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反转,乌克兰求助默克尔,德国:与俄谈判毫无意义

8月24日,西班牙国防长洛夫莱斯表示,现在还不可能知道俄乌冲突在何时结束,但欧盟的前景非常悲观,因为欧盟需要面对漫长、复杂和异常艰难的冬天。洛夫莱斯强调,必须为一切可能出现的事情做准备。

当然,洛夫莱斯明确了一件事,那就是“俄罗斯不可能成功”。洛夫莱斯认为,普京实际上有两个失败,一是没能速战速决、在一周之内征服乌克兰,二是没能打破欧盟的团结一致。洛夫莱斯认为,虽然普京有可能在冬天给欧盟“断气”,欧盟或将迎来一个痛苦的冬天,但欧盟必须与乌克兰站在一起。

强硬叫板俄罗斯的还有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以及德国外长贝尔伯克。特拉斯甚至表示,如果有必要,会对俄罗斯按下核按钮,这是英国首相应该做的事。

24日,贝尔伯克表示,目前情况下,与俄罗斯谈判毫无意义,战火有可能持续到明年,但德国对乌克兰的军事帮助不足,这与德国武器库存耗尽有关。

在被问及“乌克兰能否打败俄罗斯”的时候,贝尔伯克表示,她不知道,现实很残酷,但她承诺,德国会力所能及地帮助乌克兰,欧盟将团结一致、共同支持乌克兰。

贝尔伯克强调“德国武器库存不足”,主要是为了减少德国厉兵秣马受到的阻力。德国有意提升军事实力,比如研制先进武器,但德国民众和部分政客认为,德国不应该重新武装。

截至目前,德国已经为乌克兰提供了价值5亿多欧元的武器。在德国,支持乌克兰和“反俄”已然成了一种“政治正确”,但这不意味着德国民众愿意为乌克兰或者美国利益买单。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德国民众希望朔尔茨支持乌克兰,但又不想生活成本上涨,更不愿意看到普京给德国“断气”。还有就是,很多德国民众不愿意增加国防支出,因为这意味着社会福利会减少,且德国有可能再次点燃雄心壮志。

德国的强硬派人物,比如贝尔伯克,很想借俄乌冲突大做文章,嘴上说的是要为乌克兰提供武器,声称乌克兰正在捍卫欧盟安全。但实际上,德国政客想要的,无非是摆脱美国束缚、走向军事独立,这与默克尔务实的对外战略背道而驰。

因为德国天然气告急的原因,朔尔茨亲自去了一趟加拿大,得到了特鲁多的热情招待。当然,特鲁多也答应为德国缓解燃眉之急。此外,澳大利亚也愿意对德国出口能源。

问题在于,修建天然气管道不是顷刻间就能完成的事,大量购买液化天然气意味着能源价格上涨,最终结果仍然是让德国民众买单。因为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的原因,德国民众已经举行了抗议游行,抨击了朔尔茨、哈贝克和贝尔伯克。

不少德国民众讽刺贝尔伯克在“替美国利益发声”。

有意思的是,虽然德国铁了心要和俄罗斯斗到底,朔尔茨明确表示不会重启“北溪2号”,默克尔东山再起的时机也没到,但乌克兰的态度变了。

乌克兰似乎认为,如果让默克尔出面调停俄乌冲突,局势或许会走向降温。

即将担任乌克兰副外长的梅尔尼克表示,虽然默克尔曾因为对俄战略遭到抨击,但是默克尔适合担任俄乌冲突的调停人。

梅尔尼克强调,默克尔非常了解普京,并且能得到普京的尊重以及信任,在俄罗斯寻求摆脱危机的时候,默克尔可以作出贡献。

梅尔尼克曾是乌克兰驻德国大使,前段时间没少谴责朔尔茨和施罗德,也讽刺过默克尔,但在当下,梅尔尼克突然改口了。

梅尔尼克认为,默克尔促成的明斯克协议让乌克兰倍感失望,对于乌克兰的遭遇,默克尔有一定责任,出面调停俄乌冲突是默克尔纠正错误、创造历史的好机会。

简而言之,虽然乌克兰对默克尔倍感失望,但在当下,乌克兰却不得不呼吁默克尔重出江湖,因为冬天就快到了,再这样打下去,俄罗斯会付出沉重代价,乌克兰和欧盟也会受不了。

乌克兰主动求助默克尔,不由得让人想到了另一件事,那就是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亲赴俄罗斯。当时,施罗德之所以会去莫斯科和普京会面,是因为泽连斯基邀请了施罗德。没过多长时间,默克尔表示,她不会因为曾经的外交政策而道歉。

默克尔认为,当年不让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决定是对的。

默克尔当时还开出了“重出江湖”的3个条件。

一,德国联邦政府发出邀请。

二,泽连斯基政府邀请她出面当调停人。

三,时机合适,俄乌都有坐下来谈的打算。

当下,梅尔尼克主动呼吁默克尔出面调停俄乌冲突,只能算勉强满足了条件之一。就现在来看,朔尔茨显然不愿意让默克尔重出江湖,但施罗德去了两次俄罗斯。

还是那句话,战场上没打下来的筹码,在谈判桌上也不可能得到。俄乌冲突存在太多的变数,双方都不愿意让步,暂时还看不到普京和泽连斯基坐下来谈的迹象。

从这个角度看,乌克兰求助默克尔、呼吁默克尔当调停人,有可能只是为了试探德国和普京的态度。说到底,默克尔毕竟是普京的好朋友,如果默克尔愿意去俄罗斯,普京肯定会热情招待。

这段时间,默克尔没怎么就俄乌冲突发声,在“反俄”的路上,朔尔茨可以说是越走越远了。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在于,2022年,欧盟的冬天会不会特别寒冷,如果气温急转直下,德国民众被冻得瑟瑟发抖,柏林爆发大规模混乱,朔尔茨又该如何应对危机?

面对欧盟这个老对手,俄罗斯最强大的武器,不是“萨尔马特”洲际导弹,不是“先锋”高超音速导弹,而是悄无声息的寒冬。法国曾经输给了寒冬,德国也输给了俄罗斯的冬天,这一次,不知道欧盟会不会重蹈覆辙?

至于悲剧会不会重演,答案很快就会揭晓,一切,还是拭目以待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乌克兰   明斯克   德国   洛夫   尼克   调停人   贝尔   俄罗斯   美国   局势   欧盟   民众   天然气   冲突   冬天   武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