了一次华国锋老家,这次归乡给家里人带来一场“小地震”。

华国锋的母亲面对这个来自部队的儿媳,有点担忧地说:“部队的人回家难,她还是五台县人,你怎么不娶个本地姑娘?”

华国锋却笑着说:“我们志同道合、同甘共苦,肯定能白头偕老的。”

这样朴实无华的答案,却让人分外安心,这句话就是他们相濡以沫六十载的真实写照。

在盂县居住数月,华国锋随军南下,到湖南湘阴县任县委书记,在湘阴他抓生产、剿匪、救灾,将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婚后不久,他们还有了第一个孩子。

1950年初,华国锋与韩芝俊的长子苏华出生,后来又连得一子两女。由于华国锋工作繁忙,经常下乡,韩芝俊在工作的同时,还要照顾孩子,而她一如既往地踏实能干,从来没有耽误过工作。

夫妻二人在湖南生活二十余年,直到1971年初,华国锋调入中央工作,任国务院业务组副组长。

跟随丈夫来到北京后,韩芝俊一如既往的谦和低调,她成为一名保育员,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自行车骑久了难免遇到漏气、掉链子等情况,次数多了,连路边的修车师傅都跟她熟了。

1976年10月,华国锋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作为伴侣,韩芝俊的身份地位不同往昔,而她却依然如故,保持低调作风,鲜少在公开场合露面,隐身于丈夫的身后。

作为“第一夫人”,韩芝俊的待遇连后来的一些科员级公务员都不如,那辆自行车依然伴随她上下班,她在身边人眼中依然是“韩姑”或“韩姨”,仿佛一切都未变。

她的这种朴素低调,曾令北大教授王力崇敬不已,还为此作诗一首,称她“自是梁鸿有孟光,荆钗裙布俭梳妆。渠渠夏屋非吾愿,滚滚轻轮为国忙。”一个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形象跃然纸上。

那些年,华国锋为了国家建设鞍前马后,常常无暇顾及家里,韩芝俊默默地支持着丈夫,从无怨言,她用心照顾孩子们,将家庭搭理得井井有条。

华国锋留给身边人的印象也是平易近人、低调朴素,这是他和韩芝俊的共同特点。

六十年朴实无华的生活,相濡以沫大半生,他们是彼此最亲密的伴侣,也是最志同道合的战友。

共度晚年,朴实作风一如既往

北京西皇城根的一处小院里,有一个长势茂盛的葡萄架,每当微风拂过,绿藤就沙沙作响。

与这座葡萄架朝夕相处的主人,正是华国锋和夫人韩芝俊,1981年华国锋退出政坛后,夫妻二人就平静安详地居住在这里。

种葡萄是华国锋晚年的一大爱好,这个小院里最多种着五六十个葡萄品种,葡萄成熟以后,不仅全家人共享,他们还会将它送给部队的战士吃。

虽然华国锋潜心种葡萄,但由于他身患糖尿病,饮食被严格控制,基本上不能吃到多少自己种的葡萄。

为了华国锋的身体健康,韩芝俊对他饮食方面悉心照料,每日主食被控制在140克。有一次家里吃饺子,华国锋吃了十余个,还想继续吃,经韩芝俊的“批准”,才又多吃了两个。

韩芝俊常自称是华国锋的“老护士”、“老保姆”,不仅是饮食,丈夫生活起居的各方面都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每日清晨,韩芝俊五六点钟就起床了。她的生活很规律,一般先花费半小时在菜园里打理蔬果,然后叫醒华国锋,让他到院子里走动走动。

夫妻二人都是山西人,尤其热爱地道的山西美食,韩芝俊经常亲自下厨,他们的厨师谢师傅回忆起两位老人的简朴生活,印象非常深刻:“两位老人很节俭,家里的家具只有出现坏了的情况,才会换一个。”

的确如此,华国锋家的会客厅,宽敞又简朴,多年来家具和装修一直没有什么变化,东西两侧全是书架,摆满了各种书籍,墙上还挂着华国锋自己写的大字“清净”。

他们穿衣也极为朴素,据工作人员介绍,冬季就是一件大棉袄,工作人员会抢着洗脏衣服,华国锋为了不让他们找到,就会把衣服藏起来,然后偷偷交给韩芝俊洗。

他们的感情也依然朴实无华,幸福从不刻意彰显,而是体现生活的点点滴滴处,润物细无声般地流淌。

比如,曾在华国锋身边担任过警卫工作的曹俊洪回忆,华老和夫人平时走在大街上,与最普通的老两口没什么区别,华老为人非常随和,每次去看望他会带一些人,不管来的人是否认识,华老都很热情。

院子里的其他邻居经常能看到,每天晚饭后,一家人在院子里散步,每次散步总是一家三代齐出动,邻居和他们打招呼时常说,这是幸福的一家子。

他们用这种生活方式,在这个温馨的院子里相互陪伴了二十多年,艰苦朴素精神一如往昔。

家风传承,低调实干代代相传

2008年8月20日,华国锋与世长辞了,伟大的生命定格在了这一天。

告别仪式上,数千名悼念者赶来做最后告别,那时韩芝俊已年逾七十,她接待了很多人,大家都劝她休息休息,她却说:“我没关系,不少同志从很远来,我想出去见见大家……”

怀着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华国锋的遗愿是回卦山,他最终荣归故里,为了不给国家添麻烦,韩芝俊曾对交城县领导说:“找一块儿荒山坡,埋了就行了。”

韩芝俊曾说,华国锋是标准的无产阶级,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就连住的那个院子也是属于国家的。

他们二人心中装着国家,装着群众,却唯独没有自己,低调实干是他们一以贯之的品质,并将这样的家风代代传承下去。

华国锋和韩芝俊的四个子女都不姓华,因为华国锋本名苏铸,参加革命时特意改名为华国锋,含义是“中华抗日救国先锋队”,因此他们的孩子都姓苏。

华国锋和韩芝俊的子女们也传承了父母吃苦耐劳、低调朴素的风格,他们都是本本分分的普通人,既没有经商的,也没有出国的。

长子苏华曾在空军某部任职,退休后一直居住在单位分配的房子里,他给同事留下了很随和的印象,人们评价他“很朴素,没有架子”。

次子苏斌,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曾在北京卫戍区任职,也已退休。

他们的小女儿苏丽,高中毕业后被送往平谷县插队,华国锋认为艰苦的地方更有利于锻炼意志品质,后来她考上大学,进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还曾被安排担任华国锋的生活秘书。

长女苏玲是兄弟姐妹中发展最好的一个,她从长沙工学院毕业后,从事雷达通讯导航设备相关工作,曾在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任职。

2008年,苏玲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她非常尽职尽责,积极发民声、提民意,曾直言“当委员绝对不能混日子”,言行举止都体现了华国锋夫妻俩淳朴厚道的家风。

有人曾问她,父亲华国锋在她的眼中是怎样的人。苏玲不假思索地说:“他是一个优秀的人。”

正是父母以身作则的优秀品质,带给子女映照一生的深刻影响,并将这种优秀品质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华国锋的外孙女王苏佳始终牢记的一句话:“他要求我们做个节俭的人。”

华国锋走后,韩俊芝还是生活在那个小院里,客厅依然朴素宽敞,窗帘、沙发等陈设多年来一直没有变化,就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样子,有故友来访,发现家中一切未变,最具有现代气息的物品,莫过于那台液晶电视机了。

时间在这个小院静静流淌,这里永远是那么的安静祥和。

结语

岁月会改变容颜,但一个人的精神品质会随着时间的沉淀愈发耀眼,“朴实”二字是这对志同道合的伴侣贯彻一生的追求,也是他们永远值得敬佩的品质。

这种优秀的品质,会随着他们的坚守,代代相承,薪火相传。

参考资料:

1、环球人物杂志社编.历史选择 中共传奇人物档案[M].2018

2、华国锋家族[J].今古传奇(人物版),2014,(第1期).

3、崔亮云编著.盂县讲坛[M]. 2010

4、华国锋晚年潜心种葡萄养生[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21(6):8-8

5、《华国锋的简朴生活,客厅沙发全是单人的,摆放形式比照毛主席书房》.党史博采。

6、《华国锋平稳过渡两时代 子女姓苏不姓华平凡本分》.中国新闻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简朴   盂县   工作团   夫人   家风   朴实无华   志同道合   液晶电视   朴实   朴素   低调   伴侣   葡萄   家里   品质   东西   优秀   工作   华国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